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8 - 推心置腹

8 - 推心置腹

Ref: 2 John 1:12

推心置腹

来自使徒约翰的明信片(第八部分)

约翰二书12-13

 

几年前,我读过一篇文章:一家航空公司开始给乘客提供不添加生菜的三明治,这个做法让他们节省了上百万美元的开销。你能想到吗?不再往三明治里加生菜,就可以省下几百万美元。这个主意一定是让公司尝到了甜头,因为他们现在把三明治换成了花生。聚沙成塔可以换来真金白银。这多么神奇呀!

一位报社记者做过深入调查,发现每加仑汽油涨价一美分,达美航空公司(Delta Airlines)的运营成本就会增加两千五百万美元。这就是他们现在只能提供花生的原因。他还发现,每罐可口可乐涨一美分,公司每年就会多赚四千五百万美元。家得宝(Home Depot)全体员工每小时的工资增加一美分,公司一年就要多支付六百五十万美元。

有件事我觉得挺有意思:如果脆奶油甜甜圈公司(Krispy Kreme)的甜甜圈零售价增加一美分,公司每年的盈利会增长两千七百万美元。[1]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一美分就能带来这么大的变化,太奇妙了,是吧?在金钱方面和人生中,我们都会看到不起眼的小事积攒起来居然会给一个人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这种小事或许只是拍拍肩膀鼓励一下,打个电话安慰伤心的朋友,或者去医院问候恢复中的病号,以及给一个需要纠正或者鼓励的人写一封信。这都是小事一桩,简单的决定,举手之劳,但是却会带来极大的影响。

今天,我们要看一下这样一封信的结论。这封信确实很短,我把它叫做圣灵默示的明信片,是使徒约翰给一位不知名的姊妹写的便签,然而却给她的人生以及古往今来的教会带来持久的冲击。

 

现在请大家打开约翰二书,我们来看第12节:

我还有许多事要写给你们,却不愿意用纸墨写出来……

我们先等一下。约翰在之前命令这个姊妹要警惕假教师,把他们拒之门外,这个时候,他还没有打算结束这封信,而是准备用满有恩惠的话语作为结尾,所以他改换了口气。在原文中,许多事这几个字是放在句子开头部分的,让我们了解到,有几个话题是他打算和这个姊妹、她的家庭成员以及全教会当面交流的,所以,在信里面只字未提。教会很有可能是在她家里聚会的。顺便提一下,约翰在这里说的纸是比较常见的蒲草纸,而不是更贵的那种羊皮卷。

长期以来,蒲草都是先捣成浆糊,然后做成常见的蒲草纸。这种植物有很长的茎,在地中海沿岸生长茂盛,就像杂草一样随处可见。去年有人给了我们家几棵蒲草,我们种在了后院,长得很高挑,顶端还有漂亮的花絮。我们期待着这些植物今年春天继续生长。我对此保持乐观,因为我们家后院杂草丛生。

约翰出生之前的很长时间里,人们就用蒲草制作纸张。把茎部的外壳剥掉,里面粘稠的浆切成细条,水平摆放,边缘重叠,然后在上面另铺一层,和下面那一层呈垂直方向,接着把它们压平,放在阳光下晒干。一张普通的蒲草纸宽约13厘米,长约21厘米。人们也会把它们的边缘粘起来,做成很长的卷轴。

有几位学者认为使徒约翰当时很有可能已经快用完一张纸,不打算再用第二张。不过我们知道约翰和圣经的其他作者一样,都是受到圣灵的感动和指示(彼前1:21; 提后3:16)。所以,当约翰的那张蒲草纸用了一大半的时候,其实还有足够的地方来继续写信。然而这封书信很明显只用了一张纸。

这节经文中的“墨”那个字等同于“告诉”,本来的意思是“黑色的”,指代最便宜的墨水,用草木灰、水和树木的汁液混合而成。当时还有一些更贵、更好的墨水,包含一些矿物,颜色也更加吸引人,质量更好。

我们还知道:约翰所说的“笔”是芦苇笔,公元前几个世纪就有了。这种笔的制作方法是把一段芦苇掏空,灌上墨水。芦苇的尖上切一个很小的细长口子,让墨水可以流出来。约翰就用这种笔在他那一小张便宜的蒲草纸上写信。[2]

