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衣柜里都有什么?

你的衣柜里都有什么?

by Stephen Davey

你的衣柜里都有什么?

像马上就要离开一样活着(第三部分)

罗马书13:14

 

引言

今天,我们将要结束“像马上就要离开一样活着”(Livin' Like You're Leavin')这个系列讲道。

在上个主日,我向大家展示了那个装满了绿色弹珠的花瓶。每个弹珠都代表着我余生所剩的一个月的时光。如果按照我能活到七十五岁来计算,那么花瓶里本该有三百多颗弹珠。但我发现居然少了七十九颗。我想,这肯定是某些想让我“早点离开”的人干的好事。

不过,我想让大家知道的是,在上次聚会结束后,我们教会的一位弟兄把一罐子一模一样的绿色弹珠送到了我的办公室。他在罐子的盖子上写道:“神对我说,让我把这些‘年岁’还给你。”

非常感谢这位弟兄。这些弹珠已经被我放进花瓶里了,现在就摆在我教会办公室的窗台上。不仅如此,我还在办公室里安装了一个视频监控摄像头,这样我就不会莫名其妙地丢失一些弹珠了。

对了,还有一位创作歌手也找到了我,她上周刚好来我们教会聚会。她根据我们这个系列讲道的主旨,编写了一首歌的歌词,她把那首歌的歌词发给了我。与此同时,还有两个人告诉我说,他们以“像马上就要离开一样活着”(Livin' Like You're Leavin')为主题,撰写了两首诗。

就在上周,我们教会的学生事工(Student Ministries)的牧师,把一首基督教歌曲的歌词发给了我,虽然这首歌的歌名与“像马上就要离开一样活着”略有不同。但它的主题和我们在罗马书第十三章所学习的主题彼此呼应。这首歌是由一位基督徒艺术家演唱的,歌名是“像我就要离开一样生活”(Live Like I'm Leaving)。这首歌副歌的歌词是:

就像我要离开一样生活,

仿佛天堂就在眼前;

我想要活得像是马上离开一样,

我要成为你的见证。

穿过过去的阴影,

也无论明天如何;

我想要活得像是马上离开一样,

就好像今天就要离开。

说实话,我上周收到的这些诗歌和歌词,表达得都非常好,都说在了点子上。

这就是保罗的生活观。正是这种生活观引导着我们追求生命的圣洁。

 

让我们再次翻开罗马书第十三章,我们今天会结束对这一章的学习。我们先回顾一下罗马书13:11-14的经文:

再者,你们晓得,现今就是该趁早睡醒的时候;因为我们得救,现今比初信的时候更近了。黑夜已深,白昼将近。我们就当脱去暗昧的行为,带上光明的兵器。行事为人要端正,好像行在白昼。不可荒宴醉酒;不可好色邪荡;不可争竞嫉妒。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事实上,我们可以用三个对信徒的劝勉来总结这段经文的意思,这三个劝勉分别是:

  • 清醒过来!
  • 清理干净!
  • 全副武装!

信徒之所以要清醒过来,不要在属地的生活中怡然自得,是因为我们的主随时都会再来!
既然如此,基督徒们就当清洁自己的行为,过圣洁的生活!而唯一的办法就是穿上全副军装!因此,要:

  • 清醒过来!
  • 清理干净!
  • 全副武装!

在今天的讲道中,我想重点谈一谈最后一条劝勉。

 

信徒生活方式的原则

在罗马书13:14,保罗再次使用了“穿上”和“脱下”的表达方式,他在第14节的前半节说:

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

从句式上说,这是一个命令祈使句,这意味着我们可以在这句话的末尾加上一个感叹号。
大家不妨想想看,我们的生活因着福音的介入而发生了什么样的巨变。罗马书13:13说,我们之前:

……荒宴醉酒……好色邪荡……争竞嫉妒。

然而,到了现在,作为信徒,我们居然披戴着耶稣基督。

如果说第13节说的是我们的“过去”,那么第14节说的就是我们的“现在”。因此,当保罗说总要披戴主耶稣基督……”时,他是什么意思呢?

