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固的磐石

坚固的磐石

by Stephen Davey

坚固的磐石

从起初就被拣选(第六部分)

罗马书9:24-33

 

引言:回顾拣选的教义

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罗马书第九章,这是使徒保罗的一封私人书信,是他写给居住在意大利罗马的信徒的。这封书信的第九章向我们阐述了拣选这一教义,事实上,这一教义在整个教会历史上都曾引发、而且一定还会继续引发各样的争论。

记得有个人告诉我说,他们教会的前任牧师有一次讲了一场有关拣选的道,结果这间教会当下就一分为二,其中一半人离开了教会,而另一半人选择继续留在教会。

然而不幸的是,围绕着这一教义的争论虽然“火花四溅”,但却“少有亮光”。事实上,我们研究这个主题并不是为了辩论什么,当然也不是为了只听我们自己的意见,我们研究这个主题,是为了聆听神的话语。

 

拣选的教义

那么,到现在为止,我们从神的话语中学到了哪些关于拣选的教义真理呢?

第一,《圣经》教导了有关拣选的真理。

《圣经》非常明确地教导了有关拣选的真理。事实上,整个罗马书第九章都在宣告这一真理。

 

第二,拣选始于神主权的选择。

拣选始于神主权的选择,神选择了那些能够而且必定选择祂的人。

耶稣在约翰福音6:44说:

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就没有能到我这里来的……

耶稣还在前面的第37节中说: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第三,拣选彰显了神的主权。

拣选还高举了神完美和完全的主权,唯有祂有权决定和裁决祂想要的一切。

保罗在罗马书9:15-16和18节中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

因他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据此看来,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悯的神……如此看来,神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叫谁刚硬就叫谁刚硬。

 

第四,拣选使神升高,使人降卑。

保罗在罗马书9:20-21写道:

你这个人哪,你是谁,竟敢向神强嘴呢?受造之物岂能对造他的说:你为什么这样造我呢?窑匠难道没有权柄从一团泥里拿一块做成贵重的器皿,又拿一块做成卑贱的器皿吗?

我们确实希望神在许多事情上都拥有至高的主权,但对许多人来说,神在救赎这件事上也要拥有完全的权能,并要施行祂至高的旨意,这实在是有点“过于至高”了。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最近没有来参加聚会,那么今天讲道的内容可能会让你感到有点头晕眼花,我们已经连续六周研读了罗马书第九章中有关拣选的真理。今天是我们对第九章学习的总结,所以如果你觉得有点头晕眼花,完全可以理解。

 

对拣选这一教义的回应

人们可以用以下这三种方式对拣选这一教义做出回应。

第一种回应:拒绝拣选的教义。

人们可能会直接拒绝拣选这一教义,也可能会间接拒绝这个教义,持守这么一种观点:神其实并没有在祂的主权中拣选信徒,祂只不过是提前看到了谁会选择祂。不过这种观点使神变成了“回应者”,使人变成了“主权者”。

 

第二种回应:过分强调拣选的教义。

人们还可能会过分强调拣选的教义。换句话说,有一种极端的观点认为:人要全权负责信主,神只需做出回应就够了;而另一种极端则认为:一切都是由神做的,人永远都不需要做出任何回应。

这就是威廉·凯里(William Carey)那个时代的“超加尔文主义者”(hyper-Calvinism)所持的观点。有人曾对那时想去印度宣教的凯里,也就是对“现代宣教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Missions)说:“年轻人啊!乖乖坐下来吧!如果神想让那些异教徒得救,他们就会得救的。”

换句话说,这种观点认为:“什么都不需要做,因为神会把一切都搞定。”

事实上,保罗将在罗马书第十章中澄清这一点。第九章讲的是神对人的拣选,而第十章讲的则是人的决定和责任。保罗在罗马书10:14说:

然而,人未曾信他,怎能求他呢?未曾听见他,怎能信他呢?没有传道的,怎能听见呢?

而那些过分强调拣选这一教义的人会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做。

弟兄姊妹们,让我们回到神的话语中。从神的角度来看,祂已经预定了信(belief);但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我们仍必须选择相信(believe)。尽管神先爱了我们,但我们也必须以爱来回应祂。

这就是我们的福音包含着“决志”的原因。大家可能还记得使徒行传第十六章中的一个例子,有一个狱卒问了使徒保罗一个问题,在第30节那里,那个狱卒问保罗说:

……我当怎样行才可以得救?

保罗并没有对他说:“嗯……你是被拣选的人吗?你明白至高神在创世以先就预定了圣徒的旨意吗?你相信你是神的选民之一吗?”

