
被恩典紧紧抓住
被恩典紧紧抓住
神圣的“痴迷”(第二部分)
罗马书15:15-16
引言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我们正在阅读保罗关于他自己内心和生活的一些最为个人化的论述。简而言之,他是一个有神圣“痴迷”的人。
在上一次的讲道中,我们揭示了保罗对圣洁生活的痴迷。我们也讨论了在我们追求圣洁生活的过程中,我们要做出三种彻底的拒绝,那就是:
- 拒绝平庸:不满足于二流的工作;
- 拒绝懒惰:不仅要听道、学道,还要行道;
- 拒绝冷漠:在信仰的道路上彼此挑战和激励。
顺便说一句,追求圣洁生活的过程很少是光彩夺目、伟大非凡、激动人心、令人叹为观止或一直让人无比振奋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容易陷入平庸、倦怠和冷漠的怪圈。
事实上,无论是换尿布、批改试卷、销售墙纸、清理排水沟、参加考试、进行手术,还是站在法庭上向陪审团陈述案件,我们都要全力以赴地去做。这样,基督的名和福音的事业才会得到尊荣。这样,即使是最小的事,也能得到神的喜悦。
这就像耶稣基督祂自己在木匠铺里的工作一样,正如我们在上一次讲道中所分享的,祂制造的犁,在近百年后仍在被人使用着。
有的弟兄姊妹可能会想:“我们为什么要关心这件事呢?”这是因为,耶稣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使我们明白痴迷于圣洁生活的意义。
在今天的讲道中,我们将聚焦于保罗的个人简历中对神恩典的痴迷。
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五章。我们先读一下罗马书第十五章的经文,然后尽可能多地学习其中的真理。我们可以在罗马书15:15-16找到保罗的“个人简历”:
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特因神所给我的恩典,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
在这份精简的简历中,保罗既间接又直接地表明了他在生活中扮演的三种不同职分或角色。这些职分和角色分别是教授、传道人和祭司。所有这些职分和角色都是恩典的直接结果。事实上,我们可以把他在第15节中间的话圈起来:
……因神所给我的恩典……
事实上,恩典这一关键词就解释了保罗生命的各个方面。如果你在路上偶遇保罗,那他一定会向你诉说神的恩典;如果你与保罗交谈,那他一定会讲述神的恩典;如果你与保罗一起祷告,那他更会歌颂神的恩典。
我非常同意一位作者的观点,他说保罗从未完全从他归信耶稣基督的状态中回过味来。换言之,保罗被神拯救的恩典紧紧抓住了。
几年前,麦克斯·卢卡多(Max Lucado)出版了一本灵修书籍,书名是《在恩典的掌管中》(In the Grip of Grace)。在这本书的开头,他讲述了自己创作的一个故事,用以宣扬恩典的真理,他把这个故事命名为“大河的比喻”(The Parable of the River)。故事是这样的:
从前,有五个儿子和他们的父亲住在一座山上的城堡里。长子是一个顺从听话的孩子,但他的四个弟弟却很叛逆。他们的父亲曾警告他们要远离那条大河,但这几个小儿子却不听父亲的警告。
父亲甚至恳求这四个叛逆的儿子不要靠近河岸,以免被河水冲下去,但河水的诱惑实在太大了。每天,他们都离河岸越来越近,直到有一天,一个儿子伸手去摸河水。他对其余的三个弟兄说:“抓住我的手,这样我就不会掉下去了。”他的三个兄弟紧紧抓住了他的手。
然而,就在他的手触到水时,水流将兄弟四人全部拉进了急流中,把他们卷入河里。他们在湍急的河流里拼命挣扎着,努力求生,但他们的呼救声消失在了汹涌的河水中。经过几个小时的挣扎,他们最终屈服于河水的拉力,发现自己被冲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一个遥远的国度,一个贫瘠的部落。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们鼓起勇气,再次跳入水中,想要逆流而上,但水流太急了,根本行不通。于是他们试图沿着河边走,但地势太陡,也行不通。最后,他们考虑爬山,但山峰太高了。除此以外,他们根本不认识回家的路。