事实上,那时的罗马信徒马上就能明白“披戴主耶稣基督”的比喻,可以通过“穿上长袍”来进行理解。那时的拉比们也在用这种比喻进行教导。他们会用“穿衣服”来比喻培养道德高尚和属灵的行为。拉比们会教导说,真正的敬拜者应该披戴荣耀的外衣(the cloak of the Shekinah glory),也就是神荣耀的外衣。换句话说,真正敬拜神的人,他们的生活方式要能反映出他们所敬拜的神。

现在,我们需要明白的是:信徒早就披戴上基督了。这发生在得救的那一刻,在那一刻,信徒就披戴上了基督的义袍。保罗在加拉太书3:27就提到了这一真理,他说:

你们受洗归入基督的都是披戴基督了。

先知以赛亚也使用了同样的观点,他在以赛亚书61:10写道:

我因耶和华大大欢喜;我的心靠神快乐。因他以拯救为衣给我穿上,以公义为袍给我披上,好像新郎戴上华冠,又像新妇佩戴妆饰。

因此,每个信徒都已经披戴了基督,我们通常称此为“称义”的一个部分,也就是信徒一次且永远地披戴上了基督的义。

事实上,这个比喻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披戴主耶稣基督”就意味着我们每天都在成圣的过程中。换言之,我们已经称义了,正在成圣的过程中。这就是保罗在罗马书13:14所说的重点,也是保罗在此所表达的主要思想。选择披戴基督,这就意味着选择不披戴黑暗的行为,而是披戴光明的行为。保罗在写给以弗所信徒的信中也说:

从前你们是暗昧的,但如今在主里面是光明的,行事为人就当像光明的子女。(以弗所书5:8)

因此,我们已经披戴上了基督,现在,要选择在我们的生活方式上披戴基督。这意味着,我们要主动选择不披戴任何黑暗。

 

今天早上,在太阳升起之前,我站在衣柜前,准备挑选一件今天要穿的西装外套。我有不少的西装外套,不得不说,现在的西装外套比以前可便宜多了,因为现在很少有人穿西装,也许会在参加葬礼或求职面试的时候穿一下,但从来都不会穿去教会。

我最后挑选了我现在穿着的这套西装。那么,大家知道我还做了什么决定吗?除了决定穿这套西装外,我还决定不穿任何其他的西装。不仅如此,因为我整个早晨穿的都是这套西装,所以这套西装去了我所去过的任何地方,参与了我所参与的任何事情。这套西装将陪伴着我度过一整天的时光,这是因为我选择了这套西装,除它以外,再没有别的西装陪着我。

没有谁会在一套西装之外再穿上另一套西装,对吧?我也不会走到衣柜那里,然后说:“好吧,我还要穿上那一件,尽管它不是我喜欢的颜色,而且会让我看起来更老……”

通过披戴救主基督,我们其实就选择了不披戴罪恶。我们不能既披戴救主基督,又披戴罪恶。不仅如此,披戴救主基督其实也表明了:我们希望像救主基督一样。这其实是在说:“我们想要长成满有基督身量的样式,连同我们的说话、做事、行为举止都和基督一样!”

大家知道小孩子们喜欢玩什么吗?喜欢过家家!他们喜欢穿上别人的衣服,然后假扮成某个角色。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在我们家的双胞胎兄弟大约五岁、他们的小妹妹才三岁半的时候,我接到了玛莎(Marsha)的一通求救电话。当时我正在办公室,玛莎急匆匆地打电话过来,她说:“亲爱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我说:“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玛莎说:“咱们家儿子正在院子里的蹦床上跳来跳去,身上还穿着他妹妹的连体泳衣!我该怎么办啊?他穿着他妹妹的连体泳衣,在外面像人猿泰山(Tarzan)一样蹦来蹦去!我该怎么办啊?”

我连忙说:“快去拿相机!赶紧拍下来!我们可不能错过这个以后可以‘敲诈勒索’他的好机会!”

玛莎说:“你是认真的吗?”

我说:“是的!快点去!”

