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虚假的钱财购买天堂

用虚假的钱财购买天堂

by Stephen Davey

用虚假的钱财购买天堂

如何从地上到天上(第三部分)

罗马书10:4-8

 

引言

1929年,美国股市大崩盘,无数的银行倒闭,数百万人失去了工作,失去了房子和所有的金钱。

查尔斯·达罗(Charles Darrow)是众多失业的推销员中的一员。他家里有妻儿,还有一个孩子即将出生。为了能让家人生存下去,他做了一切能做的事,从为那些有钱人遛狗,到为洗衣店修理电熨斗。

1930年的一天晚上,为了能让他们一家人暂时忘了压在他们身上的贫穷,查尔斯坐在厨房的餐桌前,在桌布上画出了一个游戏。事实上,他已经在他天马行空的头脑中构思这个游戏有一段时间了。

这是一个地产类的游戏,查尔斯用他在大西洋城(Atlantic City)熟悉的街道来命名游戏中的街道。他用木屑做成玩家可以购买的小房子和酒店,他用纽扣作为游戏代币,并用免费的颜料给他发明出来的游戏木盒上色。他还创造出了一些小钱,玩家们可以向那些在他们拥有的街道上登陆的其他玩家收取费用。玩家每次通过“GO”,也就是重新回到起点时,还能获得两百美元的固定工资。想象一下,光是走一圈就能领到工资!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猜到这个游戏的名字,那可能是因为你从来都没有玩过“大富翁”(Monopoly)这个游戏。

没过多久,这个地产游戏的口碑就传开了,查尔斯·达罗每天能制作出两套游戏木盒,每套售价四美元。但即使有一个印刷商的朋友帮他每天再生产出六套游戏,他仍然无法满足庞大的需求。

于是,查尔斯把他的游戏打包了起来,邮寄了几份到“帕克兄弟”(Parker Brothers)公司的总部。他想,也许他们会向他购买这个游戏的版权,这样,他就能在大萧条中生存下来了。

帕克兄弟公司的高管们玩了几个星期的“大富翁游戏”,但后来还是拒绝购买这个游戏的版权。他们列举出这个游戏的五十二条关键错误,其中包括游戏规则太难,游戏时间超过了四十五分钟等等。

查尔斯很沮丧,他把这个坏消息告诉了妻子。在此期间,他的印刷商朋友又制作了五千套游戏,以便查尔斯能够完成圣诞节的订单。其中有一份订单是给纽约一家商店的,订单数量为两百套。大家能想到吗?这其中的一套居然是由帕克兄弟公司的总裁巴顿先生(Mr. Barton)的朋友购买的!

这是巴顿先生第一次玩这款新游戏,他们一玩就是一整晚,直到凌晨一点才恋恋不舍地结束。他完全被自己公司最近拒绝的一款游戏吸引住了。

第二天,当巴顿先生发现了事情的原委后,他把他的副总裁们骂了个狗血淋头。然后,他给查尔斯·达罗开出了一个丰厚的价码,并让他从帕克兄弟公司售出的每一款“大富翁游戏”中收取版税。

仅在第一年,帕克兄弟公司就售出了二十万套大富翁游戏,收入超过了一百万美元。所有这一切都发生在大萧条时期,在当时,这款游戏要花费普通美国人几天的血汗钱。为什么在食不果腹的大萧条时期,那些贫穷的人还是要买这款游戏呢?

如果大家对人性有足够深入的了解,兴许就知道为什么了。为了体验那种拥有一切的感觉,人们真的可能会勒紧裤腰带,购买这款游戏。想想看,在这款游戏中,你可以体验到那种拥有房屋和酒店、向他人收取租金、购买城市财产的大款的感觉。尽管大多数玩家其实身无分文、一无所有,但这款游戏能让人产生一种权力感、成功感和财富感。

这正是这款游戏吸引人的地方。你可以买下大西洋城的海滨长廊(the Boardwalk in Atlantic City);你也可以在公园大道(Park Place)上大摇大摆地走;你甚至可以拥有宾夕法尼亚大道(Pennsylvania Avenue)上的一片土地,想想看,多么有趣啊!