不是的!保罗在第31节对他的回应是:

……当信主耶稣,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

唯一事先知道谁是选民的,只有神祂自己。就像发生在帖撒罗尼迦教会中的事一样,如果一个人心有负担,渴望承认自己的罪,从偶像转向永生的神,这一事实本身就说明了,神已经在祂的恩典中朝他们走了过去,揭掉了蒙在他们眼睛上的帕子,使他们获得了属灵的生命。

从我们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回想我们个人得救的经历时,我们也会想到,就是在那一刻,我们会像那个狱卒一样突然意识到:“哦,我不需要什么宗教,那是行不通的。我也不需要‘翻开新的一页’,因为我还会失败;我需要的是饶恕,我需要的是一位救主!”

所以,你会和那个狱卒问同样的问题,那就是:“我要怎么做才能得救?”这个问题的答案不是:“检查一下你是否有‘预定证书’,或者看看你是否有一张‘选民券’。”

现在,如果我想吃鸡肉三明治,事实上,我经常在午餐吃鸡肉三明治,那么我通常会想:“不知道我有没有‘福莱鸡’(Chick-fil)的优惠券?”

如果我找到了,我就会直接去买。如果没有找到,我还是会去,但我得向我的一个孩子借点钱。是的,我们家的生活已经到了这个地步,孩子们比我们还有钱!

但救恩是不需要优惠券的,它是神白白赐给我们的。然而,虽然真信徒不需要为救恩付出任何代价,但在他们领受了救恩后,他们反而想要把一切都奉献给主!

正如艾萨克·瓦特(Isaac Watts)所创作的那首赞美诗《当我思量奇妙十架》(When I Survey the Wondrous Cross)中的一句歌词所唱的:

……神圣大爱奇妙难测,愿献我命、我心、我身。

 

对这个教义的第三种回应是:接受拣选的教义。

第三种选择,是接受《圣经》明确教导的拣选的教义。

一言以蔽之,《圣经》既揭示了神主权拣选的恩典,也揭示了人惟独信靠基督的责任。

 

保罗在罗马书第九章中对拣选之教义的总结陈词

事实上,保罗在罗马书第九章中对拣选教义的总结陈词,正是神主权的拣选和人信靠基督的责任。请大家一起来看第24-33节的经文:

这器皿就是我们被神所召的,不但是从犹太人中,也是从外邦人中。这有什么不可呢?就像神在何西阿书上说:

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本来不是蒙爱的,我要称为蒙爱的。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

以赛亚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说: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因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话,叫他的话都成全,速速地完结。又如以赛亚先前说过:

若不是万军之主给我们存留余种,我们早已像所多玛、蛾摩拉的样子了。

这样,我们可说什么呢?那本来不追求义的外邦人反得了义,就是因信而得的义。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义,反得不着律法的义。

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他们不凭着信心求,只凭着行为求;他们正跌在那绊脚石上。就如经上所记:我在锡安放一块绊脚的石头,跌人的磐石;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在这段经文中,保罗引用了旧约圣经的内容,揭示了神在犹太人和外邦人中进行拣选的主权。事实上,保罗的这番话对外邦人来说是莫大的鼓舞,因为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是否能被视为神的子民。与此同时,针对犹太人,保罗也强有力地反驳了犹太人的一个观点,就是仅仅因为他们是犹太人,所以无论神决定做什么,他们都已经被包括在选民之内了。

接下来我要把保罗的教导简要地总结为三句话。

 

首先,神的产业是按照祂自己的旨意运行的。

保罗在第25-26节概括的前两个预言,是神通过先知何西阿启示给我们的。这两个预言的背景是何西阿与歌篾的婚姻,歌篾是一个妓女,她一次又一次地对何西阿不忠。

我们可以用歌篾在婚姻上对何西阿的不忠,来类比以色列民在属灵上对神的不忠。神吩咐何西阿为歌篾所生的孩子取了不同的名字,这些名字揭示了神对以色列民的态度。

第一个孩子的名字是“耶斯列”,意思是“分散”。这个希伯来词与人们在撒种时手的动作有关。第二个孩子的名字是“罗·路哈玛”,意思是“不蒙怜悯”。

正如这些预言所说的,直到今天,犹太人仍散落在世界各地,就像被风吹散的种子一样。同样的,几个世纪以来,直到现在,他们极少能得到这个世界的怜悯,甚至根本就没有得到任何怜悯。

有人可能会说:“但他们不是又重新聚集起来,并且复国了吗?”

是的,他们于1948年组建并成立了以色列国,然而,朋友们,今天生活在纽约(New York)的犹太人比生活在以色列的犹太人还要多。同样的,生活在俄罗斯的犹太人也要比生活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多。

因此,那个说以色列将作为一个国家而重新聚集起来的预言尚未实现。事实上,那将发生在大灾难时期。那时,基督的新妇,无论是犹太人还是外邦人,将从万国万邦被带到空中与她的新郎相会,然后被带回到天父的家中。在这之后,有关以色列的预言才会发生。

根据何西阿接下来的预言,神将再次把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引到祂的身边。那时,所有的犹太人将涌向以色列。先知说,那时海洋中的每一艘船,都将驶向以色列那片土地。

与此同时,让我们看看神在做什么,看看神在第25-26那里把祂的产业给了谁?

