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珠穆朗玛峰顶的保罗
站在珠穆朗玛峰顶的保罗
以色列的未来(第六部分)
罗马书11:33-36
引言
今天,我们要结束对罗马书前十一章的研读,这同时也是我们有关罗马书的第一百二十三场讲道。我们将离开有关“教义”的讨论,进入有关“责任”的领域。换言之,在后面的章节中,保罗要带领我们从信仰走向行动,从原则走向实践。
因为仅仅相信真理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活出真理。我们不能只是听道,而且要行道。我们必须从神学教育走向实际应用。
在罗马书的前十一章中,经过我们一百二十三场的讲道,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伟大的教义。我这些天稍微回顾了一下,发现我们已经涉及并探讨了下面这些教义:原罪、恩典、堕落、审判、罪性、白白赐下的救恩、信心、悔改、永恒的地狱和永恒的天堂、称义、忿怒、饶恕、预定、拣选、基督的赎罪和传福音等。具体而言:
- 在第一章中,我们探讨了神的福音和罪的堕落;
- 在第二章中,我们学习了神对所谓的道德人士所持有的公正态度,所谓的道德人士和无道德的人,都是有罪的;
- 在第三章,我们听到神宣告说,世人都犯了罪,得救的盼望只能在耶稣基督那里;
- 在第四和第五章中,我们研读了神让罪人因信称义的计划;
- 在第六和第七章中,我们学习了神在祂儿女生命中的成圣计划;
- 在第八章中,我们探讨了我们在基督里得胜的地位,听到了伟大的审判者说:“不再定罪了”,祂似乎是在说,不管我们是不是感觉自己被饶恕了,我们都已经被饶恕了,我们在神保守的大能中是绝对安全的;
- 在第九章中,我们看到了神在祂所拣选的以色列民身上的主权;
- 在第十章中,我们了解到,以色列民和全人类都是需要负责任的道德主体,简而言之,他们都需要为自己的不信向神交账;
- 在第十一章中,我们看到了神对以色列民的未来、对全世界未来的预言和计划。
这么看来,难怪保罗会在第十一章的结尾,开始颂扬神的怜恤(第30节)、神的怜恤(第31节)和神的怜恤(第32节)!从亚当的堕落和我们罪恶的污秽,再到神藉着基督的牺牲所赐下的恩典,可以这么说,保罗带着我们鸟瞰了整个世界的历史。
在这之后,保罗除了称赞神说“要因我们救主的怜恤感谢我们的神,因你伟大的怜恤赞美你!谢谢你,因你的信实极其广大,你的怜悯每早晨都是新的!”除此以外,他还能说什么呢?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真正的教义会引导我们认识到自己的罪和救主的伟大。真正的教义会让我们屈膝跪拜!但随后,也会让我们为了侍奉这位仁慈且怜悯的神,再重新站立起来。因此,罗马书的第十二章才会以这句话作为开始:
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
对神的敬拜会激发出敬虔的行为。在第十二章中,保罗将带领我们从认识神进入到为神而活的阶段。换言之,他将带领我们走出课堂,进入生命的实验室中,在那里,真理要经过火的考验,信徒的品格也要经历患难的锻造。
然而,保罗并没有直接从基督徒的信仰跳到基督徒的行为。似乎当他对教义的论述达到顶峰时,他有点不知所措了。就好像他已经翻越了一座又一座教义的山峰,如今终于登上了最高的珠穆朗玛峰(Mount Everest),一切山川都尽收眼底。也就是说,他已经爬到了神圣真理的顶峰。现在,从这个高度,他可以看到神启示的宏大全貌,并有神的怜恤作为这幅全景的终点。
因此,保罗因眼前的景象无法前行。他已经看到了人的罪孽和神的恩典,他也从神的视角目睹了社会的腐败,看到了救主的怜恤,他现在无法前行!他似乎被神的恩典、权能、公义、主权、慈爱和怜恤瞬间淹没了。
因此,他禁不住要大喊几声。保罗将以喜乐和敬畏的赞叹,作为这一大段经文的结束。请大家仔细听,我们甚至可以听到他从珠穆朗玛峰顶发出的呼喊,那呼喊声一直传到了我们生命的谷底,直至今日,仍旧洪亮。
保罗向神发出的赞美!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一章。保罗在罗马书11:33-36向神发出了极大的赞美,他呼喊道: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在罗马书第一至十一章的教义,与罗马书第十二至十六章的职责之间,是这段喜乐的颂赞。换言之,在教义和责任之间,是一首赞美诗(doxology)。“Doxa”的意思是 “赞美或荣耀”,“logia”的意思是“话语或论述”。
当人们教导并学习了正确的教义时,非但不会让人头痛,反而会让人心生赞美!赞美神,因一切的福分都是从祂来的!我们向神献上荣耀和赞美的颂词,因祂向我们启示了祂部分的神性。
我记得有一天我从办公室回家,那时我的双胞胎儿子们大约有四五岁。当我把车停好时,发现他们正在前院玩,他们手里都拿着一把小锤子。也许是因为玛莎(Marsha)那段时间一直在家里唱“假如我有一把锤子……”,这句歌词可能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他们看到了我,然后就笑着跑过来对我说:“爸爸,我们知道神是用什么做石头的了!”
