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守自己的岗位
坚守自己的岗位
我宣誓效忠(第二部分)
罗马书13:2-4
引言
在上一次的讲道中,我们已经开始了有关罗马书第十三章的学习和讨论,讨论了信徒该如何对政权做出回应。我在上次讲道中提到了一些经文,其中就包括提摩太前书2:1-2,保罗告诉年轻的提摩太说:
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也该如此,使我们可以敬虔、端正、平安无事地度日。
在我看来,我们的问题不在于不理解这段经文的含义,而在于不想遵守它。当然了,遵守这段经文的教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与彼得对那些嫁给了不信之人的妻子们的教导一样困难,彼得告诉这些妻子们,要通过自己无声的好品行,将她们的丈夫感化过来(彼得前书3:1)。
说实话,这真的很难!而且这个逻辑似乎也非常具有颠覆性!想想看,要赢得你不信的丈夫,并不是在他的午餐包里放上一份福音单张,也不是在他的汽车音响里放上一个讲道的录音,让他一打开音响就能听到我在喊着说:“你这个罪人,赶快悔改!”不是的,彼得反而说要安静,要用你无声的品行和敬畏的心将你的丈夫感化过来!
在罗马书第十三章,我们似乎又遇到了同样一系列极具颠覆性的逻辑和教导,而且这是无比真实的。保罗在罗马书第十三章的一开始就教导了:
- 政府的起源;
- 信徒对政府应尽的义务;
- 政府运作的模式。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三章,保罗在罗马书13:1-4说: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
信徒的行为以及信徒与政府的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上一次的讲道中,我向大家提出了六条基本原则,旨在解释信徒的行为以及信徒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我们今天讲道的一开始,我想重述其中的四条原则。不过,为了能更好地阐明这些原则的内涵,我可能要使用略微不同的语言和措辞。
首先,只要政府的法令不要求信徒放弃良知、放弃敬拜神或放弃遵循《圣经》的教导,那么信徒就应该遵守政府一切的法令。
对此,有的弟兄姊妹可能会说:“但是,在那个正在衰败的罗马社会中,那时的信徒当然有权违反国家一般性的法律。因为信徒已经属于新的种族了,是新国度的子民,那他们当然可以抛弃人类之城,当然可以拒绝服从甚至拒绝参与到社会之中。”
但《圣经》的教导却和这种说法恰恰相反,在罗马书第十三章的后半部分,保罗会明确地告诉信徒要纳税,给他人应有的尊荣,并且还要遵循当地的风俗习惯,只要这些风俗习惯不会要求信徒违反神的命令即可。
旧约的但以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被带到异国他乡后,他立即被要求吃国王的膳食,喝国王的酒。但由于国王的膳食中可能含有一些神禁止人食用的不洁动物,而且酒在献给国王前,可能是先献给神明的祭品,所以但以理请求只吃蔬菜、喝清水。
与此同时,但以理的名字也被更改了。他的名字从“但以理”改成了“伯提沙撒”。
这是尼布甲尼撒王针对这些聪颖的犹太小伙子们精心设计的“心理格式化”的程序,旨在使他们完全变成巴比伦人。其中的一个计划,就是用外邦名字替换掉他们原有的名字,以消除这些名字所蕴含的神学真理,免得这些神学真理不断地提醒着他们原有的身份。“但以理”这个名字的意思是“神是我的审判者或统治者”。而“伯提沙撒”这个名字的意思则是“巴力的王子”(prince of Baal)。因此,每当有人叫他之前的名字时,但以理都会被提醒“神是统治者”。而现在,每当有人叫他的新名字时,他反而会被称为“巴力的王子”。
然而,但以理并未拒绝这个新名字。为什么呢?因为这并没有违反神公正的律法。