我说这些是要告诉大家:约翰是当时唯一在世的使徒,写下了约翰福音和约翰一、二、三书以及启示录,是德高望重的教会领袖。但他写信的时候,用的却是最便宜的墨和最常见的纸张。这就是他用的东西!关键在于,不管你手头有什么东西,拿来用就是了。不管神给你什么东西,你只要加以善用就好了(传道书9:10)。不管你拥有什么:普通的文具、便宜的钢笔、很普通的才能、恩赐、地位、或者广泛的影响力和机会,都无所谓,最要紧的是,不管你手头有什么东西,只要把它用到极致来荣耀神就够了。要拿来用!

如果神没有把什么东西交在你手里,祂不会责怪你不使用这个东西;但是不管祂把什么东西交托给你,让你用来服事别人,那么祂一定会让你交账的。

约翰二书写在一张很便宜的小纸片上。我觉得很有意思:当时约翰手里只有这种普通常见的东西。但是有一位作家写道:这封信在新约这条银河中就像一颗明亮的星星。[3]

约翰的那张蒲草纸已经用了一大半,现在他宣布:我快要写完了。我们来看约翰二书12节后半段,墨迹还没干,不过约翰写道:

但盼望到你们那里,与你们当面谈论,使你们的喜乐满足

我盼望到你们那里去。约翰在这里用到“盼望”这个词。这让我们知道他已经拿定主意,但是这个计划还没有完全实现。[4]我很喜欢这个事实:这位老人家仍然在做计划!他告诉这个姊妹:我还不清楚什么时候会到达,但是我已经决定到你们那里去,而且是“面对面”交谈。这是一个希腊语的习惯用法,直接翻译成“口对口”。我想和你们口对口地说话。

我们现在一听见口对口,立刻会想到一个人快要死了,需要口对口地进行人工呼吸。然而这是一个希腊语的习惯用语。我们可以理解为面对面,鼻子尖对着鼻子尖,眼睛盯着眼睛。这个习惯用语在汉语里最好的表达方式大概是“推心置腹”。

如果神听了我的祷告,那么我不光是打算到你们家,还和你们全家人坐在客厅里,喝着冰茶,吃着巧克力饼干,聊聊天……不是的。我就是想和大家推心置腹地交流。这样的谈话会使你们的喜乐满足

换句话说,约翰要和他们一起谈论他所想到的事情,就是那些书信中没有提到的话题。毫无疑问,他会谈到福音这个伟大的主题,或许还有他自己看到的天堂异象。当然,这都是猜测,我们不得而知。只是我们很清楚这种推心置腹的团契会有什么结果。我们说得更加完整一些就是:为了让你们或者我们都被喜乐充满,这种喜乐能够历久常新。[5]

我们看到,有时候即便是亲笔信也达不到面对面交流的效果。

 

现在,约翰要用第13节的另一个问候结束这封信:

你那蒙拣选之姐妹的儿女都问你安。

现在,我们有绝对的理由相信这封信是写给一位真实存在的姊妹,因为约翰还认识她姐妹的孩子们,也就是她的外甥们,并且替他们问候她。

如果收信人的姐妹没有表示问候,那可是有点奇怪,不过,我们看到她确实没有表达问候之情,只有她的儿女表达了问候。所以,如果她们姐妹二人分别代表两个地方教会,那么,收到约翰来信的那个教会就是受到了另一个教会的冷落。这样看来,把两个姐妹比喻成两个教会,就过于牵强了。最好的理解还是把两个姊妹看作是真实的人物,都有自己的儿女。

按照字面的理解,约翰警告收信的姊妹不要接待那些假教师,因为他们计划在她家里逗留。当约翰写信的时候,收信人的姐妹显然不在场,也有可能她已经去世了。不过她的几个儿女都陪在约翰身边,请约翰替他们转达对他们阿姨的问候。

我们把圣经往后翻一页,看看约翰三书13-14节:

我原有许多事要写给你,却不愿意用笔墨写给你,但盼望快快地见你,我们就当面谈论。

听起来很熟悉,对吧?

