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拯救失丧的人
拯救失丧的人
如何从地上到天上(第六部分)
罗马书10:14-15
引言
今天,我们要一起来探讨罗马书10:14-15的经文,这两节经文可以说是整本《圣经》中最吸引人的一段经文。
现在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章。保罗在罗马书10:14-15这两节经文中写道: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如经上所记:“报福音、传喜信的人,他们的脚踪何等佳美!”
我知道,通常我都会以一些故事或例证作为讲道的开始,并引出经文的重点,但我今天想先列出我的讲道大纲。或者这么来说吧,我想先提出几种理解这段经文的方法。我知道这听起来一定很“激动人心”,谢谢大家,就不用鼓掌了!
这段经文是围绕着“四个问题”和“一个赞扬”展开的。这四个问题和最后的赞扬都是以“how”这个单词作为开始的,在中文圣经中则是以“怎能”和“何等”这两个词作为开始。不过,我的提纲并不是以这四个问题和一个赞扬作为框架的,我只是想让大家知道这一点。
罗马书10:14-15的大纲
这段经文可以通过以下几种不同的角度来理解:
第一,对于想要系统学习神话语的信徒而言,理解这段经文的第一种方法是:
- 前两个问题揭示了非信徒对福音的回应;
- 后两个问题挑战了信徒的责任。
第二,这四个问题也可以这样来概括:
-
- 第一个问题说的是:非信徒如何凭着信心向神祈求;
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
-
- 第二个问题说的是:非信徒是否能听到有关福音的事实;
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
-
- 第三个问题说的是:信徒有传讲福音的责任;
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
- 第四个问题说的是:信徒应当奉差遣出去传道。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第三,这四个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这种方式来理解:
-
- 前两个问题与“信息”本身、也就是与“听到福音”和“相信福音”有关;
- 后两个问题则与“方法”有关,也就是与“传福音”和“差派”有关。
第四,这段经文还可以通过另一种方式来理解:
- 第一个问题与福音的奇迹有关:求告基督;
- 第二个问题与福音的信息有关:听到有关基督的信息;
- 第三个问题与福音的使者有关:传道人如何传讲基督;
- 第四个问题与福音的事工有关:教会奉基督的名差遣传道人出去。
第五,我们还可以根据四个动词来理解这段经文,这四个动词是:
- 求;
- 听见;
- 传道;
- 差遣。
第六,这段经文还可以反过来理解:
- 信徒派遣传道人;
- 传道人传讲福音的信息;
- 不信的人明白了福音的含义;
- 不信的人接受了弥赛亚。
或者第七,我们也可以从保罗的角度来看待这些问题:
- 在前两个问题中,我们能感受到保罗对这个不信的世界的怜悯;
- 在后两个问题中,我们则可以感受到保罗对教会的鞭策。
第八,最后一种理解这段经文的方法是:
- 前半部分是对世人的怜悯: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
- 后半部分是教会所面对的危机:
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这就是我想给大家呈现的八种大纲,这也是我所能想到的所有可以用来理解这段经文的框架。大家是不是觉得,读神学还是有点用处的?
事实上,这段经文很好概括,似乎每个人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概括和总结这段经文的意思。但这段经文却又很难活出来,这就是为什么很少有人能按照这段经文所要求的,真实地活出来。
我们也可以像别的教会一样,很随意地对下面两个主题发表一些言论,然后让大家平平安安地回家:第一,这个不信的世界的困境;第二,教会的优先事项。
对了,这也是一个大纲!
我们也可以唱一首关于“拯救失丧之人”以及“关怀灵命濒死之人”的结束诗歌,然后就去吃午饭,并把那些“失丧和濒死的人”忘得一干二净。
事实上,如果我们一直留在罗马书第九章,一直讨论神在救恩上的主权,这或许会更容易一些。我们之前已经讨论过这个主题了,并且了解到:救恩是神根据祂永恒主权的拣选而启动的。当我们离开第九章时,我们对救恩完全取决于神的这一事实,还有些不知所措呢!