对于我们教会而言,我们也需要遵守城市的法令,无论这些法令会让我们付出多么大的代价,或者会让我们感到有多么沮丧。就比如说,在我们开始筹备建造新的礼拜堂时,我们的市政府就根据外面有多少停车位告诉我们礼拜堂里可以安排多少个座位。在我们开始建造的几个月后,他们又告诉我们必须设置多少个安全出口,必须安装多少个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多少个火灾报警器等等。事实上,他们已经告诉了我们成百上千件要做的事情了,甚至包括教堂的标志应该多高和多宽。
想想看,他们有什么权利告诉耶稣基督的教会,我们的标志应该多高或多宽?事实上,直到今天,许多人甚至都没有看到过我们教堂的标志。他们还以为我们是一所大学,或者是一幢政府大楼。在我们教会中,有许多肢体开车经过我们教堂很多年,直到最后才知道我们是一间教会。他们的反应都是:“什么!那是一间教会?”然后他们才来参加我们的聚会。
有的弟兄姊妹可能会义愤填膺地想:“他们把我们教堂的标志弄得一点都不起眼!我们为什么不反抗呢?”这是因为,我们的市政府并没有强迫我们挂上一个明显违反了神命令的标志。
其次,教会履行大使命并不一定需要一个推崇道德的政府。
如果真的是这样的,也就是教会如果想履行大使命,就一定需要一个推崇道德的政府的话,那么使徒们一定会非常明确地告诉教会,要尽力巩固某种基督徒选民的阵营,以便在社会中推行道德规范。他们也一定会教导说,为了使教会成功,就必须有一批道德高尚的公职人员、统治者和地方官员担任要职。但使徒们的教导却不是这样的,我们所面临的挑战是截然相反的一种挑战。
事实上,我非常同意欧文·卢策尔(Erwin Lutzer)牧师的一个观点,他曾在书中写道:
我们的国家所需要的,是一种比政治还要“强烈”的解药。我们所谓的文化战争实际上是一场属灵的争战。从根本上说,我们的问题并不在于堕胎、充斥在电视里的垃圾内容和同性恋的价值观;我们社会堕落的根源首先是属灵层面的,我们必须针对这棵腐朽之树的根部发起攻击。我们最大的挑战是神学上的,而不是政治和文化上的。
卢策尔的这番话也引出了第三条原则。
第三,教会的使命不是道德层面的改革,而是属灵上的转变。
可能我接下来要说的话会让大家感到有些奇怪,那就是:在过去二十五年的教会活动中,我们似乎弄错了信徒以及教会的使命。这就是:教会的职责不是阻止社会陷入各样的邪恶。
正因如此,我们的使命不是让坏人变成好人。难道我们忘记了,根据约翰福音3:18的教导,所谓的“好人”并不是将来才会被定罪、而是已经被神定罪了?
我们是不是也忘记了?一个正直的警察和一个行为不端的妓女跌入地狱的速度是一样的!一位公允的法官和一个刚刚被他送进监狱里的罪犯,一样会被定罪!
或者,让我这么来说吧:无论是教会整体,还是信徒个体,神从未赋予我们制止或者减少社会中那些罪恶行为的使命。
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毫不在乎呢?当然不是!我们确实也要追求社会的变革,只不过我们追求社会变革的方式是:让人一个又一个地成为基督的门徒。
可能有的弟兄姊妹会说了:“这听起来难道不老套吗”?或者,如果有人说:“教会影响社会的使命,是要像盐和光一样行事为人,然后让世人看到我们的好行为并归荣耀给神。”对此,可能有的弟兄姊妹又会说:“这听起来是不是又有点太慢了。”然而,这就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使命就是属灵的转变。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治标不治本。
即使在旧约时期,神所差派的使者做的也是同样的事情。就比如说,神从来都没有命令先知约拿去影响尼尼微王,然后使他远离偶像崇拜;神从未命令他去游说那里的百姓,终止儿童献祭的恶行;神也从未命令他去改造尼尼微人。
事实上,作为神的使者,约拿传递给尼尼微人的信息,与保罗传达给他那个时代的信息,甚至与我们传递给这个时代的信息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悔改吧!神的忿怒要临到了!别忘了,人人都有一死,死后都有审判!