我抬头看了看我们家的侧院,那里原本摆放着几块用作装饰的大石头,其中一块确实被无情地敲打过了。然后,我问他们说:“神是用什么做石头的呀?”
他们说:“灰尘!神一定是把所有的灰尘都粘在了一起,然后就做成了石头。爸爸,是不是很棒?”
你看,他们就是因为发现了一些神做事的方式,就变得如此兴奋!同样的,发现一些有关神的事,也会让你发出感慨!
保罗用了几种不同的方式来表达“神真伟大”。
在保罗把我们带入到应用的阶段,也就是将我们之前所学到的关于神的知识应用到真实的生活中之前,保罗突然停了下来,他用了几种不同的方式,以几句简短的话赞叹道:“我的神真伟大!”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新表述一下保罗的赞叹。
第一,神的心思是人无法测度的。
保罗在罗马书11:33写道:
深哉,神丰富的智慧和知识!……
按照中文标准译本,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系列的名词翻译为:
哦,深奥啊!神的智慧和知识的财富!
神的知识是指神完全知晓一切,而神的智慧是指神知道如何完美地运用祂所知晓的一切。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对于神而言,没有什么意外事件。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明白,神从未学过任何东西,因为祂一直都知道。
对于神的知识和智慧,基督徒作家陶恕(A. W. Tozer)曾如此写道:
神不会学习。祂从来没有在任何时候、以任何方式将祂不曾拥有,或从亘古以来就不曾具备的知识纳入祂的心思中。因为神对万事万物都了如指掌,祂对所有事物的了解程度都是一样的,一样的深刻和完全。祂从不会发现任何新事物,从不惊讶,也从不惊奇。
神的心思何其深邃!
当保罗面对着神为以色列民和所有外邦人所启示的“撤出计划”时,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赞美。
神知道祂自己的计划,祂也知道每一个选项和每一个备选的方案。祂的计划也包括了我们在内,因为先知耶利米在耶利米书29:11告诉我们说:
……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
对此,一位作者是这样解释的:
当你无法解释为什么时,
祂知道答案。
当你无法说明原因时,
祂明白其中的缘由。
当你看不到终点时,
祂已经在那里了。
保罗从珠穆朗玛峰的顶端向我们这些在死荫幽谷中挣扎的人呼喊着说:“打起精神来!虽然你无法测度神深邃的知识和智慧,但请放心,祂的计划不会被阻碍,永不改变,永不废弃!”
因此,神的心思是无法测度的。
第二,神的判定是人无法探寻的。
保罗在罗马书11:33继续呼喊道:
……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
保罗这里使用的“判断”,希腊词是“krimata”,这个词通常表示“司法裁决”。在《圣经》中,这个词可以被理解为神的律令,保罗说,神的律令是深不可测的。
保罗其实是在说,我们无法完全理解神决策的过程。毕竟,我们被世上的各样事物所束缚着,而神在永恒中却是毫无拘束的。
对于我们来说,想要探寻神律令的奥秘,就像一个三岁大的孩子想要理解整部美国宪法(the Constitu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的含义一样。或者说,我们就是一群属灵的幼儿园小朋友,想要用字母积木拼写出神律令的奥秘,但我们连字母积木都找不齐,更不用说完整地拼写出神律令的奥秘了。
其实保罗也在拼写的时候遗漏了一些字母,他也无法完全解释神律令的奥秘,只能通过无限的感慨,将其表达出来。
因此,神的判定是无法探寻的。
第三,神的踪迹是人无法追踪的。
我们再来看一下第33节后半节的部分:
……他的判断何其难测!他的踪迹何其难寻!
“何其难寻”,何其深奥!我们永远也无法探究到底,只能欣然接受!