卢卡多继续在这个故事中讲到,其中一个兄弟搬到了山谷下面的野蛮人那里,用泥土和干草给自己搭建了一个小屋。他认为与异教徒在一起生活要比与父亲在一起生活更好。另一个兄弟开始变得怨天尤人,他决定去监视搬到山谷里的那个兄弟的所作所为,并举报他做的所有坏事。
第三个兄弟认为,唯一能回到父亲身边的办法,就是沿着河边修一条小路。他心里想:“看来只有这个办法了。我要把石头一块儿接一块儿地砌起来,直到这些石头能直达父亲的城堡。当他看到我如此努力、如此勤奋时,他将别无选择,只能打开大门,让我回到他的家中。”
几天后,这几个落魄兄弟的“救兵”出现了。原来是家里的长子,他们的哥哥。但不幸的是,他的每个弟弟都拒绝了他的帮助。那个与野蛮人生活在一起的弟弟已经习惯了和野蛮人生活在一起。那个心里充满了苦毒的弟弟,只顾着盯着野蛮人和他兄弟的失败和罪恶,心事重重,无暇理会长子的救助。最后,那个沿着河流筑路的弟弟已经迈出了回家的头五步,他对此感到非常自豪,但当长子告诉他还有五百万步要走时,他就变得愤怒起来,开始向他的大哥扔石头。尽管有可能得救,但他宁愿自己努力回家,赢得父亲的原谅,因此也拒绝了长子的救助。
这个故事的寓意非常明显,不是吗?
回顾保罗个人的历史,他是一个忠实的希伯来人,一个无所畏惧的律法狂热者,一个严格遵守犹太民族所有律法规条和仪式的人。他就像是那个在河岸上不停地工作的儿子,徒劳地想用人的义,建造一条通往天堂的路。他已经走了五步,但还有五百万步要走。
保罗在去大马士革的路上经历了救赎的恩典,那时他正要前往大马士革,去逮捕那些胆敢宣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木匠就是神儿子的基督徒们。突然,在天空中出现的一道闪光中,基督带着神圣的光芒亲自向保罗显现。虽然保罗的眼睛失明了几天,但他属灵的眼睛却重见光明。他最终因着对他刚刚找到的主耶稣基督的信心,获得了生命。
保罗后来也在腓立比书3:5-7写下了他的个人得救见证:
我第八天受割礼;我是以色列族、便雅悯支派的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就律法说,我是法利赛人;就热心说,我是逼迫教会的;就律法上的义说,我是无可指摘的。只是我先前以为与我有益的,我现在因基督都当作有损的。
归信主耶稣后,保罗便开始了他非凡的属灵事工,对教会产生了近两千年的影响。那么保罗在恩典的拯救下扮演了哪些角色呢?他在提摩太后书1:11说:
我为这福音奉派作传道的,作使徒,作师傅。
在罗马书第十五章中,保罗一共扮演了三个角色,这些角色分别是:
- 教授(professor);
- 传道人(preacher);
- 祭司(priest)。
教师或教授,这是保罗的工作;向外邦人传福音,也就是传道人,这是保罗的使命;而作为神的祭司,这是保罗的喜乐。
作为教授的保罗
我们先看看保罗的第一个角色:教授。请大家再来读一下罗马书15:15前半节的经文:
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是要提醒你们的记性……
作为教师,最有力的工具之一,可能就是考试前的期末复习了。每当期末考试在即,学生们都会全神贯注地洗耳恭听老师组织的期末复习。我不知道大家以前是怎么学习的,反正我有一个坏习惯,那就是上课时不听讲,只等着最后的期末复习。所以,我也从未得过优秀学生的称号。
我还听过一个军人告诉我说,士兵在指定战斗地点听取装备清点时的效果,与他们在基地时的效果大不相同。
我曾为几十对计划结婚的夫妇提供过婚前辅导,说实话,他们在我的办公室里听我说话的方式,与他们在婚礼仪式上听我说话的方式大不一样。事实上,每个在婚礼现场的人都会非常认真地倾听。
我今天也可以讲一篇关于生与死、天堂与地狱的道,但我估计在座的各位肯定不会像葬礼上的听众听得那么认真。随便问问一位牧师,他们都会告诉你,葬礼上听众的注意力是无与伦比的。
在你真的需要知道的时候,有人能提醒你是非常重要的,就比如:
- 那名想要通过考试的学生!