大家猜猜看,尼尼微人在听到这一信息后做了什么?他们向神悔改!他们在这位公正且充满忍耐的神面前俯伏在地,因为神给了他们悔改的机会。
大家再猜猜看,那里的儿童献祭和偶像崇拜最后怎么样了?也都停止了!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耶稣基督的事工,就会发现:与当时的政府和公民体系相比,祂更关注的,是在那些所谓的神的子民中间出现的堕落和腐败的问题。我非常同意一位作者对耶稣基督事工的论述,我们不妨一起仔细思考一下他的这番话:
耶稣基督从未呼吁过政治或社会的改革,即使是通过和平手段实现改革的理念,祂也只字未提。祂从未试图使整个社会服从《圣经》的道德观,或者为祂的跟随者们赢得更大的自由度。祂不是要宣传或建立一种全新的社会或道德秩序,而是要建立一种全新的属灵秩序,也就是祂的教会。祂不是要使旧的创造道德化,而是要使新的创造圣洁化。即使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耶稣基督的追随者们因为过着一种圣洁、正直、富有怜悯的生活,以至于对社会的结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耶稣本人并没有致力于消除社会或政治上的不公平。
弟兄姊妹们,神在地上所设立的最强大的工具,并不是一个推崇道德的政府,而是敬虔的信徒。我们时常迫切祷告,想要拥有一个推崇道德的政府,但我们似乎忘了,成为敬虔的信徒才是我们不可缺少的生命实质!
我们真正需要对抗的仇敌,是黑暗的国度,它蒙蔽了世人的眼睛,让他们认为神什么也看不到,也不在他们的周围。他们甚至会问:“神是谁?”这就是我们的争战是一场属灵争战的原因所在:
我们争战的兵器本不是属血气的,乃是在神面前有能力,可以攻破坚固的营垒。
而试图通过投票、推动、影响、劝说、请愿和游行示威来促成道德的进步,这其实是教会偏离了靶心的一种表现。
对此,欧文·卢策尔(Erwin Lutzer)牧师这样解释道:
我们可以与我们的社会争辩,据理力争地说基督信仰的道德更为高尚,我们也可以通过立法、抵制以及其他任何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方式,来净化我们的社会。但我们一切的努力其实就像开着水龙头拖地一样。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其实是在说服地上的公民像天上的公民一样生活,他们当然不会买账。
从世界历史的角度来看,当整个社会将神抛弃时,教会就会承担起代表基督徒的责任,而且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每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教会进行最为有效的事工的前提,就是意识到:自己不是道德对抗的代理人,而是属灵转变的代理人。
正如弗朗西斯·谢弗(Francis Schaeffer)所论述的:如果教会也成了一位战友,即与其他基督徒一起夺回社会和政治领域的失地,这只会使基督的见证受挫,也会让教会的神学和使命被淡化和妥协了。
确实有一些心地善良的传道人在宣讲这么一种说法:“我们必须要为基督夺回美国”。我知道这听起来非常激动人心,而且如果在主日讲一篇与此有关的道也很容易,但在这个说法的背后,有几种假设是错误的。
比如,这种说法包含了“耶稣基督曾经拥有美国,但后来又失去了”这么一种错误的假设。它还包含了“美国曾经是一个完全的基督教国家”这一错误的假设,事实上,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国家都不是完全的基督教国家。最后,它还包含这么一种错误的假设,即“耶稣基督现在想把美国重新夺回来”。因此,不管美国民众是不是信基督,我们都必须得让美国的领导人和人民表现得好一点,因为耶稣基督想要重新夺回美国。
仔细想想,这是多么错误的一种说法啊!