我的那个儿子现在正在读圣经学院,每当我们回忆起这件事时,他还是会和我们一起开怀大笑,而且我们经常能想起这件事。对了,我们还有一张另一个儿子穿着妈妈的高跟鞋的照片。通常,在下着雨、无所事事的午后,就是孩子们过家家的时间。

大家有没有见过你们家的孩子穿着你的鞋子,然后假装像你一样走路?同样的道理,我们披戴着基督,就是因为我们希望“长大后”能和祂一样。所以,我们真正要回答的问题是:“我的衣柜里都有什么?”这个问题远比“我的钱包里有什么?”重要得多,难道不是吗?

基督徒们,你的衣柜里都有什么?你所披戴的是什么?是黑暗的行径?还是光明的主?

请大家注意,保罗在罗马书13:14使用了救主的“全名”,他说:

……披戴主耶稣基督……

保罗说:

  • 披戴主:因为我们宣告了祂的神性,祂是至高无上的,是统治者,是一切的主宰!
  • 披戴耶稣:因为我们宣告祂是完全的人,祂既是神,也是人,亲自住在我们中间!
  • 披戴基督:因为我们宣告祂是独一的救主,祂是真弥赛亚!

因此,要披戴主耶稣基督!无论走到哪儿,都要披戴着祂。这就是信徒生活方式的原则!

 

信徒生活方式的禁令

保罗在罗马书13:14所写的下一句话,揭示了信徒生活方式的禁令。他说:

……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如果说信徒生活方式的原则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衣柜里都有什么?那么信徒生活方式的禁令则向我们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就是你的垃圾桶里都有什么?换句话说,你披戴上了什么,又丢弃了什么呢?

保罗说:

……不要为肉体安排,去放纵私欲。

 

信徒生活方式禁令中的几个关键词

在这条禁令中,有几个关键词,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第一个关键词是“安排”。

这个词的意思是:预先感知;事先注意;关心;为之考虑。

在这里,保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我们并不愿意看到的画面。他在告诉我们说,每个信徒都有可能策划一些邪恶的事情。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描述,是非常诚实的,它揭示了我们所有人的一些丑陋之处。

著名的画家约翰·萨金特(John Sargent)曾如此抱怨说:“每当我给别人画完一幅写生肖像画时,我就会失去一个朋友。”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直面自己真实的面目。但保罗所画的,是一幅真实的肖像,那就是:我们都知道如何“安排”犯罪,这也意味着,我们没有一个人是“意外”陷入罪中的。我们会计划着犯罪,我们也会故意犯罪。因此:

  • 不要连上有线电影频道,然后纳闷为什么会看到一些不该看的内容;
  • 不要计划着去见一个不该见的人,然后纳闷为什么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 不要忽视敬虔的劝告和辅导,然后纳闷为什么事情会朝着不好的方向发展。

敬虔的清教徒传道人托马斯·曼顿(Thomas Manton)曾写道:“每一种堕落都有自己的声音。”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种罪都能找到一种方法,进入我们的心思意念。

因此,不要让你的心门大敞开。如果你这样做了,你其实就是在安排犯罪。然而,有一个好消息是:

  • 你永远都不会被困在一个你从未去过的地方;
  • 你也永远都不会陷入一个你从未到访过的地方。

这就是所罗门警告他儿子的原因所在,他在箴言书2:13、15及20节说:

那等人舍弃正直的路,行走黑暗的道……在他们的道中弯曲,在他们的路上偏僻……智慧必使你行善人的道,守义人的路。

 

第二个关键词是“私欲”。

罗马书13:14b中的第二个关键词,通常被翻译为“私欲;肉体的情欲”。它所对应的希腊词是“epithumia”,这个词既可以指美好的事物,也可以指败坏的事物。在新约圣经的下列情况中,这个词指的是美好的愿望或渴望:

  • 饥饿的人渴望食物(路加福音15:16);
  • 渴望担任教会长老职位的人(提摩太前书3:1);
  • 天使渴望明白救恩的奥秘(彼得前书1:2);
  • 旧约圣经中的先知们渴望看到和听到弥赛亚(马太福音13:17)。

然而,更多的一种情况是,这个词被用来指那些邪恶的欲望,比如:

  • 男人贪恋其他的女人(马太福音5:28);
  • 被物质主义掌控的人;渴望得到更多的物质(马可福音4:19)。

此外,“私欲”或“情欲”一词在以下这些情况中也被描述为某种消极不好的事物:

