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护“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守护“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
一些模棱两可的事(第六部分)
罗马书14:19-21
引言
现如今,保护和看护贵重物品已经成为一项全球性的产业了。
假如把一幅装裱好的名画挂在博物馆的画廊里,那么这幅画一定会被连上无线网络,这样,如果有人试图把它从墙上取下来、想触摸它,甚至用喷漆对它进行破坏时,它就会立即向保安发出警报。除此以外,安装在画框上的微型传感器还能每小时报告一次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一些著名的艺术博物馆,包括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的两所博物馆,都采用了这种仍在不断发展的技术来监视和保护珍贵的艺术品,包括各样的雕塑,甚至包括古董家具。
事实上,一家博物馆就已经因此受益了。事情是这样的,他们买下了一个路易十四(Louis XIV)时期的五斗柜,在上面安装了一个传感器,这个五斗柜刚刚花费了一万美元进行修复。不过,每天在博物馆闭馆后,大概晚上8:30左右,五斗柜上的警报器还是会响起,它在提醒安保人员,有人正在触摸这件古董。
经过调查,安保人员发现罪魁祸首居然是一名清洁工人,他还认为自己兢兢业业地用一块脏抹布和一个喷水壶擦拭那件古董柜是他尽职尽责的表现。当然了,博物馆对他这种随意对待无价之宝的行为非常不满。
当今,全世界仅有六百多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Stradivarius violins)。其中,许多小提琴因为担心被盗而从未使用过,另外一些则仅在特殊演出中才亮相。
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Antonio Stradivari)是十七世纪意大利克雷莫纳(Cremona, Italy)的小提琴制作师,他死后没有给任何人留下他制作小提琴的奥秘。他的每把小提琴上都有签名,并且都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名字,比如有一把小提琴叫“阿尔坎塔拉公爵”(the Duke of Alcantara)。但他制琴的方法至今仍是一个谜。
许多人分析过他的小提琴,这些小提琴都是由七十块上等的枫木拼接而成的。也许正是这种木材产生了丰富而有力的音色。还有人对斯特拉迪瓦里使用的三层清漆进行了化学分析,认为这是他的小提琴与众不同的原因所在。还有人甚至对他当地村庄的水质进行了检测;还有人说,是他雕刻每把小提琴的方式异常独特。众说纷纭,但没人知道确切的答案。不管怎么样,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都是以其水晶般纯净的音色独树一帜。
如果你拥有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那你就是世界上650个幸运儿之一。但如果你也想拥有一把,那就请听好了,由于它的独特性和稀缺性,很可能没有人会卖给你。不久前,有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就卖出了320多万美元的价格。
不过,假如你真的有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那你可能会夜不能寐,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它遭遇什么不测。因为近些年来,已经有许多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被盗了。
大多数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都被安全地藏在银行保险库和私人保险箱中,受到严密的保护。毕竟它们是为数不多的无价之宝。
前些天,我们教会的一位成员给我发了一封电子邮件,其中讲述了一位女士的有趣故事,刚好和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相关。故事是这样的:
一位女士走进纽约市(New York City)的一家银行,要求与银行的贷款经理谈话。她解释说,她来纽约原本是要去见朋友,但因为一些意外事件,她不得不前往欧洲。她需要借5000美元作为自己的旅费。
银行经理告诉她,他们需要她提供某种形式的贷款抵押。于是,她开着崭新的劳斯莱斯(Rolls Royce)来到银行,接着问银行是否接受这辆豪车作为贷款抵押。她甚至把一切能证明她确实是车主的材料都一并带来了。银行最后同意了这笔贷款,当这位女士离开时,银行行长和一些员工都被这位用价值30万美元的劳斯莱斯作为5000美元贷款抵押的女士逗得捧腹大笑。他们让一名银行职员把那辆劳斯莱斯开进银行的地下车库里,那里的监控摄像头每天都会默默地监视着这辆豪车。
两周后,这位女士如约偿还了5000美元的贷款以及15.41美元的利息。在她离开前,贷款经理和其他员工围在她身边,行长笑着对她说:“尊敬的女士,我们很高兴为您提供此次贷款服务,但我们有点不理解。在您离开的这段时间里,我们向您家乡的银行做了一些调查,发现您是一位非常富有的女士。您到底为什么要借这5000美元呢?”