“何其难寻”这个词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无法追踪的足迹”。这可能会让我们想到这么一个画面,猎人无法追踪某个动物留下的足迹。事实上,大卫在诗篇77:19那里就已经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就是人类无法完全追踪到神的足迹,大卫在诗篇77:19说:
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大水中;你的脚踪无人知道。
神将祂的话语赐给我们,并不是为了让我们因为无法理解神的话语而感到挫败。保罗并不是在说,关于神的事,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因为有许多关于神的事情我们确实是知道的。保罗站在珠穆朗玛峰顶,俯瞰着罗马书前十一章中有关神自己、来自于神自己的奇妙启示,他只是不禁地感慨道:“我们还什么都没有看到呢!关于神,我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呢!”
难怪一百五十年前,备受尊敬的苏格兰神学家詹姆斯·登尼(James Denney)经常警告他所教的神学生们,不要以为他们可以学到关于神的一切知识。他经常对他的学生们说:“小伙子们,想要学习无限,这需要永恒。”
如果你认为当我们上了天堂,我们终日只会坐在云朵上,百无聊赖地弹奏着金色的竖琴,那我鼓励你再努力想想天堂的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吧!那时,我们将有永恒的时间来发现基督荣美的本性和特质,祂的智慧、恩典、怜悯和全能,祂是神性丰满的彰显!那时,祂将是我们永恒探索的对象,也是我们永恒喜乐的源泉。
到那时,我们将有永恒的时间来研究神的无限。
保罗提出的两个关于神的问题
在罗马书11:34-35中,保罗引用了两卷旧约经卷,提出了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祂的谋士?
保罗在第34节提出了第一个问题:
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
保罗好像是想通过这个问题来证明他上面所说的是真的,他在前面的经文中说,神是不可测度、不可探寻和无法追踪的,他现在又问了:“有谁能站出来说,他知道神的心意呢?或者,神曾征求过谁的意见呢?”
“谁知道主的心?谁作过他的谋士呢?”这个问题出自以赛亚书第四十章。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这世上有谁能指示神做什么呢?神何时向你寻求过帮助呢?”但问题是,我们时常认为神确实需要我们的“帮助”!虽然我们不愿意承认,但我们时常想要给神提点建议。我们可能会说:
“主啊,如果我是你的话,我就不会这么做了!”
“主啊,你似乎遗漏了一些细节!”
“主啊,你的时间安排是不是有问题?你还在等什么呢?”
我们似乎忘了,神并不依赖我们的建议,祂并不需要从我们这里获得提示。我们不是舞台经理,祂也不是演员,因此,我们不能在我们认为是对的时间,催促着让祂上台表演。
保罗对我们说:“你们要像我一样,站在珠穆朗玛峰的顶端观看,彻底放弃给神任何建议的想法!祂是大有权能的主,而我们只是祂无比软弱、无比需要祂的仆人。”
但问题在于,我们有点过于沉溺在自我的里面了!我们甚至会以一种自以为是的姿态对保罗的建议嗤之以鼻,这其实也暴露了我们骄傲的本性。
作家克利夫顿·法迪曼(Clifton Fadiman)在他的《布朗轶事集》(Little, Brown Book of Anecdotes)中,讲述了现任世界重量级拳击冠军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的一则故事。在阿里名声最盛的时候,有一次,在他乘坐飞机时,空姐走了过来,提醒他系好安全带。阿里满不在乎地说:“超人可不需要系什么安全带。”这时,那位聪颖的空姐回答说:“超人也不需要坐飞机啊!”听到这句话,阿里乖乖系好了安全带。
同样的道理,我们不是神,因此,要记得系好安全带!
第二个问题是:谁先给了神,使神后来偿还呢?
使徒保罗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来自旧约的约伯记。保罗在罗马书11:35问道:
谁是先给了他,使他后来偿还呢?
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问:“神什么时候需要依靠人,需要借用他们的能力和资源,而且后面必须偿还呢?或者神什么时候欠了人的债呢?”
我们在神学中有这么一个概念,那就是,神是自给自足的(self-sufficient),祂是完全充足、完全完整的。曾几何时,除了神以外,什么都没有,在那时,祂就是完全的。那时虽没有太阳,但祂居住在光中;虽没有天堂,但祂的荣耀无边无际。当祂向摩西介绍自己的时候,祂说:“我就是我是”(I am who I am),和合本翻译为“我是自有永有的”。这难道不正彰显了祂完全的自给自足吗?