然而,这只是一款游戏。游戏里的酒店是塑料做的,金钱只是虚幻的,游戏里的成功只不过是现实生活重新降临前的一种短暂麻痹的感觉。

 

以色列人:虚幻的宗教

保罗那个时代的以色列人就掌握了宗教的游戏规则。他们对这款游戏的规则了如指掌,甚至是那些难以记住的规则也不在话下。他们可以在耶路撒冷城里大摇大摆地走来走去,因为他们是以色列民,他们毕竟拥有天堂的一部分。

然而,保罗在罗马书10:1却说,以色列民是失丧的,未得救赎,未蒙救恩。他在第2节更加明确地指出,他们对神的热心只不过是一场游戏,他们在天堂上的“地产”也只是虚构出来的。

以色列民的“银行账户”,也就是他们的宗教仪式和礼节,看起来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就像是装满了钱币的金库一样。但无论他们在那里存了多少钱,都不可能买到救赎,就像一张十美元的“大富翁钞票”不可能在温迪餐厅(Wendy’s)买到一个汉堡一样。

假如我在温迪餐厅点了一份双层汉堡,额外再加蛋黄酱、泡菜、生菜、番茄酱,还有超大号的薯条,不要洋葱,因为我等下要讲道,然后,当我把车停在递餐窗口,递给那个收银员一张“大富翁十元钞票”时,大家猜他会对我说些什么,他肯定会说:“对不起,我们这里不接受这种货币!”

以色列人就拿着他们的义,试图把它交给神,而神通过保罗对他们说:“我们这里不接受这种货币。”

以色列人会问:“那神接受什么样的货币呢?”

保罗在罗马书10:3回答他们说,天堂只用神公义的货币进行交易。可以这么说,天堂的银行只接受这种货币。其他的都是大富翁游戏里的钱!都是虚幻无用的!

以色列人的下一个问题是:那我们怎么才能把神公义的货币装进我们灵魂的钱包里呢?保罗在第4节那里给出了答案。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十章,保罗在罗马书10:4说:

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凡信他的都得着义。

按照中文标准译本的翻译,这节经文是:

事实上,基督是律法的终结,使所有相信的人都以致称义。

保罗在这里所说的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或者基督是律法的终结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基督是律法的终结者”,因为神在旧约中的许多律法在新约中都得到了重申。

因此,我们可以将这节经文解释为“基督是‘律法主义’的终结。”律法主义认为,通过遵守宗教的规则和仪式,人就能赚得公义。

基督本人对祂自己和律法的关系做了最好的阐述。祂在马太福音5:17说:

莫想我来要废掉律法和先知。我来不是要废掉,乃是要成全。

在希腊语中,“成全”(πληροω)这个词的意思通常是“达成其原本的意愿”。正因如此,许多解经家将罗马书10:4的经文翻译为“基督是律法的终极目的。”

我个人认为,这对于我们理解这节经文的含义很有帮助,因此,我在这节经文旁边写了“目的”这两个小字,即“基督是律法的目的”。

在旧约圣经中:

  • 律法的种类和仪式指向基督的受死和祂完美的献祭;
  • 道德律法藉着基督完美生命的诠释而得以完全;
  • 许多的预言在祂的道成肉身、被钉十架和荣耀复活中得到了应验。

这就是为什么耶稣可以说:“我来,不是要废掉律法和先知,乃是要成全他们。”换句话说,耶稣是在说:我来,是要使它们达成其原本的意愿。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30写道:

……基督耶稣……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必须足够聪明才能得到救赎?或者,我们必须足够圣洁才能得到救赎?再或者,我们必须足够公义才能得到救赎?