听他这么问,这位女士也忍不住笑了起来,她回答说:“哦,是这样的,我其实并不需要这笔钱,但是在纽约市,还有什么地方可以让你只花15.41美元就能把车安全地停放两周的时间呢?好了,我走了,祝大家生活愉快。”
毫无疑问,人类想出了许多相当复杂和有趣的方法来保护他们的珍贵财产。
如果这个世界如此小心翼翼、不惜代价地保护和看守其珍贵的财产,比如他们总有一天会生锈的汽车和最终会腐朽的小提琴,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看护永生神的百姓呢?
在罗马书第十四章中,保罗教导我们该如何对待神家里的人,特别是那些在一些模棱两可的问题上,也就是在那些《圣经》并未提及或并未给出明确教导的事上与我们意见不合的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讨论了两个原则:
- 第一,保护原则;
- 第二,名誉原则。
体贴原则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保罗向我们提供了更多具有指导和实操性的建议,我把它们归纳为第三条原则,也就是“体贴原则”。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四章。首先,我想让大家注意的是,在罗马书第十四章中,就在保罗讲话的中间,在罗马书14:20的前半节,保罗做了一个有趣的描述。他写道:
不可因食物毁坏神的工程……
到目前为止,在这一章中,保罗一直都在谈论:
- 接受那些对生活与你有不同看法的弟兄(第1-3节);
- 不要论断其他信徒或轻看他们(4-13节);
- 不要给其他信徒设置“绊脚之物”或“跌人之物”(第13节后半节);
- 不要伤害其他基督徒(15节前半节);
- 不要因食物的缘故败坏你的弟兄(15节后半节)。
现在,在罗马书14:20中,保罗第一次,事实上,这也是他在所有书信中唯一一次,用了一个非常独特的短语来称呼基督徒:
……神的工程……
换句话说,他们是“工程”,是一份“事业”,神所设计的事业。因此,从字面的意思上讲:他们就是神手中的项目。
根据这个词根的另一种用法,这节经文也可以被翻译为“神的业务”,甚至可以被翻译为“神的业绩”。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警告说:“不要毁坏神自己设计的业务、项目和祂具体的努力。”因为基督徒是神的杰作。
如果与神在造就圣徒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心思和努力相比,制作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所投入的心血和努力,简直微不足道。因此,如果我们如此小心翼翼、不计代价、全心投入地保护我们有一天终将朽坏的小提琴、汽车、珠宝和艺术品,那么作为信徒,我们又该如何对待我们在基督里的弟兄姐妹呢?
在使徒保罗的心目中,当然也是在圣灵的心目中,世上真正的无价之宝,就是基督的新妇。以弗所书1:14、提多书2:14以及彼得前书2:9都把信徒描绘成神特殊的财产。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对神来说如此宝贵的宝贝,也就是祂自己的教会、祂自己的子民、祂儿子的新妇呢?
对待其他基督徒的方法
在接下来的罗马书第十四及十五章的经文中,保罗将致力于回答这个问题,并给出至少三种对待其他基督徒,也就是对待神“无价的工程”的方法。我们今天会一起学习这几种方法。
第一种:以降服的灵对待他人。
我们再来读一遍罗马书14:16-18的经文:
不可叫你的善被人毁谤;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在这几样上服侍基督的,就为神所喜悦,又为人所称许。
顺便说一下,在这节经文中,“为人所称许”的意思是“被人确信是真挚可信的”。
这段经文给出了“名誉的原则”,我们在上一次的讲道中已经讨论过了。
现在,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14:19上半节的经文:
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
这里的“追求”是一个语气非常强烈且充满激情的词。它可以翻译为“追捕”、“紧追不舍”。保罗在腓立比书3:14也使用了这个词,他说:“我正在向着标竿直跑……”
保罗其实是在说:“我正在追求最终的目标!”在这段经文中,保罗的形象是一个赛跑者,他已经转过了最后一个弯道或立柱,现在正朝着他眼所能见的终点全力奔跑。
在罗马书这里,保罗告诉罗马教会要追求那些能给他们和其他信徒带来和睦的事物。事实上,他也在告诉我们如今的教会同样的事。
为了能夺取最后的胜利,也就是实现和睦,信徒要不惜一切代价。当然了,这里的“降服”不是要放弃教义或道德上的纯洁性,这节经文说的是那些模棱两可的事。换言之,要带着缔造和平的渴望去生活。
事实上,如果有人主动向我们提出和平,那我们通常都会接受。但保罗实际上是在说:“你要成为那个主动追求并提出和平的人!你要成为那个把‘和平条约’随时放在口袋或钱包里的人。当你与其他基督徒打交道的时候,你的‘和平条约’已经签上了你的名字,已经准备就绪了。”
一位作家曾经这样写道:你唯一应该和他/她“扯平”的人,就是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人。