那本来不是我子民的,我要称为我的子民”……也就是世上的外邦人……将来就在那里称他们为永生神的儿子

在彼得前书2:9-10,使徒彼得将这个预言直接运用到了教会的身上,他说:

惟有你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换言之,那些自以为可以“自动晋级”的犹太人被淘汰了;而那些自以为会“自动出局”的外邦人反而晋级了。可见,永生神的儿女,或那些将要继承永生的人,他们不是因种族被拣选的,而是因恩典被拣选的。

因此,神的产业是按照祂自己的旨意运行的。

 

其次,神的惩罚是按照祂自己的时间进行的。

在第27-28节中,保罗引用了先知以赛亚的话,他基本上是在提醒他的犹太读者:即使是在旧约时代,以色列民也不是按照一个整体而被拣选得救的,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一小部分人而已。先知以赛亚写道:

……以色列人虽多如海沙,得救的不过是剩下的余数。

然后,保罗又提醒我们所有人神的耐心。神没有立即将罪人从地上抹去,而是耐心地允许罪人冒犯祂的性情,嘲笑祂的名并讥诮祂的话语。

然而,审判终会降临。如果不是神的良善和恩典拯救了一批人,那么全人类都将灭亡。

保罗从历史中引出了一个人人都不会忘记的事件,那就是所多玛和蛾摩拉的悲剧。没有人会忘记从天而降的大火,将这两座城夷为平地。他们的存在、他们的文化、他们的城市一点痕迹都没有留下,什么都没有。

我相信,神正在忍耐我们的国家,因为它正在将同性恋合法化。事实上,赞同或容忍保罗在罗马书第一章中所罗列的罪恶清单,这将是道德崩溃和审判将至的征兆之一。

在过去的几周里,有几位记者给我们教会打电话,他们希望就同性恋的议题和同性恋婚姻等问题进行采访。通常,我都会拒绝这样的请求,因为你永远都不知道你的原话会如何被“支离破碎”地报道出来,或者干脆被歪曲。几周前,一位记者联系到了我的秘书,说要进行采访。她说她是我们教会的成员,她确实是,所以我觉得她能很好地报道我的原话。于是,我同意接受采访,然后我的秘书联系了她,安排了采访的时间。她提醒我们说,她不是一般的报社记者,而是电视台的记者,而且他们台的摄影师也会在场。

在那个周五的晚上,“WUNC-TV”电视台在两个不同的时间段播出了这段采访视频,这家电视台以其保守的立场而广为人知!采访视频的片头以我们教堂的美景作为开始,我想说的是,这位记者非常专业且负责地剪辑了我们的采访,她选择了恰到好处的语言来反映我们的圣经立场。反方的代表则是一位来自自由派浸信会的牧师,这间教会已经祝福了几对同性恋的“婚姻”。

这让我不禁想起了罗马书第一章中的教导。事实上,在那次采访中,那位摄影师让我随便拿起一本书读,以便他能抓取一些镜头。我恰好拿起了一本罗马书的注释书,似乎很符合那次采访的主题,而且在电视上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那本书的封面。我认为使徒保罗值得一些媒体的曝光。

保罗使用了一个神所诅咒的、明确无误且黑白分明的事件来揭示:神会按照祂自己的时间来施行审判,并以此证明祂自己的主权。祂毁灭了一座城市,却拯救了一家人。

另外,在神奇妙的时间中,祂也赐下了恩典。想想看,神对亚当和夏娃是何等的耐心。祂对挪亚那一代人又是何等的忍耐,祂居然给了他们一百多年的悔改时间。

话说回来,在耶稣旁边挂在十字架上的那个小偷,就是神“拣选的耐心”的典型例证。他既是杀人犯,又是小偷。如果说有人该下地狱的话,那么他比谁都该下地狱!然而,神的恩典居然让他被悬挂在神儿子旁边的十字架上。神的忍耐和良善达到了顶点,因为蒙在这个恶人眼睛上属灵的帕子被突然揭去了。然后,这个最卑劣的人,居然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看清了主的本相。主不是一个被定罪了的、被人陷害了的弥赛亚,祂是万王之王,祂真的是犹太人的王。于是,正如路加福音23:42所记载的,这个小偷用他最后一丝力气对耶稣说:

……耶稣啊,你得国降临的时候,求你记念我!

