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18 - 基督徒的标签

18 - 基督徒的标签

Ref: 1 John 5:4–5

基督徒的标签

毫不疑惑(第二部分)

约翰一书5:4-5

 

几年前,我们的孩子在一所著名的公立小学上了几年学。有一次他们带回来一些有趣的文件,随信附上了当地教育委员会的一封信。这是一项名为品格教育的新倡议的开始。令我惊讶的是,信的开头几行中有这么一句话:“……帮助孩子们理解对与错的根本区别。”

顺便说一下,如果你在二十年后对这个项目做任何研究的话,你会发现有关是非差别的任何概念都消失了。事实上,如果你在这个项目的网站上搜索“正确”这个词,他们会给你列出一大堆信息,告诉你如何教导孩子学习和尊重人权。

这封信的另一行也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它定义了与自律相关的品格教育。它是这样定义自律的:“自律是对你的语言、行为、冲动和欲望的适当控制;禁戒婚前性行为、毒品、酒精、烟草和其他有害的物质和行为。”

二十年后,这句话差不多还在,但是他们把婚前性行为的禁欲部分从品格发展中剔除掉了。但在二十年前,这些材料显然会对公众的价值观发出挑战,我不敢相信这些材料竟然能进入孩子们的教室。所以我决定打几个电话,最后和学校教育董事会的主席办公室取得了联系。一个秘书接了电话,我说:“我的孩子们刚带回来一些关于品格发展的非常有意思的信息,我想和主席谈谈。”

秘书说:“她现在正在开会。”我从她的语气中可以听出来,她在想:“哦,不不不,千万再别接到另一个愤怒家长的电话了。”

所以我马上说:“哦,不……我是斯蒂芬·戴维,我是本地一个教会的牧师,我只是想给你们办公室打电话,为你们所做的事鼓掌。”

她如释重负地舒了口气,说:“哦好吧,她整个下午都在开会,但我把她家里的电话号码给你。她真的很想听听你的反馈。”(我后来打了过去,但没人接,只留下了语音留言。)

我对这个秘书说:“在这段时间,我能不能找个人谈谈,向他转达一下我的祝贺?”于是她让我联系了专门负责品格教育小组的主任。在和这位勇敢的女士谈了几分钟后,我说:“你是基督徒,对吗?”她说:“当然了。”

我说:“你到底是怎么通过校董会的复印机得到这些材料的呢?当校董会的复印机看到诸如禁欲和品格之类的词时,它们不是会自动卡纸吗?”

她笑着说:“嗯,实际上我们收到了很多电话和信件。”我说:“是吗?”她说:“嗯,我们主席已经接到好几次人身威胁了。”

我请她转达我的感激和鼓励,让他们继续坚持到底。当然了,对于圣经所定义的真正品格和真正智慧,过去的这二十年见证了这个世界令人难以置信的攻击。

这个二十年前我称赞过的项目,现在已经变味了,淡化成一个追求自助、个人成就、人权、不要冒犯任何人、友善、永远不要质疑政治正确的活动了,现在只能期待这些了。

当我们社会渐渐失去是非观念时,当这个社会成功地用个人价值取代了个人美德时,而这个个人价值可以是任何你想要的东西,那么就应该鼓励基督徒回到新约圣经去,去响应神给他的任何呼召和使命。

 

我们现在正在学习的,是使徒约翰写的第一封信,当时耶稣基督早在六十年前就升天了,使徒约翰后来见证了罗马提多(Titus)将军对耶路撒冷的彻底毁灭,见证了罗马皇帝尼禄(Nero)对基督徒的迫害,使罗马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都陷入了苦难的深渊。[1]

尽管环境极其艰难,初代教会还是很兴旺,福音被广为传播,教会如雨后春笋般的在各地涌现,连凯撒家里都有人信主,他们高举真理之光做了美好的见证(腓立比书4:22),甚至在使徒们最终都被杀害后,约翰成为最后一个幸存下来的使徒,基督福音仍然在挑战政治正确的堡垒、不道德的问题、人类生命的价值以及假宗教等等。这不是通过战略举措或联合行动,而是通过基督徒个人和地方教会的品格,一步一个脚印来成就的。