  • 身子的私欲(罗马书6:12);
  • 肉体的私欲(以弗所书2:3);
  • 心里的情欲(罗马书1:24);
  • 眼目的情欲(约翰一书2:16);
  • 世俗的情欲(提多书2:12);
  • 污秽的情欲(彼得后书2:10)。

这只是这份清单的开头。这个词向我们描绘了我们能做什么、能成为什么。怪不得保罗在加拉太书5:16警告加拉太的信徒说:

我说,你们当顺着圣灵而行,就不放纵肉体的情欲了。

而在罗马书第十三章中,保罗警告那时的罗马信徒和如今的我们:如果我们不想行出黑暗的恶行,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披戴上:

  • “光明”(第12节);
  • “救主”(第14节)。

 

信徒生活方式禁令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下面我尽可能非常实际地向大家提出一些非常个人化的问题。在你平时的一周里,你在看什么?你在读什么?你在听什么?你在登录什么网站?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如果不正确处理各样的媒体、互联网和印刷品,我们就无法解决肉体的私欲问题。

现在我要试着部分性地回答以上这些问题。我可能不会面面俱到,但希望能触及一些关键性的问题。

首先,你在看什么?

杰夫·博特金(Geoff Botkin)在2004年的“远见论坛独立电影节”(Vision Forum’s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上做了一次演讲,他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观点。他认为:自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影业开始发展以来,基督教美学,也就是《圣经》所定义的真、善、美,就一直备受打击。他还评论说,作为信徒,尤其是作为信徒父母,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是最肤浅的电视节目,也会教给人一些所谓的“道理”;即使是最糟糕的电影,也会通过其视觉感知的本质,教给人一套有关价值观的课程。

杰夫进而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社会是如何从喜欢甚至要求观看秀兰·邓波儿(Shirley Temple)的电影,突然转向了莎朗·斯通(Sharon Stone)的电影的……我们又是如何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里,从秀兰·邓波儿突然转向了麦当娜(Madonna)的?”

弟兄姊妹们,这个问题的部分答案是,我们所居住的世界,从来都不是中立的。正如保罗所教导的,魔鬼的诡计是有目的性的,空中的掌权者并没有打盹,这个世界体系的统治者对自己的策略了然于心。

这么看来,保罗还需要什么其他的理由,劝勉我们穿上光明的军装,并且披戴主耶稣基督呢?根据我们刚刚从使徒保罗那里所学到的真理,我们本该预料到:黑暗一定会试图引诱光明之子。

本杰明·斯坦恩(Benjamin Stein)曾担任美国前总统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和杰拉尔德·福特(Gerald Ford)的演讲撰稿人,后来进入好莱坞(Hollywood),并参演了大约四十部电影。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他开始以业内专业人士的身份,对电影主题进行评估,并且坚持了许多年。在评估了数千个电影剧本后,他最终总结出了至少十一个主导的电视节目、情景喜剧和电影的主要特征。这些主要特征包括:

  • 婚前性关系;
  • 孩子比父母聪明;
  • 成功的商人都是邪恶的;
  • 神职人员不了解实际情况,而且服侍没有果效;
  • 社会工作者都是高尚的;
  • 同性恋是遗传的;
  • 军人都是精神虐待狂;
  • 父亲通常都很愚蠢;
  • 犯罪是贫穷或种族主义的结果;
  • 说脏话是现实的一部分;
  • 拒绝成为家庭妇女的女性都是英雄。

弟兄姊妹们,可见,这就是一个被肉体的私欲所主宰的世界、所能呈现出来的主流思想。因此,我们不能一边让自己接受一部反圣经的电影的教育,让它肆意调动我们的情绪,塑造我们的观点,然后一边纳闷,为什么《圣经》的真理看起来如此狭隘,为什么包括教会牧师在内的一些基督徒,看起来如此拘谨?

或许,有些弟兄姊妹已经被我刚刚提到的那十一件事洗脑了。事实上:

  • 也许你在想,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不能亲密无间,这本来是一件美好的事啊!
  • 为什么某些罪犯不能逍遥法外,他们本来就被不公平地对待了。
  • 也许你在想,为什么孩子们不能制定他们自己的规则,他们肯定有很多东西可以教给他们的父母。
  • 为什么大家觉得色情是个大问题,神既然创造了我们的身体,就是为了让我们彼此欣赏的啊!