如果是以色列人,他们可能会说:“是的。”

事实上,世界上的宗教或多或少都会说:“是的,是这样的。”

但保罗却说:“不是!”

让我们再来读一遍哥林多前书1:30的经文:

……基督耶稣……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

事实上,保罗在罗马书10:4几乎说了同样的话:

律法的总结就是基督,使……都得着义。

使哪些人得着义呢?是那些圣洁的人吗?公义的人吗?智慧聪颖的人吗?都不是!基督是律法的总结和目的,祂要使什么样的人得着义呢?

……凡信他的……

在接下来的经文中,保罗将继续反复对比这两种不同的义。事实上,如果我们把罗马书第十章前六节中所有的“义”字都圈起来,那么我们会发现,这个字被使用了六次。

第一种义就像游戏币一样,你可以买那些塑料小房子。它能给你带来圣洁和拥有一大笔属灵财富的错觉,但它终究是虚构出来的。

而第二种义是真实的。就像货真价实的货币一样,是由“天堂储备银行”铸造和发行的。

 

保罗在第5节继续写道:

摩西写着说:人若行那出于律法的义,就必因此活着。

可问题是,没人能完全遵守义的标准。我们可以试着遵守律法,按着标准行事为人,展现最好的一面给别人看,或者就像保罗在前面的经文中所写的那样,通过各样的好行为来建造我们公义的神龛和纪念碑,但这一切都是幌子,大多数人都会大声否认我们的面子工程。基于行为的宗教只不过是在给堕落的生活装点装点门面罢了。

我最近读到了一项非常有趣的调查。调查发现,在所有受访的女士中,15%染发,38%有时戴假发,80%涂腮红,98%涂眼影,22%戴假睫毛,93%涂指甲油。然而,100%的受访女士支持谴责任何形式的“虚假包装”。

如果我们想认识一个看起来既善良,又正直、圣洁的人,那我们可以认识一下先知以赛亚。但根据他在以赛亚书64:6那里的说法,我们的小游戏板上的所有小房子和旅馆都将被一扫而光,并且我们的游戏币也将一文不值,他在那里写道:

我们都像不洁净的人;所有的义都像污秽的衣服……

换句话说,与神藉着基督所彰显的公义相比,我们所能做的最好的事,看起来都是污秽不堪的。我们可能看起来还不错,甚至自我感觉良好,但当我们与圣洁的神的纯洁相比时,我们一定会做出和先知以赛亚一样的自惭形秽的举动,以赛亚在以赛亚书6:1-5描述说:

……我见主坐在高高的宝座上。他的衣裳垂下,遮满圣殿。其上有撒拉弗侍立,各有六个翅膀:用两个翅膀遮脸,两个翅膀遮脚,两个翅膀飞翔;彼此呼喊说:圣哉!圣哉!圣哉!万军之耶和华;他的荣光充满全地!……那时我说:祸哉!我灭亡了!因为我是嘴唇不洁的人……

以赛亚是一位先知,他用自己的嘴唇传讲神的话语。但直到他站在神的圣洁前,他才立即意识到,即使他以传讲神的真理为生,他的嘴唇仍然是污秽不洁的。

最近,我读到了一篇文章,里面的故事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真理。我把这篇文章收藏在我的文件夹里,想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加在我的讲章里。这篇文章说的是:

1992年,一个名叫丹尼斯·柯蒂斯(Dennis Curtis)的持枪抢劫犯在南达科他州拉皮德城(Rapid City, South Dakota)被捕。当警察搜查他的钱包时,发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他为自己设立的行为准则,这显然是他对自己的要求。这些行为准则包括:

1. 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杀人;

2. 我只抢现金和食品券,不抢支票;

3. 我只在晚上抢劫;

4. 我不会戴面具;

5. 我不会抢劫小型超市或像7-Eleven那样的便利店;

6. 如果我被警察徒步追赶,我会逃跑。但即使被警车追赶,我也不会将无辜平民的生命置于危险之中;