我鼓励大家仔细研读一下主耶稣本人的讲道和神学。事实上,祂从未打算让祂的门徒们得回或重新夺回他们的国家,而是要去向那些终将消失的万国传讲福音,而且神早就已经定好了万国万邦的疆界和它们存续的时间。
当我们听到“夺回美国”的呼召时,可能会让我们的爱国之心蠢蠢欲动。然而根据《圣经》,我们的使命从来都不是拯救美国,而是拯救那些在罪中迷失了的美国人。
这也是我最后要谈的一点。让我说得再清楚和完整一些。
第四,我们在地上的任务并不是拯救我们的国家,而是要让这个国家和所有国家的人,都能因着信靠耶稣基督而得蒙救赎。
换言之,我们的任务是传福音。这才是改变生命、改变社会、改变国家的最终力量,因为福音:
……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罗马书1:16)
事实上,将我们的福音换成“政治行动主义”,这似乎是在期望着政府能成为教会的盟友,或者能接纳基督信仰的道德观,但这也意味着:我们似乎觉得福音本身的能力不够强大、不够快捷或不够完善。更严重的问题是,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我们的大使命,而且最终会扭曲福音本身。
这就相当于,一名心脏外科医生放弃了自己的职业,变成了一名化妆师,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让别人看起来更好,而不是拯救生命这件事上。同样的,教会的使命不是改变我们的国家,尽管这往往是那些忠心事奉、过着纯正信仰生活的信徒可能会得到的一种益处,但这并不是教会的使命。基督信仰的使命,或者说教会的使命是和天父一起,寻找那些愿意用心灵、在真理中敬拜祂的人。
那么,大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这意味着,我们的使命不在于同性恋者的权利是否可以立法,我们的使命应该是为那些同性恋者永恒的命运担忧和作工。
事实上,堕胎权是不是可以立法,这远不及关怀和引导那些被羞愧淹没了的女性的心灵更重要,因为她们让自己还没有出生的胎儿被无情地杀害了。
对于基督徒来说,是否恢复学校课堂里的祷告,这其实并不应该成为我们签署请愿书,或者向华盛顿(Washington)发送无数份电子邮件的关键;相反,成为见证神的声音,可以让人们从我们的生命中听到神是谁,以及为什么必须要藉着认罪祷告来到神的面前,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在我看来,就我们当前的社会而言,如果公立学校恢复了祷告,那么很有可能:
- 周一祷告的对象是犹太教的神;
- 周二祷告的对象是耶稣基督;
- 周三祷告的对象是阿拉(Allah);
- 周四祷告的对象是克里什纳(Krishna);
- 到了周五,你想向哪个神祷告都可以。
事实上,无论法院对于“安乐死”或“进化论”的决定是什么,公共领域的教学内容是什么,或者医学实验室里都允许进行什么样的实验,这些都远不及人类永恒的命运更重要。
我们有一条只有我们才能传递出去的信息……这条信息必须得让人们在各种政治形态和权力的喧嚣中听到……这甚至比拯救美国这个国家更重要。这条信息就是:高举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让神喜悦于拯救美国的百姓。
事实上,这就是保罗的激情所在,即藉着福音拯救迷失的人。
在人类历史的汪洋中,我们就像在一艘救生艇上一样,此时此刻,我们的周围都是濒临溺死的人。因此,无论是教会整体还是信徒个人,我们千万不能在我们的使命中分心。我们不能只是把一本关于如何在水中游得更远的书丢给那些即将溺水的人,我们也不能只是让水变得更加舒适,或者向他们推销一些质量更好的泳衣,或者劝说他们尝试着仰泳。相反,我们带给他们的信息要很明确,那就是:这世上的国度终将消亡。他们得罪了创造这片汪洋的造物主。罪的工价乃是死,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他们唯一的盼望就是耶稣基督。
