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恢复福音
恢复福音
带着永恒的心态生活(第三部分)
罗马书1:17
简介
我们在座的一些人可能也去欧洲旅游过,我猜你们都像我一样,在旅游的过程中见到了一些宏伟的大教堂,有些大教堂甚至真的花了几代人的时间才建好。其中最著名的是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它被认为是世界最美丽的十大建筑之一。这座宏伟的大教堂的设计者是著名的天文学家和建筑师,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Sir Christopher Wrenn),大家千万不要把他和“小熊维尼”(Winnie the Pooh)动画片里的克里斯托弗·罗宾(Christopher Robin)混淆了!
除了圣保罗大教堂外,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还曾负责过温莎市政厅(Town Hall in Windsor)的内部设计。他为这个设计项目制定了缜密的计划,其中包括几根巨大的柱子,这些柱子雕刻精美,被放置在了适当的位置,以支撑市政厅内的天花板。当施工完成后,市政府的官员们参观了这座建筑,但都出奇一致地对那些柱子表示担忧。他们坚信仅靠这几根柱子不足以支撑市政厅巨大的屋顶,然后不顾雷恩的反对,要求他立即补加四根新柱子。雷恩也完全照办了,给市政厅内添加了四根新柱子。
据我了解,这几根柱子至今还在。它们不难辨认,因为雷恩对它们进行了非常巧妙的设计,从而证明了它们完全就是画蛇添足。这四根雕刻精美的柱子其实并没有完全触及天花板,换言之,它们根本没有承受任何重量,它们是假的。雷恩把它们放置在那里只是为了好看,为了满足当时那些对建筑一无所知的市政官员们的无理要求。
当雷恩的“伎俩”被发现时,事实上已经证明了,市政厅即使没有这四根柱子,也建造得足够坚固。但这四根柱子还是被保留了下来。这四根柱子美轮美奂,但仅仅起到了装饰的作用,除了满足视觉需求之外,再没有别的用处。事实上,就支撑整座建筑的作用而言,它们和挂在墙上的画相差无几。
在提摩太前书三章15节那里,保罗曾提醒提摩太,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换句话说,教会要支撑起真理,就像用钢筋水泥浇筑起来的柱子要支撑起建筑的天花板或屋顶一样。
在保罗的书信中,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然而,就像西伦敦(West London)市政厅里的那四根柱子一样,如今的教会可能只是做了一些表面功夫,或者只是看起来光鲜亮丽而已。它可能更关心那些能满足眼睛的装饰性事物,而不是那些能满足心灵的《圣经》真理。
教会面临着来自仇敌的持续不断的威胁,这样的威胁与其说是破坏,不如说是分散注意力。事实上,如果教会的仇敌能够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和焦点,那牠就已经实质性地破坏了我们所要传讲的信息。如果说今天的教会已经失去了能力,那是因为教会失去了福音。而教会之所以失去了福音,是因为教会失去了焦点,不再定睛在救主的身上。
所谓的专家和让教会倍增的专业人士四处奔走,他们告诉教会要投资在“电话营销策略”和“娱乐日程”这些事物上。一位作者就写道:
在今天的社会,直截了当地宣讲神的真理会被人们认为不够成熟老练、令人反感、甚至完全没有果效。我们听到的反而是,我们可以通过先逗人开心,或给他们提供一些成功的技巧和流行心理学的说辞,从而吸引他们进入我们的圈子,进而获得更好的效果。总之,一旦他们感到舒适,他们就会准备好接受小剂量的、被稀释过了的《圣经》真理。
我们不妨把上面的这种说法,与保罗在哥林多后书五章11节那里所教导的真理进行比较:
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
如果你正在一艘不断下沉的船上,你绝不会想到给别人找点吃的东西,或是给他们拿一个坐垫过来。
一位非常有名的牧师的新年愿景,就显露了他被当下的这种趋势所欺骗的事实,他在他的新年愿景中写道:“我要减少浪费在预备长篇讲章上的时间,而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准备短篇讲章上。因为我发现,只要人们能在中午之前离开教会,即使是再糟糕的神学,他们也都能原谅。”
换言之,糟糕的教义是可以接受的,而时间稍微长一点的讲道就不行。重要的不是撑起真理的天花板,而是让你的会众能早点出去吃午饭。