说实话,我曾亲耳听到,某些自称是基督徒的人提出了所有这些观点,他们显然受到了这个世界体系主流思想的影响和毒害。

因此,你在看什么?

 

其次,你在读什么?

你是不是在读一些“世俗美学的课程”,一些反真、善、美的东西?我觉得非常有趣的一点是,在描述黑暗的行为时,保罗着重强调了不道德这一主题。

最近出版的一本有关“婚姻忠诚”的书,就揭露了许多婚姻在这一真理上土崩瓦解的现状。这本书的名字叫《婚外情:如何用激情、谨慎和尊严处理你的婚外关系的方方面面》(Affair: How to Manage Every Aspect of Your Extramarital Relationship with Passion, Discretion, and Dignity)。

我是在阅读一位牧师对我们社会的不道德现象进行批判时,才了解到了这本书的存在。这位牧师引用了出版商的评论,其中写道:(这本书)经过深思熟虑、详尽论述了婚外情的方方面面,包括如何思考、准备、开始和进行一段成功且情感充实的婚外情。

尽管我知道自己读的是一位牧师的引述,他说他翻阅过整本书,但我还是觉得有点难以置信。于是,我自己去亚马逊网站(Amazon.com)搜索了一下,结果真的找到了这本书。

我点击了这本书的图片,打开了它的目录,它各章节的标题分别是:

  • “为遇见那个特别的人做好准备”(Getting Ready to Meet That Special Someone);
  • “婚外情之前的指导方针”(Guidelines for Pre-extramarital Courtship);
  • “一些可以作为婚外情适当基础的情况”(Situations That Serve As an Appropriate Basis for Having an Affair)。

我滚动鼠标,向下翻阅了一些读者对这本书的评论,他们简直赞不绝口。

一位读者写道:这本书是我的救星。它帮我找到并且留住了我那位特殊的朋友,帮我度过了难关,直到我的孩子都长大成人了。另一位读者写道:真希望我早些时候就知道这些信息。如果我那时没有选择错误的伴侣,就可以避免许多情感上的痛苦了。

还有一位显然是经验丰富的通奸者所写的:(这本书)充满了宝贵的常识,对那些希望从婚姻之外获得感情的人大有裨益。如果一个人无法避免地落入婚外情之中,那么这本书就是最好的指南。

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圣经》这本指南,它说,不悔改的通奸者不能进入天国。因此,你的衣柜里都有什么?或者说,“你在看什么?你在读什么?”

 

第三,你在登录什么网站?

你在互联网上都登录了什么网站?事实上,任何媒介都有强大的潜力,既可以传播福音,也可以传播“反福音”。换言之,它同时可以传播:

  • 基督的真理;
  • 还有反基督的谎言。

或许如今最为强大、最具影响力的工具就是互联网。毫无疑问,它可以被用来传播福音。

我们教会与“圣经广播网”(BBN)有合作,这个机构就是利用互联网以多种语言传播福音的,甚至包括普通话,使福音在全中国都可以收听。许多人登录到了BBN的网站,通过互联网收听福音的好消息。仅仅在中国,该网站的点击率每周就超过一百万次。BBN每周都会收到几十封电子邮件,这些邮件均来自于刚信主的中国信徒,他们都是因为听到了基督的福音而相信了基督的。可见,互联网确实是一个强大的工具。

BBN甚至培训了一批在美国的员工加入各样的“聊天室”,与网上的人互动。事实上,有一次,一位工作人员进入了一个“无神论者的聊天室”,他在那个聊天室里打出了“我知道神是又真又活的,我刚刚还和祂交谈过”这句话,聊天室里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起来了。

然而,尽管互联网有传播光明的巨大潜力,它同时也是一个极其恐怖的黑暗使者。

一年前,美国广播公司新闻(ABC News)在其黄金时段进行了一项广泛的民意调查,结果发现:在一个星期内,访问成人网站的成年人超过了一千一百万。但请记住,这一千一百万是主动承认的,不知道还有多少访问了成人网站但却不敢承认的人。