事实上,追求和睦也是“扯平”的一种方式,只不过是针对那些并没有善待我们的人。保罗其实是在说,我们要放弃那种想要报复别人的欲望。但是,天哪!放弃报复有多么困难啊!我们活着就是为了保持公平,不是吗?这段经文简直是直击我们的要害!因为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我们都喜欢“扯平”。
上个星期一,我早早出发去宾夕法尼亚州(Pennsylvania),给那里的浸信会圣经学院(Baptist Bible College)和浸信会圣经神学院(Baptist Bible Seminary)的学生进行演讲。我开了八九个小时的车才到那里,随后又进行了七场讲座,然后,我在周四的礼拜结束后开车回家。在华盛顿特区(Washington DC)路段,我不幸遇到了下午的交通堵塞,直到那天晚上才回到了家。
然而,就在回家的最后一段路上,我在左侧车道上碰到了这么一位司机,他那时正在“龟速行驶”,尤其还占着左侧的快车道。我想换到右车道,但右车道上的车一辆接一辆地开过来,这位司机根本没想着加速。于是,我闪了一下车灯,让他知道我在后面。他加速,并移到另一边车道上,我顺势超过了他。但就在我超过他之后,他就猛地转回到左车道上,并且打开了他的远光灯,而且一直开着。非常刺眼。我于是赶紧移到右侧车道上,放慢了速度,当他超过我时,我按了一下喇叭。但我马上就想到:“完了,说不定他比我魁梧,可千万别把他惹毛了。”
我一下子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显然,从属灵的角度来讲,我应该什么都不做,但我那时可没什么属灵的心情。当我们行驶到高速公路分岔的地方时,我可以看出来,他要往另一条高速公路走。于是,就在他向右转弯的时候,我又打开了我的远光灯。
我终于和他扯平了!这感觉可真好!我赢了!
然而,我转念一想:“等等!我可是个牧师啊!”
我只能说,我希望那位司机不是我们教会的信徒。如果是的话,我想让你知道,我很抱歉。如果你确实比我魁梧的话,那我更想让你知道,我真的真的很抱歉!
当我开始学习“追求和睦”这句经文时,我才意识到自己就是一个完美的“反面教材”。也许在座的各位挣扎的事情远比在高速公路上斗气和无礼更为严重。
我有幸读到了活跃在我们教会中的两千多位信徒的见证。我们当中一些人的生命故事充满了大大小小被冒犯和被伤害的经历。有些人甚至曾经被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人背叛、抛弃、抢夺、利用和虐待过。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我想保罗会告诉我们,无论是小的伤害还是大的冒犯,我们都要致力于……
……追求和睦的事……
你无法让时光倒流,但你可以让你的心向前看。以降服的灵对待其他基督徒,这可以让你自己得自由,不再伺机报复,扯平。事实上,在你的生命故事中,那些冒犯、利用、虐待、抢夺你的人,才是真正的可怜虫。
以降服的灵对待其他信徒,这是你获得内心平静的依据。或许这也会成为你与外界和睦相处的通行证。
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的圣经注释书已经被人们阅读了一百五十多年了。有一次,他被人哄骗并被抢走了所有的钱。就在那天当晚,他在他的日记中写道:
让我为着这些事向神感恩:
第一,为着我以前从未被抢劫过而感恩;
第二,为着他抢走了我的钱,但没有夺走我的生命而感恩;
第三,为着虽然他抢走了我所有的钱,但其实也没有多少钱感恩;
第四,为着我是被抢的人,而不是抢劫的人感恩。
这就是以降服的灵生活的另一种方式。
所以对待其他基督徒的第一种方式是:以降服的灵对待他人。
对待其他基督徒的第二种方式是:用属灵的坚固建立他人。
保罗在罗马书14:19继续写道:
所以,我们务要追求和睦的事与彼此建立德行的事。
似乎保罗之前也讲过类似的话,但其实这是保罗在这封写给罗马信徒的信中首次使用了这一表达。这是保罗第一次使用“建立”这个词,后来在罗马书15:2中,这个词也被其他的圣经译本翻译为“造就”(中文标准译本)。
“建立”所对应的希腊词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即“oikos”和“demo”。其中“oikos”指“房子”;“demo”指建造的过程。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会产生像建造房屋一样建造信徒的意思。
如果你想要一栋合适的房子,那你必须从正确的蓝图开始,打好地基,使用正确的材料,遵循最佳的建筑进度,并且追求正确的目标。
保罗喜欢把教会称为神的房屋。他在哥林多前书3:9就写道:
……你们是神……所建造的房屋。
在以弗所书2:19-22,保罗更加明确地写道:
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了;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各房靠他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你们也靠他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在罗马书第十四章中,保罗想提醒我们:信徒是神建造的工程。祂希望我们能与祂同工,一起建造其他信徒的生命。我们被呼召成为“属天的建筑工人”。
那我们要在他人的生命中建造什么呢?我们要在这项工程中使用什么样的工具呢?似乎什么样的工具都可以,但并非所有的工具都具有建设性。
我们不妨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在与你相处一段时间后,那个人是不是会觉得你在鼓励他为基督而活,还是会因为你而感到灰心?