- 那名即将上战场的士兵!
- 那对即将成为夫妻的情侣!
- 那些面对着一副棺木,想知道永生奥秘的听众!
罗马信徒的周围充满了生活的挑战和困难,他们不仅要建立自己的生活,还要建造教会。他们迫切需要知道!因此,保罗像一位伟大的教授一样,不仅给他们,也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复习资料,帮助我们通过人生的考试。对于这些信徒和其他信徒而言,保罗经常花时间提醒他们恩典的真理。
保罗曾花了三年的时间教导以弗所的信徒,建立那里的长老成为牧者,然后,在离别的时候,他还劝勉他们说:
……当记念主耶稣的话,说:“施比受更为有福。”(使徒行传20:35)
当提摩太在他的事工中,作为一个缺乏经验的年轻牧师面对挣扎时,保罗鼓励他:
你要记念耶稣基督乃是大卫的后裔,他从死里复活……我为这福音受苦难,甚至被捆绑……(提摩太后书2:8-9)
此外,在同一封书信中,保罗还提醒提摩太:
- 神赐给他在事奉中可使用的恩赐:
……神赐给我们……刚强、仁爱、谨守的心。(提摩太后书1:7)
- 不仅如此:
神救了我们,以圣召召我们……是按他的旨意和恩典……(提摩太后书1:9)
- 对于那些相信的人:
……我们救主基督耶稣……已经把死废去,藉着福音,将不能坏的生命彰显出来。(提摩太后书1:10)
- 并且要记得:
……我不以为耻;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摩太后书1:12)
- 最后,关于传讲福音的提醒:
……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常常守着。(提摩太后书1:13)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有时,为了重拾对神圣洁的痴迷,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情之一,就是牢牢地记住。这就像先知以赛亚所说的:
你们这追求公义、寻求耶和华的,当听我言!你们要追想被凿而出的磐石,被挖而出的岩穴。(以赛亚书51:1)
这也很像大卫在诗篇40:2那里所唱的:
他从祸坑里,从淤泥中,把我拉上来,使我的脚立在磐石上,使我脚步稳当。
大家觉得主为什么给了教会一条不断重复的命令呢?那就是我们在聚会时经常做的一件事,我们称之为“圣餐”或“纪念主耶稣的聚餐”(Lord’s Table of Remembrance)。我们遵行这个命令,就是为了纪念祂!因此,纪念和想起主所做的一切,这对于我们追求圣洁生活而言非常重要。
另外,请大家注意,保罗这位教授正在放胆对罗马信徒讲话。他在罗马书15:15的一开始写道:
但我稍微放胆写信给你们……
为什么需要放胆呢?