我们当中的许多人可能都还记得希尔牧师(E. V. Hill),他是洛杉矶锡安山宣教浸信会教会(Mount Zion Missionary Baptist Church in Los Angeles)的牧师。我最近正在读《两座城,两种爱》(Two Cities, Two Loves)这本书,在这本书中,詹姆斯·蒙哥马利·博伊斯(James Montgomery Boice)就“基督徒与政治”这一主题进行了详尽的阐述。顺便说一下,这真的是一本非常不错的书。博伊斯在书中就提到了希尔牧师的故事,他曾经担任过民主党的选区领袖。
作为选区领袖,希尔牧师的任务是为民主党候选人拉选票,他的主要策略是:在选区的每个街区都设立一个街区队长。在选举日当天,所有街区队长都要联系街区内的每一位居民,确保他们都投了票。
当希尔牧师来到洛杉矶并且开始牧养教会时,他脑海中时常萦绕着这么一种想法:如果他可以为民主党做这些事,那为什么不能为神做同样的事呢?为什么不在洛杉矶市的每个街区都设立一个基督徒街区队长呢?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荒谬,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有果效的福音策略。
希尔牧师所在的地方位于洛杉矶市区的中南部,那里一共有3100个街区。这也逐渐成了这间教会的使命。博伊斯在书中说,当他第一次听到希尔牧师谈论这个目标时,他们已经在1900个街区里设立了基督徒街区队长。教会的事工人员会为了达成这一福音目标而搬进一个街区里。似乎他们教会采取了这么一种态度:他们就是为了福音的缘故才存在的。
希尔牧师讲述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有一个人对他所住街区的街区队长非常不满,因为她总是非常友好而且锲而不舍地邀请他去聚会,邀请他参加教会的各种活动。于是他决定搬家,决定搬到洛杉矶的另一边。终于,卡车来了,他把他所有的家当都装进了卡车。那位街区队长也过来和他道别。
但当卡车刚刚启动的时候,这位街区队长就赶紧回到家里,拿出了锡安山教会街区队长的名单,然后找到了那个人要搬去的街区的街区队长。于是,当他抵达新的街区时,新的街区队长已经站在他新家门前的街道上欢迎他的到来了,然后,他继续邀请他去教会聚会。最后,那个人说了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他说:“天哪!他们怎么无处不在!”
当我读到这个故事时,我深受感动,同时也深感自责。如果我们真的相信神呼召我们来到这座城市,生活在这个时代,呼召我们向这里和全地的每个人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呢?或者说,我们现今的事工会不会发生一些改变呢?
或许我们的问题和希尔牧师曾经遇到的问题一样:他为民主党拉选票的热情,甚至超过了为耶稣基督抢救灵魂的热情。
请大家不要误解我的意思,作为公民,我们理应投票。事实上,我完全认同丹尼尔·韦伯斯特(Daniel Webster)的观点:只要是好基督徒,就一定是好公民。
但如果我们把所有的热情、盼望、精力和关注点都放在了投票或其他一些所谓的好事上,而不是放在永恒的事情上,那么我们的热情其实就是在这个暂时、短暂、属地的政府上,而且我们永恒的使命也会被无情地忽视。
信徒对政府的责任
在罗马书第十三章中,保罗向罗马信徒传达了一些令他们感到震惊的消息。
首先,顺服政府是神的命令。
关于信徒对政府的义务以及政府运作的实质,保罗在罗马书13:1写道:
在上有权柄的,人人当顺服他……
这里的“顺服”其实是一个军事术语,这个词的意思是“服在另一个人的等级之下”。因此,这个词指的是,我们应该像一名下级军官服从上级军官那样,顺服政府的命令。
当一名上级军官命令某个新兵“立马给我做四十个俯卧撑”时,这个新兵可不会说:“但为什么啊?”或者说:“我不想做!”听到这个命令时,他只能乖乖地做四十个俯卧撑。
这里涉及的是权柄的问题,而不是价值的判断。事实上,这个新兵很有可能比他的指挥官更优秀、更诚实、更正直、更忠于军队。但这些都不重要,他对权柄的回应,就应该是服从。
当身着灰色或蓝色制服的“公路掌权者”闪着警灯停在你的车后时,你又会如何回应呢?我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但我肯定会乖乖地说:“好的,长官!”