唐纳德·格雷·巴恩豪斯(Donald Grey Barnhouse)在带领他的长老会会众系统研读了保罗的罗马书之后,将他的讲道汇编成了一套讲道集,共有四卷,我有幸拥有这套讲道集。里面就有对这节经文的解释。他在书中写道,有一次,一位传教士翻阅了整本《圣经》,然后列出了一份清单,把所有会毁坏其他信徒、而不是造就或建立他们的事情,全都列了出来。这些只能带来毁坏,而无法带来建立的事包括:
- 自私自利;
- 法利赛人的灵;
- 扮演神,凌驾于他人之上;
- 假冒为善;
-
不欣赏他人的属灵恩赐;
-
缺乏耐心;
-
不同情他人的软弱;
- 恶言相向;
-
毫无根据地认为他人有错;
- 怀疑他人的动机;
-
飞扬跋扈;
- 顽梗悖逆;
-
势利;
- 仇恨;
- 抱怨;
- 争竞;
- 爱发牢骚;
- 充满恶意;
- 爱管闲事;
- 贪婪;
- 苦毒;
- 怨恨;
-
自卑感(也就是不以主为安息,不满足于主赐给你的恩赐);
- 不稳定;
- 胆怯;
- 吝啬;
- 懒惰;
- 经济上投机取巧;
- 撒谎和诽谤;
- 嫉妒;
- 自视过高;
- 批评他人;
- 争论不休。
除此以外,这位传教士还列出了一份能建立信徒的清单。事实上,这份清单与第一份清单一样令人警醒。他在其中列出了我们不仅在自己的生命中,而且在他人的生命中应该使用的“工具”,其中包括:
- 愿意服从他人;
-
认为别人比自己强;
-
通情达理的灵;
-
与基督有亲密的关系;
- 不坚持自己的权利;
- 愿意承认错误;
- 真诚;
- 慷慨;
- 同情他人;
- 信任他人;
- 信靠基督,而不是他人;
- 喜乐;
- 祷告;
- 分辨的能力;
- 对自己抱有批判精神;
- 温柔安静;
- 谦卑;
- 以恩慈彼此服侍;
- 能记住自己的错误,而不是牢记别人的错误;
- 以基督为中心;
- 以言语和行为活出爱;
- 公平交易;
- 正直;
- 能认清自己的位置;
- 饶恕的灵;
- 做事有条不紊;
- 认真负责;
- 忠诚;
- 负责任地完成分配给自己的任务;
- 不滥用对他人的权柄;
- 愿意跟随那些在我们以上有权柄的人。
这些都是建立性的工具,也就是把那些能造就人的工具和装备带入其他信徒的生命中。
当然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永远都不能让别人感觉不好或者让他们不去承担应有的责任。事实上,当保罗发现彼得在外邦人面前假冒伪善时,正如加拉太书所记载的,他就当面指责了彼得。一开始,彼得一直都在和外邦人一起吃饭,直到看到一些来自耶路撒冷的犹太人。然后,彼得开始避开这些外邦信徒,因为他害怕受到其他犹太人的指责。根据加拉太书2:11的记载,当彼得到达安提阿时,当时正在那里事奉的保罗……
……因他有可责之处,我就当面抵挡他。
因此,建立或造就并不意味着我们只是试图让对方感觉良好,而是意味着我们致力于帮助彼此活得更好。我们要么从事建立的事业,要么从事毁坏的事业。
因此,要以降服的灵对待他人。同时,也要以属灵的坚固彼此建立。
第三:要以谨慎的态度彼此相待。
保罗在罗马书14:20写道:
不可因食物毁坏神的工程。凡物固然洁净,但有人因食物叫人跌倒,就是他的罪了。
保罗其实是在警告说:“要小心!不要拆毁神正在建造的人,尤其是为了吃喝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
保罗在这里说,所有东西都是洁净的。也就是说,在这个灰色领域,所有都是允许的,但并不是都具有建设性。有些东西可能会伤害、毁坏、迷惑信徒,正如保罗在这节经文中所写的,可能会冒犯和得罪另一个信徒。
建立的反面就是毁坏,对吧?因此,基督徒应当以谨慎的态度彼此相待,而不是从事“属灵的毁坏事业”。大家或许可以这么想象一下,这里的“毁坏工具”上面可能写着“自由”二字。换言之,当你肆意挥舞着你的自由,炫耀着你的自由时,你可能会把那些刚信主的人砸得东倒西歪。