在1900多年之后,这一幕仍然在发生:当教会在传道的时候,当对信徒进行门徒栽培、装备圣徒的时候,当基督徒在生活的各个领域做见证的时候,无论是在医疗、科技、政治、教育或商业领域,他们都在是与非、对与错、光明与黑暗的对抗中代表着永恒不变的美德。他们就是在生活的每一个舞台上为福音做见证。

我来给大家举一个最近的例子。我最近得到了一辆雪佛兰皮卡,大家对此不会有什么异议吧?那辆福特皮卡我已经开了好几年了,但最后还是决定回到雪佛兰。人们问我的时候,我就告诉他们我又重新得救了。

那家雪佛兰经销商的老板是咱们教会的一个成员,如果你去401号公路边上他的雪佛兰4S店的话,走进那个新装修好的展厅,你留意一下,就会听到每个角落都在播放着基督教的背景音乐。前几天我去了那里,发现正在播放一首刚流行的赞美诗。我和约翰聊了聊,他是我们教会的导引员,就是主日敬拜的时候安排大家就坐的服事人员。他说他们播放这些音乐有人赞扬、有人批评,但这都不重要,反正他拥有这个地方,他希望通过这个简单的决定,能让更多的人听到福音。

顺便问一下,你看电视一般都看什么内容?用电脑主要在做什么?你经常听哪一类音乐?你开车的时候,车载音响主要放什么?你周围的人有没有从你这里听到过哪怕是只言片语的福音气息?

其实,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在传递着一种价值观,而这种价值观很容易在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中渐渐迷失。但这个价值观应该是最终得胜的价值观。无论我们的社会走向何方,基督徒都应该在一个得胜的根基上做任何事情。

在约翰一书第五章,使徒约翰要一遍又一遍地使用“胜过”或“胜了”这个词,在两节经文中就用了四次。

在我们开始之前,大家需要知道在使徒约翰的那个时代,胜利恰好是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个女神的名字叫Nike,就是我们现在非常熟悉的那个运动品牌“耐克”,意思就是“胜利”。希腊城市尼科波洛斯(Nicopolos)之所以被称为胜利之城,就是为了纪念恺撒奥古斯都(Caesar Augustus)在与安东尼(Anthony)和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Cleopatra)的战斗中取得的胜利。[2]

罗马世界为耐克而生,就是为胜利而生。它以统治全世界而自豪,它为自己的成功而自豪,它陶醉在自己的能力中。一世纪罗马世界的口号应该是类似于“罗马统治……罗马得胜。”然而,这正是使徒约翰对基督信仰的看法。尽管基督徒当时被边缘化、受到迫害,使徒约翰自己也将很快被流放,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但使徒约翰还是大胆地选择了“胜过”这个词来定义基督徒和基督信仰。

对于他那一代的教会来说,这将是令人振奋、备受鼓舞、也带给他们极大挑战的信息,因为他们那时候根本感受不到得胜。今天,它对我们所有人来说,同样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和极具挑战性的。在约翰一书第五章,约翰就要谈到这个主题。首先是得胜的原则,然后是得胜的地位,最后是得胜的宣告。

 

第一,得胜的原则:凡属神的都必得胜。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约翰一书第五章,我们来看第4节:

因为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

使徒约翰在这里给了我们一个很详尽的得胜原则。

胜过”这个词就是来自我前面说的Nike(耐克)。使徒约翰将在这两节经文中四次使用这个词的派生词。你可以在你的圣经上把它们划出来:

  1. 胜过世界(第4节);
  2. 使我们胜了世界的(还是第4节);
  3. 其实第4节还有一个“胜利”,和合本没有翻译出来。中文标准译本把这节经文的后半节翻译为:而这胜过世界的胜利,就是我们的信仰。所以第4节出现了三次“胜过”这个词的派生词。
  4. 第四次使用这个词是在第5节:胜过世界的是谁呢

你可以在圣经的空白处画一个耐克的商标:一个小勾勾,我觉得这是个不错的主意。

大家想想看,这确实是给基督徒的标签。希腊文中的Nike(耐克)是一个动词,现在它是一个运动品牌,要放在每个基督徒的生命中。大家能想象得到吗?