首先,对于那些明明已经知道你要告诉他们什么的人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你提醒他们已经知道的事而感到不耐烦,甚至恼火。这就很像青少年们,他们不喜欢别人没完没了地提醒他们说“开车要小心”,或者“一定要注意安全”等等。
如果他们的父母总是这么唠叨他们,他们很可能会不耐烦地回答他们的父母说:“好了好了,我知道了,爸爸”或者,“好了好了,我知道了,妈妈。”告诉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2+2=4”是一回事,而告诉爱因斯坦(Einstein)这么简单的道理则是另一回事。
同样的,在计算机课上告诉四年级的学生:“同学们,这是鼠标右键的功能”是一回事;而对比尔·盖茨(Bill Gates)说:“这是鼠标的功能”则是另一回事。当然了,学校教师顶多是冒着被忽视的风险,以及让学生们觉得无聊的风险。
上个星期,我很高兴在办公室里接待了我们教会所有三岁和四岁的学前班主日学的孩子们。因为在这之前,有一位老师问我是否愿意去见见主日学的孩子们和他们的老师,或许我还能在他们的礼拜上发言。
我说:“当然好呀!我很乐意,但我有另一个想法,为什么不让他们来我的办公室呢?这样我既可以和他们交谈,还可以带他们参观我的办公室和我的书?光在我办公桌的两旁就摆放着上千本书,我可以展示给他们看。或许我还可以告诉他们牧师到底是做什么的,甚至可以给他们看看我从世界各地收集回来的一些宝贝。”
那位老师兴奋地说:“太好了!”
于是,在过去的一周里,四个班级的孩子们分别到我的办公室参观。他们每次来一个班,每个班大约待十分钟。每次老师们都站在后面,让孩子们围着我的办公桌和椅子。
每个班级总有一个能说会道的孩子,一个天生的领导者,会向我提出所有的问题,会主动提供给我一些我并不想知道的信息!不过,通过这些孩子,我了解了许多在座的弟兄姊妹的婚姻家庭生活状况。我希望之后能和你们中的一些人好好聊聊!
我给这些孩子们看了我的书,我对他们说:“你们看到这些书了吗?它们都是关于罗马书的,这是整本圣经中我唯一透彻了解的一卷书!”
总之,在给他们看了我从印度带回来的雕刻鸵鸟蛋后,有一个小女孩似乎非常困惑,她举起了手,说:“嗯……嗯……”
我赶紧说:“小姑娘,你想问我什么呀?”
她说:“那个,我们能离开这里了吗?”
我是不是太厉害了?
总之,教授要冒着让学生厌烦或感到无聊的风险,把一些他们已经知道,或者他们根本就不关心的东西教导给他们。但很显然,罗马信徒们很欢迎这次期末复习,他们和今天的我们一样,希望能在期末复习中掌握更多的内容。
不得不说,保罗确实是一位出色的教授。
作为传道人的保罗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保罗的第二个角色,也就是传道人。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15:15-16的经文:
……特因神所给我的恩典,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
保罗的工作是教师,而保罗的使命是向外邦人传道。
神赋予了保罗向外邦人传道的特殊责任。加拉太书2:1-10的经文告诉我们:彼得主要是向犹太人传道,而保罗主要是向外邦人传道。事实上,对教会这一全新的有机体,也就是基督的身体而言,最主要的影响者不是彼得,而是保罗。
保罗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归信了主耶稣,不久之后,根据使徒行传9:15的记载,主在异象中对亚拿尼亚说:
……他是我所拣选的器皿,要在外邦人和君王,并以色列人面前宣扬我的名。
这里的“他”就是保罗。
在罗马书的第一章中,保罗也揭示了神使他成为外邦使徒的事实:
……在万国之中叫人为他的名信服真道。(罗马书1:5)
因此,我们可以非常正确地说,外邦人是保罗传道所影响的主要群体。
但请弟兄姊妹们注意,在罗马书第十五章中,保罗并没有说他之所以成为基督以福音改变外邦人的主要工具,是因为他有过人的智慧、卓绝的演讲能力、精通律法的背景、他的个性,或者类似的其他东西。
事实上,保罗将他的传道职分与他是神恩典的接受者这一事实,直接联系在了一起。换言之,他深信神的恩典不仅救赎了他,而且按立了他。也许这就是保罗没有向罗马教会炫耀自己使徒身份的原因所在。他没有对他们说:“我不仅是你们的教授,我还是一位使徒。”