因此,保罗站在山顶说:“从我的角度来看,再清楚不过了,神并不亏欠人,相反,人亏欠了神。”
宣教士格雷西·伯纳姆(Gracie Burnham)曾在菲律宾(Philippines)被恐怖分子囚禁了一年多的时间,她的丈夫在营救她的过程中不幸丧生。一年多前,格蕾西接受了一次采访,她在采访中说:“我曾经自认为对神的形象,以及对那种建立在神形象之上的生活有概念。但在菲律宾的丛林里,我突然发现,我对神的了解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多。我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神就是神,我不是。这个世界之所以一团糟,是因为有罪的人,而不是因为神。可怕的事情可能会发生在我的身上,但神所做的,永远都是对的。”
她在菲律宾的丛林中明白了这一点:神是神,我们不是神,虽然我们可能犯罪,但神永远只会做对的事。
同样的,在印度(India)的田野上,也发生了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关于信靠和降服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主人翁是威廉·凯里(William Carey),他从1793年开始了自己的宣教生涯。他在印度一待就是四十年,中间从未回过英国。
一天下午,在经过了二十年的不懈努力之后,他终于将《圣经》翻译成了印度通行的几种语言,并完成了包括一部《字典》在内的其他几项极其重要的翻译任务。但一场大火突然袭来,把他所有的印刷设备和手稿都烧毁了。当时可没有什么电脑备份和复印机。二十年的不懈努力,在几个小时内化为乌有。在这之后,威廉·凯里在写给他在英国的牧师朋友安德鲁·默里(Andrew Murray)的信中说了这段话:
对我来说,每当我思想神的主权和智慧的时候,我就得到了坚固……就在上个主日,我试着通过读诗篇46:10的经节来寻找苦难中的平静和安慰,那节经文说:“你们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当我默想这节经文的时候,我想到了两点:
第一,神有权按着祂自己的心意做事;
第二,无论神藉着我做了什么,或者对我做了什么,我都要顺服。
这其实就是在说:“神并不欠我们什么,而我们亏欠了神太多太多!”还有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好消息是:终有一天,神会把一切都赐给我们。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这就是从珠穆朗玛峰之巅看到的景象。而终有那么一天,我们会站在锡安山顶,观看更加荣美、即将到来的上帝之城。
保罗为三件事赞美神
在第36节那里,保罗用我们非常熟悉的一段经文结束了他的颂赞: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倚靠他、归于他……
在这节经文中,保罗为了三件事向神发出赞美。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三件事。
第一件事:神是万有的本源。
保罗说:
因为万有都是本于他……
这里的“本于”的希腊词是“εξ”(ex),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因为万有都是从祂而出的。因此,保罗首先无比欣喜地宣告说:“神是万有的本源。”
第二件事:神是唯一的渠道。
保罗接着说:
因为万有都是……倚靠他……
中文标准译本翻译为:因为万有都是……藉着他……
这里的“依靠”或“藉着”的希腊词是“δια”(dia)。因此,保罗是在说:“神是唯一的渠道或媒介。”
第三件事:神是万有的终极目标和荣耀。
保罗继续说:
因为万有都是……归于他……
这里的“归于”的希腊词是“εις”(eis),这句话也可以被理解为“万有要回到祂那里”。因此,保罗宣告的第三点是:神是万有的终极目标和荣耀。
说实话,我们必须彻底改变那种属世的眼光。因为我们时常首先想到的,是我们自己的需要,即使我们想到了神,我们首先想到的也是我们的救赎和我们的幸福,而不是神的荣耀。
想想看,神为什么要创造天地呢?
如果让我们来回答,我们可能会说:“为了给我们一个美丽的地方生活和工作。”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确实是对的,但《圣经》在诗篇19:1告诉了我们更为重要和伟大的原因!神之所以创造天地,是因为: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
再想想看,耶稣基督为什么道成肉身来到这个世界,过着无罪的生活,最后死在十字架上呢?
我们可能会回答说:“为了把我们从罪恶的权势中拯救出来。”这么说也没有错,但耶稣这么做还有更加崇高的目的。正如约翰福音17:4所记载的,耶稣在客西马尼园中向天父祷告说:
我在地上已经荣耀你,你所托付我的事,我已成全了。
三位一体神从基督的顺服中得到了荣耀。
最后,当圣徒站在神的宝座前时,他们会歌颂些什么呢?
如果换作我们,我们可能会歌颂神对我们有多么好,毋庸置疑。这确实也是天堂颂歌的一个主题。但《圣经》在启示录5:13那里,给我们提供了更加荣美的一组颂歌歌词:
……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
这就是天堂的景象。保罗也瞥见了这一荣美的景象,于是,他在天堂的这一边,也开始吟唱起来!
保罗最后以“愿荣耀归给神,直到永远。阿们!”结束了他的颂赞
保罗似乎再没有别的更好的结束方式,他最后只能在第36节的末尾大声高呼:
……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愿荣耀归给他,直到永远。阿们!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