想想看,这确实是基督徒的标签。耐克是一个希腊语动词,它又是一个运动品牌,放在每个基督徒的生命中。你能想象吗?也许我们以后见面的时候不用再握手了,应该彼此在空中画一个对勾,就是耐克的商标,这样是不是更有意义呢?好吧,开个玩笑。

不管怎么说,大家永远也不要忘记这个符号所代表的意义。从现在开始,每次当你看到当今体育界最知名的品牌耐克的商标时,就是耐克的那个动感十足的对勾时,你都要对自己微笑一下,因为它在提醒你:胜利最终属于你!这是你的动词:胜利!

在使徒约翰的那个时代,这个希腊语动词属于罗马;但是圣灵通过使徒约翰的笔,大胆地宣告说:最终荣耀的胜利只属于跟随主的基督徒。所以你发现了吗?胜利的最初来源不是罗马的女神,而是凡从神生的,就胜过世界

有人把这节经文翻译为:任何源自神的都要胜过世界。[3]另一位希腊学者引用了中性词“任何”,再加上一个完全时态、被动语气的分词,把这节经文翻译为:凡神所赋予的新生命,都是战胜世界的动力[4]

不管你怎么翻译,这都表达了使徒约翰贯穿前后的主题,是他关于神应许的最重要原则。事实上,对他的最初读者来说,使徒约翰使用了更为大胆的动词现在时态,表达了神现在、甚至此刻正在得胜!

我们也正在得胜吗?看起来不像!但是,你又能看到多远呢?

不论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事情,在任何文化、任何时代,无论是古罗马或者是共产主义中国、朝鲜、越南、苏丹和美国,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政权统治下,只要把福音传给人,让他可以通过对耶稣基督的信心,就可以把生命带给他。与昙花一现的帝国相比,与转瞬即逝的各种文化、理念、思潮相比,没有什么能与永恒的、有着新生命的灵魂相比,真正的胜利属于他们。这就是正在得胜的含义!

那么到底是谁在罗马正在得胜?是尼禄皇帝还是使徒保罗和约翰?今天又是谁在中国正在得胜?是地下的基督徒还是台上的共产党领导人?今天的美国又是谁正在得胜?是那些重新定义是非标准的人,还是坚定持守圣经的基督徒?

正如使徒约翰对第一世纪的基督徒所做的那样,他会对我们所有人说:是时候让你的属灵的视野重新聚焦了。神已经得胜,而且直到今天祂仍然在得胜。听起来有点奇怪,是吗?我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但是这个经文恰好在我需要提醒大家的时候出现在我们面前了。

我要提醒大家:神以及所有属于祂的,实际上正在得胜。关键在于你如何定义真正的得胜,就是那种真正、真实、持久、令人满足、有重要意义的得胜。无论它看起来如何,基督实际上正在所有最重要的事情上得胜。就像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后书4:8-9所说的:

我们四面受敌,却不被困住;心里作难,却不至失望;遭逼迫,却不被丢弃;打倒了,却不至死亡。

所以使徒约翰首先谈了得胜的原则:凡属神的都必得胜。这是基督徒得胜的原则。接下来使徒约翰要让我们看到我们得胜的地位。

 

第二,得胜的地位:信靠基督所成就的事。

使徒约翰在第4节接着说:

使我们胜了世界的,就是我们的信心。

约翰在这里改变了动词的时态,指向那些基于或根植于过去的一些胜利。约翰没有详细说明过去的那些事件是什么。但对于信徒来说,要知道那是什么并不难,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约翰没有去详细解释的原因。

神的应许是那个女人的后裔弥赛亚要来,祂要给撒但致命的一击(创世记3:15),彻底胜过他。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1-2说:

弟兄们,我如今把先前所传给你们的福音告诉你们知道;这福音你们也领受了,又靠着站立得住,并且你们若不是徒然相信,能以持守我所传给你们的,就必因这福音得救。

保罗接着不仅宣告了耶稣基督的受死和埋葬,而且宣告了耶稣基督的复活,这一切都代表了我们信仰的总结和实质。换句话说,我们所信的,不是个死人。

事实上,甚至在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之前,主耶稣就在约翰福音16:33非常确定地对祂的门徒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我已经胜了世界。主耶稣就用到了nike(得胜)这个词。

但实际上,在主耶稣说这句话的时候,看起来祂似乎没有战胜任何东西。人们一直在想办法下手害祂,直到把祂处死为止,怎么看也不像是得胜的样子。

约翰说:“没事,只要看看三天后发生的事情就行了。”就像有一位作者说的,虽然看起来是罪把耶稣基督活活钉死了,但很快就清楚了,当死亡钉死基督时,它实际上是把自己活活钉死了。正如使徒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5:55所说的:

死啊!你得胜(这里使用了同一个希腊语词nike耐克)的权势在哪里?死啊!你的毒钩在哪里?