请注意,保罗在罗马书15:16并没有说:“我是基督耶稣派往外邦人中的使徒。”相反,他说的是:
……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
在这节经文中,他使用“仆役”这个词,完全是出于谦卑。“仆役”的希腊词是“leitourgos”(λειτουργος),由此也衍生出了我们熟悉的一个英文单词,“liturgy”,即“礼拜仪式”。
这个词原指那些“自费担任公职的人”。换句话说,这个职位没有工资、没有养老金、没有任何福利待遇,只是出于一颗慷慨的心,愿意为公众利益提供服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开始指那些自愿以某种方式为国家或城市服务的人。在准备讲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几个古代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词的含义。
希腊(Greek)的城市每年都有盛大的节日活动,其中包括音乐和戏剧。那些热爱自己城市的人会自愿自费组织和指导一个合唱团,包括购买合唱团所需的物品。雅典人(Athenians)组建了古代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力量。雅典富豪可以做的最爱国的事情之一,就是承担一艘战舰一整年的花销。这是为了国家利益而做出的巨大牺牲。
这个词也与雅典的运动会有关。在这些节日活动中,有著名的火炬接力赛。雅典人会分为十个部落。在这场比赛中,来自不同部落的队伍会以接力赛的形式相互竞争,而选手们会手持点燃的火炬进行比赛。时至今日,我们还会说将火炬传递给下一位。这些比赛的费用就是由“自愿担任公职的人”支付的,这些人不仅支付比赛的费用,甚至还会花时间亲自挑选和训练代表自己部落的运动员。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逐渐与那些履行宗教职责的人联系在了一起。很可能是因为这些职责本身也是自愿承担的。因此,这个词被翻译为“仆役”,指的是那些处理教会礼拜仪式的人。
保罗其实是在宣告:他感到自己被神的恩典牢牢地抓住了,以至于他愿意为了他的新家庭、新部落和新国家,倾其所有、奉献一切。无论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无论需要多么长的时间,他都愿意牺牲一切来“赢得比赛”、“传递火炬”、“资助战船”,打那美好的信心之仗,训练教会来歌颂神。对他来说,即使付出生命的代价也在所不惜。
和大多数经验丰富的医生一样,埃文·凯恩医生(Dr. Even Kane)也对医学的某一个方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事实上,他对在大手术中使用全身麻醉的做法有着强烈的担忧和质疑。
凯恩医生认为,大多数的大手术都可以、而且也应该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进行。因为在他看来,全身麻醉的危害已经超过了手术本身的危害。因此,他认为他的医学使命就是向同事们证明,局部麻醉是值得探索的。
为了证明使用局部麻醉进行大手术的可行性,凯恩医生需要找到一位足够勇敢的病人,让他在没有全身麻醉的情况下接受一场大手术。在他三十七年的外科医生生涯中,凯恩医生进行了近四千例阑尾切除手术。不久后,他就找到了一位需要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的病人,而且他自愿冒险进行局部麻醉。
虽然这个手术发生在许多年前,但我也是在这几天前才读到了有关这次手术的一篇报道。这位特殊的病人做了所有正常的术前准备,但在手术室里只接受了局部麻醉。就像他之前做了无数次的阑尾切除手术一样,凯恩医生的手术刀刺入了这位病人的腹部,切开了皮下组织,夹住了血管。找到阑尾后,凯恩医生熟练地将其切除,将残端折回原位,并缝合了病人的伤口。整个手术过程中,这位病人是完全清醒的,只感觉到轻微的不适。经过两天的恢复后,这位病人就出院回家休养了,换作是全身麻醉,可能出院的时间要延长很多。
凯恩医生达成了他的目标。而且他的这位病人就是一个不可否认的有力见证,让人无可推诿。但大家不知道的是,原来,凯恩医生的那位愿意冒风险、具有奉献精神的病人,其实就是他自己!