就在几周前,我和我的三个女儿在州集市上玩了好一阵子,然后开车回家。我们在路上谈笑风生,每个人都玩儿得精疲力竭。我那天心情格外的好,因为我在集市上吃了好几个油炸奥利奥。生活是如此的美好。
可突然间,在我的身后,警灯开始闪烁起来。我那时既没有超速,也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当我在一个停车标志处右转时,我轧过了路上的停车标志,然后,我的弯转得不是很充分,以至于又压到了黄色分界线。果然,吃过油炸奥利奥的人很难把弯转好。
那么,我和那位交警争论了吗?当然没有!他可是我的“有权柄的人物”。
他对我说:“先生,请出示你的驾驶证。”
我赶紧说:“好的,长官!给你,长官!”
但如果他那时对我说“立马给我做四十个俯卧撑”,那我估计我最多能完成四个。
因此,在没有被强迫违背敬虔的良知或《圣经》命令的情况下,信徒要以敬重和顺服的态度回应政府的要求,这是出自神的命令。
其次,政府机构是神所设立的。
罗马书13:1的前半部分说的是信徒对政府的责任及义务,而这节经文的后半部分则告诉了我们政府的源头。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13:1后半节的经文:
……因为没有权柄不是出于神的。凡掌权的都是神所命的。
大家可能也注意到了,在这段经文中,“权柄”这个词出现了很多次。光在第1节就出现了两次。
在希腊文中,有两个词通常用来表达“政治权力”,而且这两个词的含义完全不同。
第一个词是“kratos”。这个词的意思是“统治”(rule)或“统治的权力”(the power of ruling)。这个词通常用于指那些“有决定权的人”。而当“kratos”与“demos”结合在一起时,“kratos”的意思就变成了“权利”(power),“demos”的意思是“人民”,这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就形成了“demokratos”,也就是“民主”(democracy)。这个词的意思是“人民的权利”或“人民的统治”,这就是“民主”的含义。
另一个用来表示政治权力的词是“exousia”,这个词的意思是“授予的权力”(delegated power)。这个词指的是:权力较大的人授权给权利较小的人,使其代表他行使权利。保罗在罗马书第十三章那里四次用到的就是“exousia”这个词。
可见,政府的权柄来自于神的授权。如果神没有把权力授予世上那些或敬虔或不敬虔的政权,它们永远都不会掌权。这些权力都来自于神,而且这些权力也都要向神负责。因此,在这个词中,人类政府的“合法性”和“问责制”都得到了体现。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担心世上的政权会以某种方式逃脱责任,不为他们所做的决定和治理的方式负责,那么不妨再仔细想一想《圣经》对此的教导是怎样的。在约翰福音第十九章,使徒约翰为我们记录了两个“君王”之间的经典交谈。
耶稣基督站在本丢·彼拉多面前,人们指控祂犯了叛国罪,因为控告祂的人说,祂“以自己为王”(约翰福音19:12)。估计大家都能想象得到那个场景,彼拉多不断地向耶稣提问,但主耶稣拒绝回答他一切的提问。最后,彼拉多无奈地问祂说:
……你不对我说话吗?你岂不知我有权柄释放你,也有权柄把你钉十字架吗?(约翰福音19:10)
耶稣回答了他的提问。事实上,在过去两千年的教会历史中,有多少惨遭迫害的教会就是因为紧紧抓住了耶稣这一回答当中伟大的真理,从而欢欣鼓舞地经受了一切的迫害。耶稣回答他说:
……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约翰福音19:11a)
这里的“权柄”与保罗在罗马书第十三章那里使用的“权柄”是同一个词,都是“exousia”。换句话说,主耶稣其实是在对彼拉多说:“彼拉多,你所拥有的统治权,甚至现在把我交出去钉十字架的权柄,其实都是从上头来的。这是被授予的权柄。”
耶稣接着说:
……所以,把我交给你的那人罪更重了。(约翰福音19:11b)
主耶稣其实是在说:“彼拉多,总有一天,你要为你把我交出去的政治决定负责,但也不要忘了这一点,你的决定恰好也是天父的旨意。”
政权的权柄体现在哪里呢?是在警察的徽章里吗?是在法官的袍子里吗?还是在国王的王冠里?其实都不是。在这些象征物的背后,其实是神的权柄,因为在每一个法律机构和公民权柄中,都有属神权柄的参与。
也许正因如此,那些腐败的法官、残暴的政府和奸诈的官员尤其让神深恶痛绝。因为他们违背了神赋予他们的使命,他们终有一天要承担责任!但这并不会改变我们作为教会的使命,只是要知道:如果他们也把你交了出去,那也是出于天父的许可!