然而,当我们读到第十章的中间,我们又有点不知所措了,因为这一章的经文一下子就把所有的圣经学者、语言学家和加尔文主义者都难住了,似乎这段经文在告诉我们:救恩完全取决于我们的行动。
罗马书第九章告诉我们:救恩是由神有意的预知所预定的,是神根据祂拣选的旨意而运行的。到了第十章,我们又被告知:要向全世界传福音,因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世人就无法求告基督、获得救赎。
我们该如何解决这样的悖论呢?事实上,我们解决不了,我们就是解决不了!因为在有关救恩的问题上,《圣经》既教导了神的旨意,也强调了人的意愿。
查尔斯·司布真(Charles Spurgeon)曾这样说过:“如果否认了拣选和自由意志,那人就失去了灵魂,但如果想要完全理解这二者,人就会失去理智。”
我时常喜欢读一位圣约神学家的文章,尽管他在很多事情上错得非常离谱,但他曾在一篇文章中承认说:“从保罗的信息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教会有责任将福音传给全世界。这不仅仅是因为教会有这一份责任,而且还因为,如果教会不这么做,那么那些愿意相信的人都无法相信,因为他们不知道该相信什么,也不知道该相信谁。”
说得真好。
在第九章中,我们读到了这么一个惊人的事实:我们的救恩完全依赖于神;而到了第十章,我们又读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神需要我们来传递救恩的信息。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3:9说:
因为我们是与神同工的……
那么,救恩是神的工作吗?当然是的!然而,至高的神选择使用人来完成祂的圣工!今天,我们可以像耶稣基督一样,说:“我必须以我父的事为念!”那么,我们当以什么事为念呢?保罗在后面的经文中提醒我们说,这件事与“美好的脚踪”有关!
好了,接下来,我想以我刚刚给大家的第一个大纲为主,这主要是因为你们可能只记住或记录下了第一个大纲。
我们已经用了很多个周日来讨论这些经文中的教义要点了,比如呼召、信心、信、福音,以及有关天堂或地狱中永生的真理。今天,我想概括性地谈谈“保罗的激情”和“教会的使命”。
不信之人对福音的回应
罗马书10:14-15中的前两个问题揭示了非信徒对福音的回应。请大家注意,他们的回应是两方面的:
- 首先,他们需要了解福音的事实;
- 其次,他们需要凭着信心求告。
请大家一起来看第14节的经文: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
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说:“如果他们从未听说过基督,那么他们将永远无法求告基督,获得救赎!”
你可能会说:“在美国,人们肯定都知道有关福音的事实。”
真的是这样的吗?
根据巴纳研究小组(Barna Research group)一年半前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这种说法并不成立。被调查的人是这样回答下面这些问题的:
- 你是否相信向已故的圣徒祷告可以对你的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一半的人说:“是的,我相信。”
- 你是否相信《圣经》、《古兰经》和《摩门经》其实是同一属灵真理的不同表达方式?六个人中有四个说:“是的。”
- 你是否认为真理只能通过人的推理和个人的经历而被发现?54%的人说:“是的。”
- 你是否相信耶稣基督在世时,和其他人一样曾犯过罪?42%的人说:“是的。”
- 你是否相信当人出生时,既非善也非恶,而是在成熟的过程中在这两者之间做出了选择?74%的人说:“是的。”
换句话说,这些接受调查的人其实是在说:
- 虽然原罪玷污了人的本性,并使全人类都成为罪人,但让我们忘掉原罪吧;
- 不要再把真理看作是一个与经验和个人观点无关的命题;
- 不要再把耶稣基督当作人类无罪的替罪羔羊;
- 不要再认为《古兰经》、《摩门经》和《圣经》具有不同的权威性或独特性了!尽管读过这几本书后,你会发现,它们在许多事上大相径庭,甚至包括如何上天堂,但归根结底,它们说的其实都是同一件事。
似乎在他们看来,我们最好的选择,就是向某个已故的人祷告,并希望这能帮到你现在的生活,或许还能让你获得永生的生命。这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事实上,如今的美国民众不再知道以下的事实:
- 罪恶的人性;
- 无罪的救主;
- 圣经独特的启示性;
- 永恒真理的绝对性。
这个世俗的民意调查机构虽然发现了这种信仰混乱的现象,但却并不了解其中的内涵,当然了,这其实也并不奇怪:
- 现在90%的成年美国人相信神;
- 82%的人相信有天堂;
- 75%的人相信有地狱;
- 但在这群人中,有25%的成年人说他们相信轮回。也就是说,有90%的人说他们相信神,但同样有25%的人说他们相信轮回,那么他们所相信的是哪一位神呢?是耶和华?还是印度教里的克里希纳神(Krishna)?
- 此外,还有50%的成年人说他们相信有鬼,也就是说,有一些亡灵既没有上天堂,也没有下地狱,而是在地球上四处游荡着。
有人可能会说:“别这么纠结于美国了,我们需要把福音传到那些宣教之地。”
但弟兄姊妹们,美国就是宣教之地。你工作的场所、你上学的地方、你生活的区域,还有你娱乐的场地,都是宣教之地。
因此,当保罗说那些不信的人需要先了解福音的基本事实才能信靠神时,他说的恰好就是我们所在的世界和我们所在的地方!那么:
如果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过这些福音的事实,那他们怎么会有信心相信呢?