自1921年的这次手术以来,凯恩医生突破性的技术改变了外科手术的面貌,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难怪对我们的生命影响最大的神的子民,并不是那些趾高气昂地炫耀着自己,夸大其词地告诉我们他们知道多少、有多重要的人;相反,那些对我们的生命影响最大的神的子民,通常都是那些自愿献出自己的身体、心灵、财物、时间和精力,来拯救无数生命的人。
就像保罗一样,那些能在我们的生命中产生最大影响的神的子民,一定痴迷于神的恩典,痴迷于赐恩典给人的神。
除了是教授和传道人以外,保罗还有一个职分和角色。
作为祭司的保罗
我们来总结一下保罗不同的角色:
- 作为教授,保罗显然是受到了恩典的鼓舞;
- 作为传道人,保罗传递了恩典的信息;
- 作为祭司,保罗参与了恩典的神迹。
请大家再来看一次罗马书15:16的经文:
使我为外邦人作基督耶稣的仆役,作神福音的祭司,叫所献上的外邦人,因着圣灵成为圣洁,可蒙悦纳。
如果说作教授是保罗的工作,对外邦人传道是保罗的职责范围,那么,作神的祭司就是保罗的喜乐。作为恩典时代的祭司,保罗献上的祭物不是羊羔或谷物。这节经文告诉我们,他向神献上的是归向神的外邦人。换言之,他向神献上的是恩典的奇迹,也就是成圣的外邦信徒。
对保罗来说,最重要的是人,不是他的工作,不是他的职责范围,甚至不是他自己的满足和喜乐;对保罗来说,最重要的,是成圣的、不断长进、分别为圣的、圣洁且灵命逐步成熟的门徒。这对每一个因着基督而成为神祭司的人来说,是多么大的挑战啊!正如启示录1:6所说的:
又使我们……作他父神的祭司……
因此,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喜乐。
我们很容易只专注于我们所管理的项目、所教授的课程、所阅读或撰写的书籍,却忘记了所有的项目、课程、书籍、教导和活动的目的,无非是培养坚强的基督徒,就是那些成圣的基督徒,他们分别为圣,成为神所喜悦的祭物。我们如此事奉也是理所应当的。
保罗看自己是穿着祭司衣服的神的祭司,尽管他每日奔走在那些尘土飞扬的道路上,处理着各样琐碎的事物,游走各方传福音,同时还遭受着暴露、威胁、殴打和排斥的危险。他为什么能做到呢?正是因为他看到自己穿着祭司的衣服,在至圣所事奉神,将人的灵魂高举,仿佛献给至高神的馨香之气。
这样的观点会让最平凡的日常事务变得圣洁起来。这也意味着: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礼拜仪式。总而言之,保罗被神的恩典紧紧抓住,为了神的荣耀,以恩典服侍神的子民。
如果我们也能以同样的眼光看待我们的事奉,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充满同样神圣的痴迷。为邻居烤的一个馅饼可以成为献给神的祭物;用心爱一个孩子可以成为敬拜神的行为;充满尊重地对待一个员工可以成为赞美神的诗歌;与非信徒分享福音可以成为献给神的馨香礼物;在主日学课堂的服侍也可以成为你在圣地进行的圣事。
这就是神圣的人生观……这就是被恩典抓住的意义,这就是神圣的痴迷。这样的痴迷会促使一位信徒向基督做出这样的承诺:“只要神的旨意成就,不多不少,别无他求。”
还有一位为基督而活的信徒曾如此说:“毫不保留!毫不遗憾!毫不退缩!”这样的信徒都被主的爱和恩典牢牢地抓住了。正如一首诗歌所唱的,这样的爱和恩典:
……如此神奇,如此神圣,
以至于我们需要以什么作为回应?
……我的灵魂,我的生命,我的一切。
这就是带着神圣的痴迷生活。这其实就是在说:“毫不保留!毫不遗憾!毫不退缩!”
对于神的旨意,神的工作,神的圣名,神的引领,以及神的尊崇和荣耀,“不多不少,别无他求”。我相信,这就是被神的恩典紧紧抓住的意义所在。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