第三,不顺服政府会承受来自神的后果。
单论顺服公正的法律这件事而言,信徒不应反对或违抗。正如保罗在罗马书13:2所写的:
所以,抗拒掌权的就是抗拒神的命;抗拒的必自取刑罚。
换句话说,反对政府就是反对神。这里的“刑罚”也可以翻译为“审判”。
这么来看,故意反抗政府的信徒会受到两种管教。一种是因为违反了法律而受到政府的管教;另一种则是因为违反了主的命令而受到主亲自的管教。
对此,彼得也在其书信中写道:
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的一切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因为神的旨意原是要你们行善,可以堵住那糊涂无知人的口。你们虽是自由的,却不可藉着自由遮盖恶毒,总要作神的仆人。务要尊敬众人,亲爱教中的弟兄,敬畏神,尊敬君王。(彼得前书2:13-17)
有的弟兄姊妹可能会想:“彼得一定是在开玩笑吧!他知道现在的君王都是谁吗?”
但事实是:基督徒理应成为敬重统治当局的模范公民。我们不应该通过贬低、苛求、斥责我们的政府,或使用其他一些策略来胁迫政府达成我们的意愿,或维护我们的权益。
想象一下,我们该如何尊敬君王呢?就是要认识到:有一位更高、更大、永恒且神圣的君王,地上一切的君王都在祂的手中被掌管着。
因此:
- 顺服政府是神的命令;
- 政府机构是神所设立的;
- 不服从政府会承受来自神的后果。
最后,保罗又向信徒们提出了另外一点。
第四,政府的公正彰显了神的性情。
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13:3-4的经文:
作官的原不是叫行善的惧怕,乃是叫作恶的惧怕。你愿意不惧怕掌权的吗?你只要行善,就可得他的称赞;因为他是神的用人……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
请大家留意这段经文中“善与恶”的对比。即使地上的政权拒绝承认神,它们也会无意间通过“惩恶扬善”来彰显神的性情。
在中文标准译本中,第4节中的“伸冤的”被翻译为“报应者”,这个词的原意是“施行惩罚”。做错了事就要接受惩罚,这就是神在地上设立政权的目的。
即使是那些自称不相信绝对道德真理的无神论者,也能自然而然地分辨对与错。
不妨找个时间,和你的无神论者邻居做个实验,把他的车偷走,然后开车碾过他刚刚在你们两家之间种好的灌木丛,然后再倒车撞上他的信箱,把信箱撞倒。猜猜看他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他肯定会说:“嘿!你不能这么做啊!”
“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违法的。法律规定你不能对我做这些坏事!”
“谁说这是坏事了?我可不在乎!”
你看,他完全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道德法律唯一有效的基础,是先前就已经存在了的道德律。无论你走到世界的哪个角落,偷窃或损坏邻居的财产都会被认为是错误的。
神设立政府来彰显祂的公义、公平、公正、正直和诚实等属性。这意味着政府必须关注道德的问题,因为法律正是以神完美的道德律作为基础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培养公民的道德。它可以规定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强制执行,或许还能抑制一些罪恶。但它却无法改变其中的人。
唯一能改变人的,就是神置于福音中的大能。对于一个不道德的社会而言,解决方案其实并不是制定更多的法律。事实上,人类已经制定了成千上万的法律来维护十诫的原则了,但似乎仍然于事无补。正因如此,才需要我们带着福音的好消息,走进人群中。
总结
在我们结束今天的讲道前,我要给大家两点提醒,好使我们这些信徒能坚守自己的岗位。
第一点提醒是: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使命。
按照主耶稣的命令,我们要去,然后使万民怎么样?作祂的门徒!作耶稣基督的跟随者!作救主脚前的效法者!