可问题是,这位牧师的情况并非特例。如今,美国成千上万的教会实际上正在调查他们所在的社区,想知道那些非信徒们都想要些什么,然后向其承诺,如果他们能来教会,他们的需求就能得到满足。比如,如果他们想要的是穿休闲装聚会,那就穿吧;如果他们想要的是教会能提供热咖啡,那就免费提供;如果是简短的讲道,那么每周都会如此;如果是在讲道的过程中不提及有关罪和圣洁的主题,而是充满了有关家庭、财务和自我感觉良好的自助技巧,那他们也会一并得到。
这就是所谓的“消费者导向事工”(consumer-oriented ministry),就是为人们提供他们想要的东西。不过,这样的取向只会让会众取代神,变得“至高无上”。福音也没有得到支持,反而是“消费者”的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支持。
如果说保罗当时告诫提摩太的是,教会本应成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那么今天教会的柱子并没有触及天花板的高度。虽然它们如今看起来比以往更好,但就这个类比而言,天花板实际上已经开裂了,正在崩塌。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四章2-4节那里,提醒年轻的牧师提摩太说:
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用百般的忍耐、各样的教训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因为时候要到,人必厌烦纯正的道理,耳朵发痒,就随从自己的情欲,增添好些师傅,并且掩耳不听真道,偏向荒渺的言语。你却要凡事谨慎,忍受苦难,做传道的工夫,尽你的职分。
换句话说,如今人们所希望的无非是:“随便向我们传讲点什么吧,只要不要讲基督就行;向我们传递任何信息都行,只要不给我们传福音就行;把我们‘自己制造的宗教’和‘我们认为需要的弥赛亚’给我们就好,千万不要给我们耶稣基督的十字架。”
福音的根基是基督
然而,福音的核心是基督。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一章16-17节的经文: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如果要把这两节经文中的关键词用笔圈出来,这些关键词可能会是:“大能”、“神”、“救”、“相信”、“义”、“义人”、“得生”和“信”,但如果没有基督,这些词还能有什么意义呢?绝对没有。无论这些词在你的属灵词汇中听起来多么动听,如果没有基督,它们就毫无意义。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几个关键词。
首先是“大能”。这个关键词说的是什么呢?
请大家一起来看哥林多后书十二章第9节的经文:
他对我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
然后是歌罗西书二章8-10节:
你们要谨慎,恐怕有人用他的理学和虚空的妄言,不照着基督,乃照人间的遗传和世上的小学就把你们掳去。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你们在他里面也得了丰盛。他是各样执政掌权者的元首。
保罗还在腓立比书三章10节那里写道:
使我认识基督,晓得他复活的大能……
可见,如果你将基督挪去,就没有赦免的大能,甚至连日常生活的能力也会丢失。
第二个关键词是“神”。如果没有基督,这个词又意味着什么呢?
请看约翰福音一章1节的经文: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
然后再跳到第14节那里: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柏拉图(Plato)就曾经感叹道:“哦,如果从神那里能有一些逻各斯(logos),一些道,和一些诠释降下来就好了。”
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起初就有“逻各斯”,也就是“道”,就是“真理的诠释”,这一真理的诠释与神同在,而且就是神。不仅如此,这一真理的诠释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可见,如果你失去了基督,你就失去了有关神的诠释和来自神的诠释。
第三个关键词是“救”。
根据路加福音二章30节的记载,当年老的西面把马利亚的孩子抱在怀里时,他抬头望天说:
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你的救恩。
此外,使徒行传四章12节那里也说:
除他以外,别无拯救;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可见,如果你丢掉了基督,你就丢掉了永恒的救赎。
那么,如果没有神的儿子,“相信”这个关键词又会是什么呢?