约翰三书一开头就让我们知道,收信人是一个叫该犹的弟兄。但是在约翰二书这张便条里,约翰很有智慧。他没有提到这个姊妹的姓名,显然是对她的保护,因为当时的大环境对基督徒的敌意与日俱增,单身的基督徒母亲日子更是艰难。

或许约翰态度很谨慎,因为这个姊妹要么守寡,要么已经嫁给一个不信主的人,并且开始有一些谣言。不过我们确实知道,他听说假教师正打算去她家。由于大家都知道她们家热心接待巡回布道的传道人,所以,约翰希望提醒她,并且在信仰上鼓励她和她的孩子们,一定要确保那些人传讲的耶稣和福音是正确的。

 

我们现在要对这一卷经文进行总结。但是首先我需要回顾和强调已经学到的一些原则,一共有七条。大家认为我不会准时结束,是吗?我会很快复习一遍,然后很快结束。这封书信教导我们的原则是:

第一,神的真理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们还记得约翰在书信开头强调的吗?

爱你们是为真理的缘故,这真理存在我们里面,也必永远与我们同在。

基督信仰是一种生活方式。你的客户、同学、邻居能清楚地看到你的信仰吗?慕迪(Moody)牧师曾经说:我们应该把圣经绑在鞋带上。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神的话语带出去,活出来。

第二,一个人接触到真理并不能确保他接受了真理。

在第4节,约翰明显触及到这位母亲内心的负担。他很欣慰,因为这位姊妹的孩子们当中有几个人信主,遵行真理,但是还有几个不信主。毫无疑问,这正是这位姊妹的心事:她一直在祷告,求主拯救她所有的孩子。或许你今天也在迫切地为自己孩子信主的事情而祷告。

第三,接受基督真理的人一定会表现出对基督的爱。

我们很容易自欺欺人,损害自己和教会的见证。在第5节,约翰明确地说:遵守神的命令意味着在行为上表现出彼此的爱心。这节经文中彼此相爱的命令最初是针对门徒之间的关系,后来延伸到地方教会,乃至所有在神家里的人。

我们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如果一个基督徒在人前或者人后缺乏爱心,那么他就没有遵守基督的命令。把教会里的温度控制地更好,提供更好的咖啡、更好的敬拜程序、更好的讲道,都不能让教会变得更好。只有信徒之间更好的彼此相爱,才能让教会变得更好。真理和爱心从来不会分家的。

第四,就算是忠心的信徒也从来不会免于属灵的危机。

约翰在给一位年老又忠心的姊妹写信,提醒她要防备错误教导,保持警惕,不要失去跟随基督的全部赏赐。不管我们信主时间多么久,都绝不可以说:“我的信仰已经炉火纯青了。”你这样说的时候,立刻就会面临最大的危机。

哥林多前书10:12告诉我们: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

没有人在信仰上已经登峰造极。我们绝不可以把圣经放在书架上,说:“我已经尽善尽美了!”收到约翰二书这封信的这位姊妹有敬虔的见证,还有几个孩子遵行真理,然而,约翰写信告诉她:要小心……要警惕。

第五,不要以为每个奉基督之名讲话的人都是属基督的。

约翰警告那个姊妹:他们打算进到你家里去。你要睁开眼睛,关紧家门,捂住钱包,确保根据每个教师的教导对他们进行评估。他在第10节写道:若有人到你们那里,不是传这教训,不要接他到家里,也不要问他的安。不要让他们进你家的大门。我们从这封信里面知道魔鬼有他自己的计划、他自己的错谬体系,他的员工们在全世界积极推进邪恶的门徒训练使命。魔鬼最擅长盗用圣经词汇,为他的诡计打开门路。

第六,一个人在基督里越是成熟,他经历喜乐所需要的东西就越少。

我最近看到一句古老的非洲谚语:仓促,仓促,得不到祝福。我们整天匆匆忙忙,错过了太多生命中的祝福。要知道,约翰年轻的时候也曾急不可耐,他希望立刻看到结果。还记得吗?他看到有个村庄不信基督,就求主灭掉他们。那个村子里的人只有一次机会,却错过了。现在,耶稣要离开了。还有一次,约翰甚至求耶稣:让他在将来的国度里,坐在耶稣宝座的右边。这听起来棒极了。左丞右相,一个座位给我哥哥雅各,另一个留给我。主啊,在你荣耀的国度里,求你使我美梦成真。我会高兴死的。