神并没有呼召我们去使坏人变好,没有呼召我们去把人们都变成道德高尚的人,祂也没有差遣我们让别人成为一神论者。事实上,一神论者也会死,会下地狱,正如雅各在雅各书2:19所写的:
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
再进一步讲,教会的使命也不是去使人仅仅归信基督就好,虽然这已经很接近了,但还差最后一步。
请大家记得:我们的使命是“去”,然后“使人作主耶稣的门徒”。
主耶稣的门徒会影响他所在的小世界,无论他或她是律师、政治家、家长会成员、电脑销售员、技工、医生还是家庭主妇,主耶稣的门徒总会发挥属天的影响力。因此,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我们的使命都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我们各自影响的范围。
卡尔·托马斯(Cal Thomas)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道德多数派”(Moral Majority)的设计者之一,这是一个基督教保守主义的政治组织,旨在推动保守派价值观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不过这个组织最终以失败告终了。然而,这一组织的方法又重新被“基督教联盟”(Christian Coalition)和近些年来兴起的“专注家庭”(Focus on the Family)等组织捡起来。卡尔·托马斯本人后来进入了新闻界。事实上,他还写了一本非常不错的书,书名为《被强权蒙蔽》(Blinded By Might),其中详尽记录了“基督教政治激进运动”的错误之处。他还在几年前发表在《新闻周刊》(Newsweek)的一篇文章中写道:对基督徒来说,世俗的权力(和影响力)不是一种呼召,而是一种干扰。耶稣基督本人就曾拒绝过这样的试探,这并不是因为它很危险,而是因为与祂在地上的使命相比,这简直太微不足道了。
因此,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使命:
……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玛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使徒行传1:8)
所以,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马太福音28:19-20)
再说一遍,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使命!
第二点提醒是:我们要不断传讲我们的信息。
使徒彼得在彼得前书2:9写道: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约翰也在约翰一书1:2写道:
……我们……将……那永远的生命传给你们。
这就是我们的信息!
有多少政治家从基督徒那里听到了他们各样的观点、失望、沮丧,甚至是威胁?但又有多少政治家从基督徒那里听到了福音?
有一位作家接受了一位记者的采访,这位记者当时正在报道有关基督教界的领袖,以及他们对各种问题的看法。在采访结束时,这位作者问那位记者说:“你采访了那么多位基督教领袖,有人向你传福音吗?”
那位记者天真而诚实地回答道:“什么是福音啊?”
随着改编自系列书《纳尼亚传奇》(The Chronicles of Narnia)的电影上映,基督徒作家鲁益师(C. S. Lewis)正在成为我们这个不信的世界家喻户晓的名字。在这部电影中,这位杰出的基督徒作家把福音的真理传递给人们,希望迪斯尼公司(Disney)别把这部电影搞砸了。
在他的系列书中,鲁益师写下了一段针对我们这个时代极富洞察力的、几乎是先知一般的论述。最后,我想用他的这段话作为今天讲道的结束:
如果你仔细读历史,你就会发现:为当下的世界做贡献做得最多的基督徒,正是那些对永生思考最多的基督徒。正因为基督徒在很大程度上不再思考永生,因此他们才在如今的世界里变得平平无奇,毫无果效。定睛于天上,你就会得到地上,但如若你只定睛于地上,那么你将会两手空空。
我们要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使命!我们要不断传讲我们的信息。我们要再次行动起来,让教会变得更加伟大和有能力,为耶稣基督福音的事业带来更多的尊崇和荣耀!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