使徒行传十六章30-31节那里告诉我们:
又领他们出来,说:“二位先生,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他们说:“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约翰一书五章13节还告诉我们:
我将这些话写给你们信奉神儿子之名的人,要叫你们知道自己有永生。
在第17节中的另一个关键词是“义”或“公义”。但如果没有了基督,“义”又会成为什么呢?
哥林多前书一章29-30节那里说:
使一切有血气的,在神面前一个也不能自夸。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请大家再一起看一下彼得后书一章1节那里的经文:
作耶稣基督仆人和使徒的西门·彼得写信给那因我们的神和救主耶稣基督之义,与我们同得一样宝贵信心的人。
顺便说一下,这也是一节阐述了耶稣基督的神性,以及祂与父神平等的美妙的经文。
因此,若没有耶稣基督,就没有公义。
然后,在17节那里又出现了“义人”这个词。这个词是对耶稣基督的另一种描述。
请看彼得前书三章18节的经文:
因基督也曾一次为罪受苦,就是义的代替不义的,为要引我们到神面前。按着肉体说,他被治死;按着灵性说,他复活了。
那么“得生”这个词呢?若没有基督,生命又会是什么呢?
约翰一书五章11-12节那里告诉我们:
这见证就是神赐给我们永生;这永生也是在他儿子里面。人有了神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神的儿子就没有生命。
保罗也在加拉太书二章20节那里写道:
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是爱我,为我舍己。
最后一个关键词是“信”。这个词又是什么呢?“信”与基督本人又有什么关系呢?
希伯来书十二章2节那里说:
仰望为我们信心创始成终的耶稣……
还有,哥林多前书十五章17节那里也告诉我们:
基督若没有复活,你们的信便是徒然,你们仍在罪里。
福音就是基督,基督就是福音。我们所信的不是某个计划,而是某个人。我们所追随的不是某种属人的方法,而是弥赛亚。我们所坚守、顺服和信靠的不是某个宗教,而是那位救世主。一言以蔽之,重要的不是你相信什么,而是你相信谁。
如果你撇弃了基督,你就撇弃了福音!
福音的解释就是基督
在罗马书一章17节那里,保罗进一步地解释了福音的内涵:
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这里被翻译为“显明”的词源自一个希腊词,可以被译为“揭去或掀去面纱”。在我主持过的婚礼中,每当新娘戴着面纱,沿着红地毯缓缓走进婚礼的殿堂时,我都会感到惊叹。这可是她多年一直梦寐以求的时刻啊!
有一天,当我和我七岁大的小女儿傍晚漫步在我们教会的新堂址时,她突然叹了一口气,然后自言自语地说:“嗯,这就是我要结婚的地方。”
我心里想:“如果我能阻止的话,就别结婚了!你就乖乖待在家里,和你妈妈还有我一起度过余生多好。”
但当新娘沿着过道徐徐走到教堂前面时,她未来的丈夫就站在那里,完全不配拥有她。然后我会问一个问题,新娘的父亲可能花了一整个晚上都在练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
等这对新人站定的时候,我会问:“谁把这位女士许配给这位先生?”通常新娘的父亲会回答说:“她母亲和我。”
但也有一位新娘的父亲眼睁睁地看着我说:“我的信用卡和我。”
不过,通常新娘的父亲都会回答说:“她母亲和我。”
然后父亲会俯身掀开女儿的面纱,并亲吻她的脸颊。仿佛从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属于别人了。然后新娘会转过身来,以敞开的面容面对着她的新郎,因为她已经正式解开了束缚,将自己的容貌显明给新郎看,面纱已经消失不见了。
下面我来说说神的义与人的义。
神的义曾经是一个蒙着面纱的奥秘。有一层厚厚的幔子将人与至圣所分隔开来。但因着福音的缘故,也就是因着耶稣基督的受死、埋葬和复活,这层面纱被揭开了。事实上,当耶稣在十字架上说“成了”的时候,耶路撒冷圣殿中的那个将人与至圣所分隔开来的幔子,便从上到下裂开了,就好像神用祂看不见的手,从天伸下来,揭开了这个面纱一样。
福音通过基督的面容向我们揭示了神的形象。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四章6节那里写道:
那吩咐光从黑暗里照出来的神,已经照在我们心里,叫我们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
面纱已经被揭开,我们现在可以通过基督的面容领受从神而来的全部启示,就像它们已经完全向我们揭开了面纱一样。
那么到底是什么被显明出来了呢?保罗在罗马书一章17节那里告诉我们:
……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
神的义与人的义是完全不同的。神的义就是祂自己!神是完美的圣洁和无罪的公义。祂之所是,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可以这么说:神之所是!就是人之所不是!