基督徒因着对耶稣基督的信靠,已经与他们的主耶稣一同得胜了,他们能处在得胜的地位上,就是基于他们信靠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事。对于这些一世纪陷于困境中的基督徒,使徒约翰在传达这个最令人震惊的信息:你们正在得胜!

所以对于基督徒来说,得胜的原则就是:凡属神的都必得胜;而他们之所以能处在得胜的地位,是因为他们信靠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事。最后,信徒们还要宣告胜利。

 

第三,得胜的宣告:相信基督是谁的真理。

使徒约翰在第5节说:

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

使徒约翰又回到了现在时态:此刻是谁正在胜过世界呢?

毫无疑问,约翰早期的所有读者都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居然也与耶稣基督一样,被称为得胜者。你是得胜者,是因为你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

使徒约翰在这几节经文中,用神所启示的话,对他那一代、也包括我们这一代的假教师予以重重的一击。他说凡相信耶稣是基督、也就是受膏的弥赛亚的人,都是从神而生的(5:1),在第5节他又说: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

有多少邪教和异端被这些受圣灵启示的话语所击碎!约翰那个时代在哥林多的诺斯替派(Gnostics)不相信耶稣是神,而灵智派(Docetic Gnostics)不相信基督是人。[5]

但使徒约翰明确地指出:耶稣既是基督(第1节),又是神的儿子(第5节),从而否定了他们。那么谁是得胜者呢?就是相信这些关于耶稣基督的真理的人!

弟兄姊妹们,有很多人想要神却不想要耶稣。但使徒约翰绝不允许把这两者分开。

如果有一天你打电话到我家对我妻子说:“玛莎你好,我们有几个人星期天一起吃晚饭,我们希望你也能来。”我妻子会说:“好啊,我跟斯蒂芬说一下,看看他的日程安排,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就去。”你说:“哦,是这样,我们不想让斯蒂芬过来。上个礼拜天他讲的道实在不怎么样,我们真的不想让他来,只希望你来。”我妻子会说:“如果他不受欢迎,那我也不受欢迎。另外,他的讲道一直都很好!”我敢确定她一定会这么说。

也可以倒过来讲。如果你接到一个邻居的电话,说:“你好,我们有这个周末比赛的票,我们希望除了你儿子之外你的家人都来。”那么你会怎么说呢?“那太好了!”当然不会。你会说:“对不起,如果他不受欢迎,那我们也不受欢迎。”

大家明白了吧?对于拒绝你家庭成员的人,如果你都不能和他们一起吃饭或看比赛,那么你怎么可能只接受父神而不承认神的儿子却能进入天堂呢?

约翰是在说,当我们明白圣父和圣子都同样是神,祂们的位格不同,但在神的本质上是一样的时候,我们的胜利就来了。我们既相信耶稣是神以肉身的形式成为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道成肉身,也相信耶稣作为上帝之子的神性。只有相信这些的人才能胜过世界。

这里我要先停一下,澄清一个问题。

约翰这里说的胜过世界的人,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基督徒精英阶层、一些特殊的门徒。在约翰福音中,使徒约翰曾经用“得胜”这个词来称呼每一个真正的信徒。[6]所以这不是一个特别的标签,好像只有那些特别敬虔、信心特别坚定的基督徒才配。他们在天堂里可以戴耐克帽、穿耐克鞋,而我们其他人只能穿匡威(Converse)或其他什么品牌。

弟兄姊妹们,使徒约翰在这段经文中所强调的,不是你信心的多少,也不是你属灵生命的成熟度,而是你所信的对象。他会在下一个短语中很清楚地说明这一点,我们马上就会讲到。

我再带大家回到刚才提到的约翰福音第16章中耶稣对祂的门徒所说的话。耶稣并没有对祂的门徒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但你们可以放心,如果你们真的全力以赴,就能胜过世界。”耶稣没有这样说,祂说:“但你们可以放心,已经胜了世界。

我们信的对象不是我们自己,而是耶稣基督。[7]