有证据表明,仅从色情网站的数量来看,这一数字要比一千一百万大得多,而且似乎还在呈指数级地增长。我最近在牧师版的《领导力期刊》(Leadership Journal)上读到了这样一则报道:

  • 在1998年,有七万一千个成人网站;
  • 三年后(2001),有三十一万一千个;
  • 再过三年后(2004),有一百三十多万个。

这还不包括那些组织网络赌博、传播虚假宗教、散播邪教异端和其他一系列危险陷阱的网站。我相信,如果我说互联网可能是如今信徒所面对的最危险的陷阱,我想我并没有夸大其词。

 

结论

事实是,试探总是伴随着虚假的承诺一起出现。这就是它会牵引和诱惑出我们的情欲的原因所在。

啤酒广告从来都不会把醉酒的人在派对上呕吐的画面呈现出来。成人网站也不会把各样无法治愈的性病及其症状的图片展示出来。罪恶总是被宣传得十分美好、和谐、令人满意。它总是被宣传成你“应该”得到的东西,你“有权”得到的东西,你所“配得”的东西。所以,别再犹豫了,现在就统统买入吧!

可问题是,当你最终把它握在手中时,却发现自己被困在了它的手中;当你自以为把罪逼入绝境时,却发现它早已把你逼入了绝境。

就在昨天,我读到,纽约市(New York City)有800万只猫,我不禁大笑起来。我就知道,纽约肯定有一些我不喜欢的地方!由于纽约市基本上是钢筋水泥的高楼林地,因此,如果谁家的宠物死了,不能像我们一样,随便埋在后院里。事实上,纽约市政当局决定,只要花五十美元,他们就会帮你处理好你死去的宠物的尸体。

不过,有一位女士相当聪明。她在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上面写着:“当你的宠物死后,我会来帮助你处理宠物的尸体,只要二十五美元!”

原来,这位女士会花几块钱,去当地的“救世军旧货店”(Salvation Army thrift store)买一个旧手提箱。然后,当有人打电话请她过来处理死去的宠物时,她就会去那个人的家里,把宠物的尸体放进她买的那个手提箱里。当天晚上,她会乘坐地铁,然后把手提箱放在一旁,装作看不见。每次,总会有小偷趁着地铁车厢的车门一开,就冲过来抢走她的手提箱。她则会象征性喊着说:“小偷,快站住!”

然后,这些得逞了的小偷会大吃一惊!他们以为自己偷到了什么好东西,但却发现是一只死猫!

作为基督徒,我们也可能像纽约市的小偷一样。我们也可能会抓住一些我们认为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的事物,然而,当我们打开包装时,我们才发现:里面除了腐朽和死亡外,什么也没有。

罪永远都不会兑现它的承诺,私欲也永远都不会带来回报。对此,保罗可能会说:“逃避黑暗的行为,千万不要留下你的地址信息。”穿上光明的军装,披戴上主耶稣基督,所剩的时日不多了,不要再等了!

就在这周,我收到了一位弟兄发来的电子邮件,他在邮件中回应了上周讲道中提到的花瓶和弹珠的例子。他在邮件中写道:“我把你在讲道中所说的花瓶和弹珠的例子稍微改动了一下。我在家里的书桌上也放了一个花瓶,但里面只有一颗弹珠。当我看着那颗弹珠时,它就可以提醒我,今天可能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的最后一个月、一周、一天、一小时,甚至是最后一口气。”

这就是“像马上就要离开一样活着”,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思想一下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53的教导。他其实是在对那时的信徒,也在对如今的我们说:“那一天很快就会到来,你们会穿上不朽的衣服。别忘了,有那么一天,你们荣耀的身体也会披上不朽的袍子。”

让我们带着即将就要离开的现实,真实地活着。这真是一个无比美妙的真理,我们正奔向救主的怀中!最后,我们一起大声歌唱:

祂是主,祂是主,

从死里复活,祂是主。

万膝要跪拜,万口要承认,

耶稣基督是主!

期望我们不仅要唱出这一真理,更要活出这一真理。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