顺便说一下,保罗并不是在呼吁进行国外宣教或本地宣教,那样,我们就太容易能为自己找到开脱的理由了。不是的,保罗是在呼吁所有的信徒都要加入宣教事工,就是这样的!
保罗随后将藉着这个问题展开更加深入的探讨,然后,我们会慢慢地意识到,他的指头其实早已指向了我们!
信徒的责任
罗马书10:14-15中的前两个问题揭示了非信徒对福音的回应,而后两个问题则揭示了信徒的责任。在第14节的最后,保罗提出了这个尖锐的问题:
……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换句话说,保罗其实是在问:“你们中间有谁愿意委身于传讲福音信息的使命呢?”
请注意,福音的信息不是你的,你不需要对它进行任何粉饰,你只需要回应神让你传讲福音的呼召即可。
司布真将这种来自神的呼召描述为“对这项事工强烈且全身心投入的渴望”。
正如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9:16所写的:
……因为我是不得已的。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
愿意为主站出来宣讲福音的传道者在哪里?
我们中间是否有人一想到这一点就心潮澎湃、无比向往?你是否能感觉到,或者你是否敢于想象,神正在呼召你进入传福音的事工?
在希腊语中,“传道”所对应的词是“kerusso”,这个词不仅仅指传道是一份职业,还可以是“宣讲或传递一个信息”的实践。
这也包括了在各种场合向不同年龄、不同种族的人传讲福音真理的那些信徒。他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方式传递神的话语:口头的、印刷的、广播的、电视的、手写的、翻译的、网播的、投影的、戏剧化的,或者是歌唱的,总之以某种方式传讲神的福音就好了!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保罗正注视着信徒的眼睛,说:“没有人会仅仅通过观察你而得救,无论你有多么善良,无论你有多么乐善好施,也无论你有多么敬虔。”
你的生活方式或许可以显明你的信仰,但它并不能传递你信仰的事实,到最后,你还是要把福音的信息传讲出去。事实上,我们不一定非要站在讲台上,或者成为传道人,只要我们能将福音的信息宣讲出去,我们就可以分享保罗对福音的激情。
我认为爱德华·金博尔(Edward Kimball)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福音激情的人。十九世纪初,他是芝加哥市(Chicago)的一名制鞋匠和一名主日学老师。他的福音激情就体现在向芝加哥城内的小男孩传讲福音的这件事上。通过他,一个名叫穆迪(D. L. Moody)的年轻人接受了基督,并成长为举世闻名的传道人。
1879年,穆迪又赢得了一个名叫迈耶(F. B. Meyer)的年轻人归主。迈耶写过的所有文章我几乎都有。他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传道人,神大大使用了他的布道和他所写的文字,使成千上万的人听到了福音。借此,迈耶帮助了一个名叫查普曼(J. W. Chapman)的年轻人归向了基督。
查普曼长大后也成为了一名传道人,有一天,他的讲道让一位名叫比利·桑德(Billy Sunday)的棒球运动员信了主。当比利·桑德在帐篷下面开布道会时,吸引了全美国人的注意,最终,他的听众超过了一百万人。在一次宣教活动中,他来到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市(Charlotte, North Carolina),在那里举办了一场影响极其深远的布道会,他们延长了聚会的时间,比利·桑德还邀请了他的朋友,末底改·哈姆(Mordecai Ham)前来布道。就在哈姆布道期间,一个名叫葛培理(Billy Graham)的少年,将自己的心交给了基督。
这六个属灵伟人的福音血统居然可以追溯到一个并非全职牧师的人那里。他是个制鞋匠,以卖鞋为生!他虽以此为生,但他却为了福音而真实地活着。
保罗在罗马书10:15那里问出了最后一个问题:
若没有奉差遣,怎能传道呢?
保罗最后把他的指头指向了教会。
事实上,我们理应受到保罗的指责,难道不是吗?教会已经忘记了,她的使命不在于她可以容纳多少人,而在于她能差遣出去多少人!
如今,教会大部分的“差遣”,其实都是教会成员的“转会推荐信”。在我们国家,80%的教会增长都是通过教会成员的转会,也就是从一间教会转到另一间教会而达成的。因此,教会的人数其实并没有真正增长,只不过是信徒从一个地方转移到了另一个地方。
顺便说一下,我和我的妻子当时就是这么做的!我们并不能通过这样的事工得救,不是吗?
在美国,每天都有一间教会关门。这是因为已经没有“福音业务”了吗?事实上,更有可能的是,早在很久以前,这些教会就已经忘了她们的“老本行”是什么了。
教会的危机依然存在着!