7. 最后,我一年只抢劫七个月。

大家能想象得到吗?这是一个有道德感的小偷!他坚守着自己的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无论这让他感到有多么的正义,无论他有多么严格地遵守这七条准则,都无济于事。事实上,当他站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法官并不是根据那张纸条进行审判的,而是依据更高的法律,即南达科他州的法律对他进行审判。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认为自己是守法者,但当我们站在以色列圣者的面前时,我们的自信将在瞬间土崩瓦解。我们也可以孤芳自赏我们自己的道德感,认为它就像玫瑰花一样芬芳,但当我们在沙仑的玫瑰面前俯身,闻到祂善良的芳香时,我们才知道自己原来有多么的腐朽和难闻。弟兄姊妹们,在福音书中,我们会发现我们的罪恶要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深重,但基督的恩典也要比我们想象的更加浩大。

你是不是手里也紧紧抓着你自己的公义呢?哎!那只不过是虚假的货币罢了!你无法用虚假的金钱去购买天堂。

 

保罗在罗马书10:6-8说:

惟有出于信心的义如此说: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他到底怎么说呢?他说:这道离你不远,正在你口里,在你心里——(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

如果大家搞不懂这段经文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请不要惊慌。实际上,保罗引用的是旧约圣经中的一段经文,这为这段新约经文提供了一些亮光。事实上,当你注意到这些经文是以其他字体的形式出现,或者用括号括起来时,就应该反应过来,它们要么是为了注释而被添加上去的,要么是因为它们是从另一段旧约经文中引用过来的。

保罗引用的是申命记30:11-14的经文,在那段经文中,摩西在挑战以色列民遵从神的话语:

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诫命不是你难行的,也不是离你远的;不是在天上,使你说:谁替我们上天取下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也不是在海外,使你说:谁替我们过海取了来,使我们听见可以遵行呢?这话却离你甚近,就在你口中,在你心里,使你可以遵行。

好了,当我们回到罗马书第十章的经文中,你可能会注意到,保罗在每一句重要的话的后面,都加了一个括号,他其实是在将摩西的教导应用在耶稣基督的身上。

请大家一起来看罗马书10:6的经文,在那里的括号中,保罗将原本的经文应用在了耶稣基督的身上:

……“你不要心里说:谁要升到天上去呢?(就是要领下基督来;)

然后是第7节,保罗再次在括号中将原本的经文应用在了基督的身上:

谁要下到阴间去呢?(就是要领基督从死里上来。)

在希伯来语中,这里的“阴间”(abyss)是“海”(sea)的意思,或者,就字面意思而言,这个词指的是“死人待着的地方”。

摩西其实是在告诉以色列民说,他们已经拥有了回应神所需要的一切。保罗在罗马书第十章所说的,其实是同一件事,只不过将其应用到了耶稣基督的身上。

换句话说,你不需要升到天上去寻找神的话语,神的话语已经藉着道成肉身的基督从天而降了。正如约翰福音1:1及14节告诉我们的那样: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

换言之,我们与神的话语无比接近,我们完全不需要神的另一种话语。

穆斯林可能会说:“你需要另一位先知的话”,而保罗在这几节经文中却说:“不,你已经有摩西的话了,并且已经在耶稣的复活上应验了,这就够了!”甚至当提摩太还年幼时,也是通过旧约经文而信仰基督的(提摩太后书3:15)。

摩门教徒则可能会说:“你需要另一种福音,你需要约瑟夫·史密斯(Joseph Smith)的话。”而保罗会对他说:“你已经有耶稣基督的话了,这就足够了!”