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三章9-10节的经文:
……因我们已经证明:犹太人和希腊人都在罪恶之下。就如经上所记: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
神是圣洁且公义的,而我们是有罪且不义的。
此外,公义不仅是神之所是,而且是神所拥有的!祂所拥有的,我们没有。
请大家一起来看以赛亚书六十四章第6节的经文:
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我们都像叶子渐渐枯干;我们的罪孽好像风把我们吹去。
也难怪保罗在罗马书三章23节那里写道:
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
神的公义是祂的所是,也是祂所拥有的。这是我们所不是、也是我们所没有的。
如果有人认为,在人的义和神的义之间的唯一区别,只是程度的问题,比如我们的义比神的义少,或者我们所拥有的义比起神的义稍微逊色了一点;如果有人这么认为,那么这个人根本就没有理解福音的启示。
并不是说神拥有更多的义,似乎只要我们在这方面足够努力,我们也能得到更多的义。那是人自己发明的依靠人的努力、且以人的自我中心和自给自足为核心的宗教。
人们以为他们会带着自己百分之三十的义,然后站在神面前说:“主啊,我还差百分之七十,所以我需要你替我补上。”
还有些人可能会这么想:“我不会这样,我会站在那里说:‘主啊,我有百分之八十的义。我只需要你给我剩下的百分之二十,我就能进天堂了。’”
这是人的福音,不是神的福音,它不能满足或给那些深知自己罪行的人带来平安。因为那些深知自己罪恶本性的人知道,他们永远都无法满足圣洁的神对公义的要求。
使徒保罗曾经认为自己有资格站在神的面前。他有家族的传承,有优秀的血统和教育,有犹太公会(Sanhedrin)中的地位,并且他对神在以色列中的荣耀满有激情。但是后来当他遇见基督的福音时,他在腓立比书三章8节那里说:“我把这一切都当做垃圾、粪土和废物”
这也是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十六世纪初在奥古斯丁修道院(Augustinian monastery)苦苦挣扎的原因所在,因为他试图通过遵守律法,以某种方式来赢得神的怜悯。
在研读罗马书1:17的时候,你不可能不与这位修道士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因为他终会发起教会的改革,也就是我们现在称之为新教改革(Protestant Reformation)的运动。即使那时的马丁·路德称自己是一个无可挑剔的修道士,但他还是为自己的灵魂深感痛苦。事实上,他想要赢得与神和好的愿望是如此强烈,同时他对站在神面前又是如此恐惧,在逃脱了一次几乎被闪电击倒的噩运后,他加入了修道院。他每天几乎都要使听他忏悔的神父疲惫不堪,每天都会花几个小时祷告、认罪,完成罗马教会的各种仪式,还有几次完整的弥撒。
后来,路德获得了博士学位,并开始在维登堡大学(University of Wittenberg)任教教书,他那时开始教授有关罗马书的知识。然而正是罗马书1:17这节经文,使他对神产生了极大的愤怒。他说:“我知道神的公义(或公正,这两个词在希腊语中有同一个词根)在律法中显明,但为什么神的公义也会在福音中显明呢?”