在过去的二十年间,仅在伦敦(London),就有四百座教堂被改建成了清真寺。几乎每隔一周,就有一座教堂被改建成了清真寺。
我们教会在那里建立的“子教会”,就租用了一座旧教堂。这是一座非常可爱、用砖砌起来的教堂,里面铺着木地板,还有一个仍然能蓄水的洗礼池。只不过,这座前浸礼会教堂现在的主人是一位穆斯林,他目前愿意把这间教堂租给那些能付得起钱的人,比如我们。但谁知道呢?说不定有一天他会认真对待他的宗教,然后把这座教堂改造成一座清真寺。
保罗希望藉着这两节经文给我们两样东西:对这个不信的世界更深的怜悯,以及对福音事工更大的激情。如果他们从来都没有听过基督,那他们怎么能相信祂呢?如果没有人把福音的好消息传递给他们,那他们怎么能听说祂的事情呢?如果教会不派遣传道的人出去,不资助、支持和为他们祷告,那他们怎么能出去呢?
总之,教会是否在培训传福音的人?是否在怜悯和帮助那些失丧的人?是否真的在关心他们?
总结
在我准备这篇讲道的时候,我收到了我们教会负责“外展事工”(outreach ministries)的牧师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的一封电子邮件。他参与培训了我们教会的六十多位成年人,教导他们如何分享福音。
他在邮件中写道:这是我们自上周三晚上的最新进展……我们一共进行了三十八次探访,我们的团队向十八位有着不同宗教背景的人,传讲了十三次福音,其中包括几位印度教徒。赞美主!有五个人接受了神所赐的救恩!
这就是对罗马书10:14-15这段经文的诠释!
就在去年,本·帕特森(Ben Patterson)讲述了他们向东亚地区丛林中的一个部落播放有关耶稣的影片的故事,这个部落从未听说过耶稣基督这个名字。这个故事也是对罗马书第十章的另一个诠释。我来把这个故事的一部分读给大家听:
这些人不仅从未听说过耶稣基督,而且从未看过任何电影。然后,在一个让他们难忘的夜晚,他们突然看到了有关耶稣基督的生平,也就是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所讲述的福音,可见而真实。他们认真地看着,并听着耶稣传讲福音,祂告诉众人祂是谁,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当这个部落中的人们看到电影中基督生动的形象时,看到祂如何医治病人、爱护孩童,却未经审判就被关了起来,甚至还遭到士兵的嘲笑和殴打时,你可以想象他们的感受有多么的强烈。
当他们看到这一幕时,整个部落的人都情绪爆发了。他们全都站起来,开始对着银幕上那些残忍的人大喊大叫,要求他们立即停止这种暴行。当他们发现这么做丝毫没有效果时,他们就跑去攻击播放电影的宣教士,认为他应该对此负责。这个宣教士很快暂时关掉了放映机,并向他们解释说,故事还没有演完,更精彩的还在后面。于是,他们又坐在了地上,虽然不太确定后面会发生什么,但还是控制住了他们的情绪。
接着是耶稣被钉十字架。人们又一次按捺不住了。他们开始哭泣,悲痛欲绝,影片不得不再次停止。宣教士再次安抚了他们,回答了他们的问题,并向他们解释说,故事还没有结束。后面还有更精彩的内容。他们再次镇定了下来,坐下来,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接下来是复活。坟墓的石头被滚开了!耶稣复活了!人群又出现了骚乱,但这次的原因不同。他们的观影活动自发地进入到了欢庆的阶段。欢庆的声音震耳欲聋。人们又蹦又跳,又拥抱又哭泣。因为基督真的复活了!
传教士再次不得不关上放映机。但这一次,他没有告诉他们要冷静下来,看看后面是不是还有更精彩的内容,因为最精彩的内容已经发生了!
他们听到了福音,并且都信了。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
- 编写了剧本;
- 制作了电影;
- 演奏了乐器;
- 扮演了各种角色;
- 制作了电影服装;
- 购买了电影放映机;
- 提供了发电机;
- 培训了宣教士;
- 让宣教团队飞往福音未得之地;
- 在后方支持了宣教团队;
- 提供了所有的资金;
- 还有无数其他的事情。
正因如此,这些不信的人:
- 听到、甚至看到了福音;
- 他们明白了有关福音的事实;
- 神赐给了他们信心;
- 这两者,即神的恩典与人的工作,在这些不信之人的思想和心灵中交汇;
- 创造了“重生的奇迹”;
- 他们相信了这位复活的救主;
- 并因此得救!
神啊!请增添我们对这个不信的世界的怜悯,增添我们对你福音大工的激情!帮助我们永不满足于沉默,而是在你安置我们的地方,为你发声,只有这样,这个不信的世界才会听到福音的好消息!我们祷告,是奉我们复活了的主和救主的圣名!阿门!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