保罗在歌罗西书1:5写道:

是为那给你们存在天上的盼望;这盼望就是你们从前在福音真理的道上所听见的。

这不是一种基于行为的宗教,而是基于信心之话语的救赎,它向我们揭示了一位施恩、怜悯人的神。

总而言之,基督信仰不是一款游戏,而是一份救恩的礼物。

 

一位圣经学院的学生写下了一次难忘的经历,这次经历也很好地说明了“唯独因信基督而蒙恩得救”的实质。这个学生这样写道:

2002年春天的一个下午,我提前下班,以便在参加密苏里州汉尼拔学院(Hannibal College in Missouri)的期末考试前,有一段不受干扰的学习时间。当我终于赶到教室时,每个人都在做最后的复习。这时,老师走了进来,他说他会在考试前和我们一起复习。大部分的复习内容都来自那门课的学习指南,但有些内容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有学过……当我们问他这些内容在哪里时,他说这些内容都在书上,这本是我们的责任,就是要认真学习书中的所有内容。对此,我们无可反驳。

最后,终于到了考试那天。考试开始前,汤姆·胡夫蒂博士(Dr. Tom Hufty)告诉我们说:“把试卷面朝下放在桌子上,直到每个人都拿到了试卷,我会告诉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答题。”

当他说“开始答题”的时候,我们把试卷翻了过来,令我们无比惊讶的是,试卷上的所有题目的答案都已经填好了,是手写上去的,甚至连我的名字都用红墨水写在了试卷上。在试卷最后一页的底部,胡夫蒂博士写道:“考试到此结束。试卷上的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你将在这场期末考试中获得‘A’。你之所以能通过这次考试,是因为出卷人替你完成了考试。你或许可能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做了一些工作,这些工作可能对你的学习和生活起到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但这并没有帮助你拿‘A’。”

然后,胡夫蒂博士绕着教室走了一圈,逐个问每个学生说:“你的成绩是多少?”我们都回答说:“A。”“那么,你配得这个成绩吗?”“我们都回答说:“不配!”

然后,他说:“有些东西你可以从讲座中学到,有些东西你可以从研究中学到,但有些东西你只能从亲身的体验中学到,而且你可能永远都不会忘记。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刚刚体验到的,就叫‘恩典’。”

大家仔细想想,这不正是保罗在罗马书第十章的这几节经文中所宣告的真理吗?这就是你所拥有的道!耶稣基督从天而降,从坟墓中复活,并要将祂的恩典赐给你。

耶稣基督是考试的“终结”,祂已经亲手写下了你所需要的全部答案。事实上,祂已经用血红的笔,把你的名字写在了祂的生命册上。

你无需表演,不需要做任何事,不需要靠着自己的努力获得满分,从而让你的名字被写下来,你的名字已经在那里了!并且在你的名字旁边,就是一个满分。

 

应用

在今天的讲道结束前,我给大家三点总结,我相信这三点总结可以涵盖这段经文的教导。另外,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向我们解释了神的义,他以第4节中的“活的道”作为开始,以第8节中的“所传的道”作为结束。他在第8节说:

……就是我们所传信主的道。

我就这一“信心的信息”给出三点总结:

第一,律法是从西奈山赐下来的,恩典是从髑髅地赐下来的;

第二,律法的义引向律法主义,而主的义引向自由;

第三,救恩不是完美表现的结果,而是与完美无瑕的耶稣基督所建立的关系!

正如哥林多后书5:21告诉我们的:

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他里面成为神的义。

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我们在考试中得到“A”!事实上,早在考试开始前我们就已经不及格了!无论我们重考多少次,我们都无法停止犯罪,无法满足律法的要求。但基督的满分已经记在了我们的不及格上。在神全然圣洁和公正的评分系统中,作为罪人,我们原本获得的是“F”,但却被基督的“A”所替换了!

我们的“F”,也就是代表着“堕落罪人”(Fallen sinner)的得分被涂抹掉了,而基督完美的分数居然成了我们的最终得分,祂的分数是“A”,这代表着“奇妙的救主”(Amazing Savior),“奇异的恩典”(Amazing grace)以及“无比伟大的爱”(Amazing love)!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