他后来在文章中写道:
就好像那些悲惨的罪人只是受到摩西十诫的律法所规定的,来自罪永远的诅咒还远远不够,神现在还必须再叠加上悲伤,甚至通过福音本身在我们身上施行祂的公义和忿怒。因此,我怀着激烈而不安的良知,狂怒不已。
他后来继续写道:
我非常渴望理解保罗写给罗马人的这封书信,但唯一的障碍就是“神的公义或公正”这一表达,因为我认为它指的是神的公义,就是在惩罚不公义的人的时候,神是公义的。虽然我是一个无可挑剔的修道士,但作为一个在良心上惴惴不安的罪人,当我站在神面前的时候,我并没有信心说,我的“功劳”会让神满意。因此,我并不爱那位公义的神,反而憎恨和向祂抱怨。然而,我紧紧地抓住了亲爱的保罗,并极其渴望知道他所说的福音是如何在神的义中显明了的。于是我夜以继日地思考,直到我明白过来,神的公义指的是神通过恩典和怜悯,并藉着信心使我们称义的义。于是,我感到自己像是获得了重生,并且穿过敞开的大门,进入了天堂。整本《圣经》有了新的含义。先前神的公义让我充满了憎恨,而现在,对我来说,神的公义变成了一种不可言喻的更大的甜蜜。对我来说,保罗的这段经文成了我通往天堂的大门。
换言之,马丁·路德逐渐意识到了,神必须干预和介入我们的生命,把一些“祂是而我们不是的东西”赐给我们。神必须把一些祂所拥有而我们永远都不可能成为的、一些我们永远无法自己创造或产生出来的东西赐给我们。
福音显明了,神的义不仅是祂的所是和祂所拥有的东西,而且为了打开天堂的大门,神也将祂的义赐给了我们。这是祂提供给那些一无是处的罪人的恩典。我们所能做的,就是领受这份恩典。
保罗在腓立比书三章8-9节那里写道:
不但如此,我也将万事当作有损的,因我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我为他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并且得以在他里面,不是有自己因律法而得的义,乃是有信基督的义,就是因信神而来的义。
因此,神的义不仅是祂所拥有的义,而且也是祂因着我们对基督的信赐予我们的义。这么来看,救恩就是一种属神的数学。当你单单信靠基督时,神会从你的账户中抽出一些罪,然后存入一些义。祂从你的账户中只能抽出罪,而你从祂的账户中只能得到义。
罗马书一章17节中的“本于信,以至于信”这一表述有许多种含义。我相信这其实就是在说:惟有信可以显明神的义,也惟有藉着信才能领受神的义。
总之,正如《圣经》所启示的,救恩就是惟独相信耶稣基督的救赎大工。
福音的证明救是基督
保罗还剩半句话才能完成经典的罗马书一章17节的经文,他继续说道:
……义人必因信得生。
换句话说,义人,也就是公义的人、称义的人、被救赎了的人,要凭着信心生活。这也意味着,救赎的信心要通过真实活出来的信心显明出来。你的所信,最终会影响你的所行。那些因信称义的人,会通过顺服耶稣基督的旨意来证明他们对耶稣基督的信是真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讲的是一则发生在纽约洋基队(New York Yankees)的知名接球手尤吉·贝拉(Yogi Berra)和密尔沃基勇士队(Milwaukee Braves)的主力击球手汉克·亚伦(Hank Aaron)之间的事。当时这两支球队正在世界大赛中对决,一如既往,尤吉嘴里一直喋喋不休地说话,这既能鼓励队友,也能分散对手的注意力。当汉克·亚伦走到击球区时,尤吉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于是对他说:“亚伦,你不该这么握着球棒。你应该把球棒商标露出来。”
亚伦什么话都没有说,当球投过来时,他用力把球打到了左外野看台那里。在跑完全垒并最终触碰到了本垒板后,亚伦看着尤吉·贝拉说:“我来这儿不是为了读商标上的字的。”
如果我们真的希望在我们这一代恢复福音,我们就需要牢记基督为什么让我们留在世上。我们必须牢记教会的目的和使命。我们留在世上,不是为了追求娱乐,寻求被这个世界所接受,或想要过得舒适安逸。我们是一间教会,本应该成为“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把耶稣基督的福音传递给这个世界,并以永恒的心态和永远的视角来过每日的生活。
盼望我们都能充满激情地和使徒保罗一起说:
我不以福音为耻;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因为神的义正在这福音上显明出来;这义是本于信,以至于信。如经上所记:“义人必因信得生。”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