耶稣在第43节回答他说:

……今日你要同我在乐园里了。

这个小偷没有加入教会,没有受洗,可能一件好事都没有做过,一个铜板都没有捐过,但他居然被救赎了。

因此,神的产业是由神运行的,神对罪的惩罚也是按照祂自己的时间进行的,除此以外,还有第三点。

 

第三,神的救赎是按照祂自己的旨意来定义的。

保罗在罗马书9:31-32写道,犹太人想凭着自己的好行为上天堂,而神的计划却是:人要凭着信靠十字架的救主才能得救。可以说,在那被杀的弥赛亚的身上,犹太人摔了一个大跟头。

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2-24写道:

犹太人是要神迹,希腊人是求智慧,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在犹太人为绊脚石,在外邦人为愚拙;但在那蒙召的,无论是犹太人、希腊人,基督总为神的能力,神的智慧。

救赎不是由人的智慧来定义的,而是以至高神的智慧来定义的。

以色列民期待的是一头犹大的狮子,而神却赐给他们一只羔羊;他们想要的是耶路撒冷的宝座,而神却在各各他山上放了一个十字架。

对于那些不信的人,尤其对于那些不信的犹太人来说,这是多么的“愚蠢”啊!弥赛亚居然被罗马人钉死在十字架上,这让人太不舒服了!

但对于我们这些蒙召信靠基督的人来说,我们会说:“这是多么的奇妙啊!靠着耶稣基督的十字架而得救,这是我们永远的荣耀!”

同样的,对于我们这些信主的人来说,我们不会被这块磐石绊倒,相反的,我们是要在这块磐石上站稳脚跟,我们的生命就建造在这块磐石之上,这块磐石就是耶稣基督。

也许大家还记得,在马太福音第十六章那里,记载着主与彼得的对话。主在第13节问祂的门徒说:

……人说我——人子是谁?

门徒们在第14节回答耶稣说:

……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

而彼得在第16节对耶稣说:

……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主在第18节回应了彼得的说法,但祂也说了一些让许多人感到困惑的话:

我还告诉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有许多人认为,教会是建立在彼得这块磐石之上的。然而,这就是根据拉丁文或英文译本,而不是根据希腊原文进行解经和讲道所带来的一个问题。

主其实是用彼得的名字说了一句绝妙的双关语。“彼得”(Peter)这个名字源自“petros”,意思是“小卵石或石头”。然而,当主说在这磐石上时,他把“petros”改成了“petra”,意思是“基石或大石头”。换句话说,耶稣其实是在说:“我要在这块基石上建造我的教会。”

或者,主其实是在说:“哦,彼得,你这个小石头刚刚所说的关于我是谁的真理,这就是教会的基石。我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我这块永恒的磐石之上,我是至高神性的基石,我要建造我的教会,地狱永远都不能胜过我的教会。”

因此,教会不是建立在鹅卵石上的!它是建立在耶稣基督这块磐石之上的!

当耶稣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时,这里的“教会”所对应的希腊文是“ekklesia”,意思是“被呼召出来的人”!弟兄姊妹们,教会是被拣选者的集会,就是那些因着神的恩典和怜悯而被拣选之人的集会,地狱的门永远不能胜过那些被神拣选的人。

你可能会问:“但我真的是被拣选的人吗?我好像经常被罪所胜。”

那么,亲爱的朋友,你是否被基督的十字架绊倒了呢?祂的死和复活、祂的神性和主权对你来说是愚昧的吗?你是被祂这块磐石绊倒了呢?还是在这块磐石上安稳站立着呢?

如果你是站在这块磐石之上,那么保罗在这一章中的最后一句话,给了你一个美好的应许:

……信靠他的人必不至于羞愧。

如果我们信祂,我们就不会失望,也不会羞愧。“羞愧”这个动词使用的是将来时态,指的是当我们站在祂面前的那一天。在我们的救赎主面前,我们不会失望;在我们的辩护者面前,我们也不会羞愧!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已经跑向那磐石了,并且已经跑到了磐石那里。到那一天,我们将没有罪的牵引,也没有任何心思意念里的不完美。到那时,我们会像彼得前书2:9-10所说的一样:

……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你们从前算不得子民,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从前未曾蒙怜恤,现在却蒙了怜恤……

 

弟兄姊妹们,让我们一同大声歌唱:

我心所望别无根基,只有救主流血公义;

除此以外,空虚无凭,只靠耶稣救主圣名。

我今立在基督磐石,其余根基全是沙土,其余根基全是沙土。

末日听见号角声起,我同众圣在基督里,

穿上救主雪白义袍,圣洁无污同享荣耀。

亲爱的弟兄姊妹们,去寻求主吧!当世人因祂而绊跌时,你要安稳站立在这块磐石之上,在祂的里面,并且要为祂,为祂的赞美和荣耀站立得稳!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