因此,保罗在罗马书14:21继续写道:
无论是吃肉是喝酒,是什么别的事,叫弟兄跌倒,一概不做才好。
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说:“这些软弱的信徒是神正在进行的工程!要小心!”
事实上,要像对待珍贵的古董家具一样对待较为软弱的信徒,或者要像对待你的新车一样对待他们,在最初的几个月里,你一定不会把你的新车随意停在其他车的旁边,因为你不希望车门上有任何凹痕。同样的道理,假如你买了一幅伦勃朗(Rembrandt)的肖像画,你也不会随意把它扔到汽车后座上,你一定会小心翼翼地对待它! 这就是体贴的原则,也就是以谨慎的态度彼此相待。不要给他们一些可能会伤害他们的东西。
就像任何一位明智的家长一样,你不会把剪刀放在两岁孩子玩耍的地方。事实上,你甚至可能已经在客厅里做好了儿童防护的所有措施。比如,你会保证茶几上绝对没有任何东西,家里一米以下的地方都经得起飓风的袭击!你也不会把一盒蜡笔递给你三岁大的孩子,然后说:“整个房子都是你的了,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对于年幼的孩子,我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保护措施、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我们会给珍贵稀有的艺术品装上传感器,我们会特别保护我们的贵重物品,我们会小心保管我们所珍视的东西,我们会守护我们的传家宝。难道我们要粗鲁或粗心地对待彼此,也就是对待基督所珍视的宝贝吗?
谨慎意识的一个方面就是耐心。在你的弟兄或姊妹成长的过程中,要愿意等待。事实上,我们要愿意调整自己的生活,以便让他们成长起来。
保罗是给那些教会里较为刚强的人写信的,这是因为较为刚强的人往往会在那些他们已经知道可以接受的事上,感到无奈和不耐烦。无论是当时还是现在,可能都有一些人在暗自嘀咕:“我已经厌倦了小心翼翼,我也厌倦了造就他们的生命,他们什么也回报不了!” 也许你很想说:“只要给我十五分钟,让我和那个软弱的弟兄单独待一会儿,我会用神的话语教导他们,我会告诉他们不成熟的地方。只要给我十分钟就够了!我会告诉他们都缺少什么知识!”
圣经学者魏华伦(Warren Wiersbe)对这段经文的注释挑战了我的思维。他写道:“怕黑的孩子可不会因为更多的知识而得到帮助。”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心里想:“说得太对了!”
在罗马书第十四章中,保罗从来没有告诉那些较为刚强的弟兄,要带他的犹太信徒朋友们去上一个有关“时代论”的速成班。他从未说过要让他们充分透彻地理解旧约与以色列、新约与教会之间的区别。他从未建议给他们出些论述题让他们写。此外,他也从来没有说过:“我们要让他们克服固有的饮食条例,这样你们就可以去异教的神庙里买祭肉了,而且再也不用担心其他的事情。”
答案并不是知识。
在座有多少父亲曾试图用说教来解决孩子怕黑的问题?当你走进孩子的房间,听到他们哭着说:“爸爸,我怕黑……”你会不会坐在他们的床边,毫无感情地说:“宝贝,光的缺失并不会自动意味着危险的存在……”
这个说法是不是挺好的?你可以对你的孩子说:“来,把这句话写在你的画板上,‘光的缺失并不会自动意味着危险的存在……’”
你觉得你的孩子会不会说:“爸爸,我以前从没想过这一点,但现在你扩展了我对黑暗的中立性和非对齐状态的思考,我想我可以睡觉了。你现在可以关灯了,顺便连我的小夜灯也关了吧!你甚至可以直接把门关上,一点光都不用透进来,我知道我现在是绝对安全的了!”