可是现在,约翰写道:我想到你家里拜访你们。我的喜乐会得到满足,并且持续下去。我就是想和你们一家人坐在一起,推心置腹地交流,不用花里胡哨,不用大张旗鼓,不用张灯结彩。

最后一个原则要为我们本卷书的学习画上句号。

第七,在神的家里,没有哪个人是微不足道,没有哪个人不需要保护和鼓励的。

这位母亲收到约翰的来信,打开读了一遍又一遍,字里行间的警告、关怀和盼望让她倍感安慰。约翰是德高望重的使徒,伟大福音书的作者,还描述了将来要发生的事情以及天堂的美景。

“嘿,约翰,你在干什么呢?”

“我在用手头上的便宜纸张和墨水,写一封简短的信件。我打算对一位认识的姊妹和她的孩子说几句鼓励的话。”

约翰的确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要和其他基督徒保持联系!发一个信息,写一个电子邮件,寄一封信……连邮局里的工作人员也会很开心的。

如果你的人生只剩下最后一天,你打算和谁联系呢?你想给谁打电话呢?你会拜访谁呢?真正的问题是:你在等待什么呢?也许,今天你已经写了一封信,或者打了一个电话。

在学习完这封简短的书信后,希望大家记住并且在生活中应用这封信教导我们的这七个原则。

第一,神的真理应该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把神的真理活出来。

第二,接触到真理并不能确保接受了真理,我们不单要了解真理,更要接受真理。

第三,接受基督真理的人一定会表现出对基督的爱,如果对基督没有爱,怎么可能接受了基督的真理呢?

第四,就算是忠心的信徒也从来不会免于属灵的危机,再成熟的基督徒都不要掉以轻心。

第五,不要以为每个奉基督之名讲话的人都是属基督的,很多人就是打着基督的旗号行骗的。

第六,一个人在基督里越是成熟,他经历喜乐所需要的东西就越少,因为他已经在神的里面得到了满足。

第七,在神的家里,没有哪个人是微不足道,每个人都需要保护和鼓励。

 

许多年前,有一位名叫威廉·斯蒂哲(William Stidger)的中年牧师和作家,他回忆起小时候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给年幼的威廉写了充满关爱的话语,为这个孩子将来的传道和写作生涯埋下了伏笔。他想到自己从来没有为此向老师表达感激之情,就找出自己的通讯录,写了一封感谢信。

几天之后,他收到了回信。老师用颤抖的笔迹写道:

我亲爱的威廉,我现在是个80多岁的老年妇女,自己住在一个小屋子里,自己做饭,孤苦伶仃,就像秋风中飘摇在树上的最后一片叶子。实不相瞒,我教了五十年的书,你是第一个给我写感谢信的学生。我收到信的时候,是个阴冷的早晨。但是你的信让我苍老的内心在这些年里第一次振奋起来。[6]

当我们一起行在耶稣基督真理当中时,没有哪个人真的微不足道,不值得保护、鼓励、支持和感谢,也没有哪个表达基督爱心的动作会过于渺小。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9年3月10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9

版权所有

 

[1] “A Penny Saved,” Atlanta Journal Constitution (8-22-04)

[2] Comments on paper and ink adapted from: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312; Herschel H. Hobbs, The Epistles of John (Thomas Nelson, 1983), p. 160; Kenneth S. Wuest, Word Studies in the Greek Text: II Peter, I, II, III John and Jude (Eerdmans, 1954), p. 209; Online sources: The History of Pens; Papyrus Paper; The History of Ink, etc.

[3] Hobbs, p. 160

[4] Hiebert, p. 312

[5] Translation by Wuest, p. 209

[6] Brett & Kate McKay, “The Spiritual Disciplines: Gratitude,” ArtofManliness.Com (5-28-18)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