圣经中有很多经文都在挑战我们,要为耶稣基督过言行一致、纯洁、充满激情的生活,有很多经文都在传讲这个真理,但这段经文不是在讲这个话题。事实上,对这段经文的误解让很多基督徒以为,他们终究不会得胜,所以他们在天上将是二等公民。但他们错了,每一个基督徒都在基督里有这个得胜的地位。

正是你对过去耶稣在十字架上受死和在坟墓里复活的信心,给了你现在的胜利。你现在所取得的胜利,不仅取决于你对耶稣基督所做的事,而且取决于你对耶稣基督是谁的信心。这就是使徒约翰谈的第三点:得胜者的宣告。

如果有人担心自己被排除在这个从地到天的胜利大游行的行列之外,使徒约翰特意又补充了一点作为最后的澄清。他在第5节说:

胜过世界的是谁呢?不是那信耶稣是神儿子的吗?

“得胜者”的称号属于所有真正相信耶稣是上帝之子的人,包括新约圣经中耶稣的其他头衔: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我们伟大的神和救主、大牧者等等。

基于你所在的特定文化和特定环境,教会有可能看起来不像是基督的新娘,正在向天堂凯旋,是吗?但不管你感觉如何,事实上就是如此。也许看起来好像神不会得胜,但祂确实已经得胜了。看起来死亡和罪恶好像还没有被击败,但实际上它们确实已经被击败了。

有一位作家写道: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喜欢周日的宣教活动,差派在外的传教士休假回到教会的时候,主日证道会暂停一次,由他们来做特别的报告。我一直都记得有一次一对已婚夫妇传教士给我们做的报告。他们住在一个似乎特别潮湿的丛林里,他们详细报告了教会的建立、所开展的翻译事工等等,有些我不太记得了。但让我始终难忘的是他们讲的一条蛇的故事。

他们说,有一天,一条四五米长的巨蛇从他们非常简朴的家的前门溜了进来,进了他们家的厨房。这可吓坏了这对传教士夫妇,他们跑到外面,急切地寻求当地人的帮助。有个邻居挥舞着大砍刀赶来救援,他非常平静地走进他们的房子,干净利落地一刀将蛇的头砍了下来。这个邻居很肯定的告诉这对传教士夫妇,这条蛇是不会马上被驯服的。他说,此时要格外小心,虽然蛇头被砍下来了,但蛇的身体需要过一段时间才会意识到自己已经死了。

蛇的神经系统和血液流动类似于鸡,也就是说即使它的头被砍掉了,它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停止活动。果然,在接下来的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传教士们被迫在外面等待那条蛇,它在屋里四处乱窜,砸碎家具,猛撞墙壁和窗户,肆意破坏,直到它的身体终于明白它的头已经不在了为止。

在外面炎热的天气中等待时,这对传教士夫妇感到有些沮丧,对这种场面感到有点恶心,但他们也备受鼓舞,因为知道这条蛇狂暴肆虐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当他们在外面等待的时候,他们突然联想到了属灵的世界。“你看见了吗?”传教士问道,“撒旦很像那条蛇,他已经被打败了,只是看起来被打败的这个事实还没有表现出来。他会尽其所能造成破坏,只是我们不要忘了,其实他已经完蛋了。”[8]

黑暗国度的首领已经被击得粉碎,光明国度的首领已经得胜了。

弟兄姊妹们,随着我们与基督的受死、埋葬和复活相联合,我们已经得胜了,这是在过去发生的事情。现在因为我们承认、宣告耶稣基督是主和我们生命的救主,我们正在得胜。[9]

耐克正好就是每个忠实信徒的标签。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3年9月22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3

版权所有

 

[1] Roy Laurin, First John: Life at its Best (Kregel, 1987), p. 165

[2] Herschel H. Hobbs, The Epistles of John (Thomas Nelson, 1983), p. 124

[3] Hobbs, p. 123

[4]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228

[5] Hobbs, p. 125

[6] Warren W. Wiersbe, Be Real: First John (David C. Cook, 1972), p. 163

[7] Ibid.

[8] Carolyn Arends, "Satan's a Goner: A lesson from a Headless Snake," Christianity Today (February, 2011)

[9] David Walls and Max Anders, Holman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I & II Peter, I, II, III John, Jude (Holman, 1999), p. 223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