同样的道理,弟兄姊妹们,我们也不能对一位初信的信徒说:“来!我把这些真理和事实都告诉你……你写下来就好……”不是的,他们有时并不需要知识,而是需要造就、爱和时间。
结论
这就是体贴的原则。在对待其他基督徒的时候,我们应该:
-
以降服的灵对待他人;
-
以属灵的坚固建立他人;
- 以谨慎的态度彼此相待。
有一次,世界著名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Paderewski)要在美国的一场钢琴音乐会上演奏。他不仅是波兰的总理(the prime minister of Poland),同时还是著名的钢琴大师,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政治家。
音乐会当天,
宏伟的音乐厅里座无虚席,所有人都在翘首以盼。一位母亲为了鼓励她的小儿子努力学钢琴,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买了门票来观看这次盛大的演出。他们找到了位于音乐厅前排的座位,和其他几千人一起等待音乐会的开始。对于这个小男孩来说,他被眼前的一切惊呆了。巨大的剧场、众多的观众,最为重要的是,台上居然有一架他从未见过、当然也从未弹奏过的3.66米长的三角钢琴。那架钢琴就静静地摆放在舞台上,等待着音乐会的开始。
在等待音乐会开始期间,这个男孩的母亲和周围的人聊了起来。然而,就在她说话的时候,小男孩悄悄溜走了。突然,所有人都惊讶地听到了钢琴声。观众们立刻安静了下来,争相向舞台望去,原来,是那个小男孩正坐在钢琴椅上,天真地弹奏着“一闪一闪亮晶晶”。
看到这一幕,观众们都笑了,都没当回事,但他的母亲差点就晕倒了!然而,当观众们意识到这个小男孩可能会给演奏钢琴的琴键或其他什么东西造成损害时,人群就开始变得有些躁动起来。此外,这个小男孩莽撞的行为说不定会激怒幕后的大师,他那时就在后台,估计能听到台上发生的一切。最后,有几个人开始不耐烦地喊道:“快把那个孩子从钢琴上赶下来。”
然而,就在这位母亲还没来得及从震惊中回过神来,还没有找到通往舞台的路时,伊格纳西·帕德雷夫斯基(Ignacy Paderewski)突然出现在了舞台上,他迅速走到这个小男孩的身边。当许多人以为小男孩和这位母亲都会受到严厉的斥责时,这位伟大的钢琴家却俯在小男孩的肩膀上,轻声说:“不要停,继续弹。”
然后,帕德雷夫斯基伸出左手,开始填补低音部分。不一会儿,他的右臂又伸到另一侧,环绕着这个孩子,添加了一段行云流水般的伴奏。美妙的音乐充满了整个音乐厅,所有这些都是他即兴创作出来的。音乐大师和小男孩配合默契,令观众如痴如醉。在这个过程中,帕德雷夫斯基一直在低声对小男孩说:“不要停,孩子,不要停。”
当他们结束演奏时,全场起立欢呼,长时间地鼓掌。
事实上打动观众的,不只是这位年长的钢琴大师如何行云流水地演奏钢琴,而是他对待这个小男孩的方式。这首曲子并不是他即兴创作出来的杰作,真正的杰作是他在这位“年轻学生”身上所做的一切。
弟兄姊妹们,我们都是神的无价之宝。我们都在神的建造过程中,神也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把彼此当作一项正在进行的荣美工程。
难怪保罗告诉我们要践行体贴的原则。那么,我们具体该如何践行呢?就是以降服的灵、以属灵的坚固和谨慎的态度,彼此相待。
我们需要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我们都是祂正在创造的杰作,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原创的。我们是在我们的天父,也就是在那位建筑大师、画家大师和作曲家大师的手下,祂引导着我们,赐给我们所需的力量,在我们的生命中动工。
祂称我们为祂宝贵的财产,叫我们可以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