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17 - 基督信仰的辩护

17 - 基督信仰的辩护

Ref: 1 John 5:1–3

基督信仰的辩护

毫不疑惑(第一部分)

约翰一书5:1-3

 

使徒约翰荣归天家后没多长时间,大概公元125年,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泰迪斯(Aristides)试图向访问雅典的罗马皇帝哈德良(Hadrian)解释基督信仰。他所讲的话被记录下来了,后来被称为《基督信仰的辩护》(A Defense of Christianity)。

下面是我引用其中的一段话:

基督徒通过他们对其他人的爱来说服别人成为基督徒,当他们信主后,基督徒就称呼他们为弟兄,与其他基督徒没有任何分别。他们中间若有人贫困没有吃的,他们就禁食两三天,把省出来的送给那穷乏的人。他们遵守他们弥赛亚的诫命,在生活中诚实、审慎,他们为自己的饮食来赞美神、称谢祂。这就是基督徒的法则,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1]

当我们再回到这封名为约翰一书的书信时,在第四章的最后两段中,使徒约翰使用了27次“爱”这个词。难怪他早期的绰号“雷之子”,最后改成了“爱的使徒”。约翰爱主,爱教会,爱基督里的儿女们,并希望教会也能彼此相爱。

但约翰也可以被称为“确定的使徒”。事实上,在第五章快结束的时候,“知道”这个词他用了七次。“我们知道”、“你们就知道”、“我们就知道”这样的短语一次又一次地出现。

希腊语比汉语精确得多,在我们的中文圣经中,有几个不同的希腊语动词都被翻译成了“知道”,但一般来说,它们的意思有不同的细微差别。

有时候约翰会使用动词ginoskw,这个希腊语词的意思是通过发现或体验来知道。比如说,你知道烤箱是热的,是因为你刚刚碰到了它,发现了这个令你痛苦的事实。

有时候约翰用希腊语动词oida来表示知道,它的意思是已经向你显明了一个事情,所以你就知道了。你妈妈告诉你不要碰烤箱,因为它很热。你可以通过妈妈的提醒来知道这个事实,这就是oida这个希腊语词所表达的“知道”;但你也可以去触摸它,通过个人的经历而不是别人提供的信息来知道,那就是希腊语词ginoskw所表达的意思。

使徒约翰会根据上下文从一个动词转换到另一个动词。不管你是不是学过希腊语,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就是在约翰一书第五章,使徒约翰要从这些早期信徒和我们的心中除去所有的疑惑。有些真理他想让我们知道,让我们确定,让我们确信;有些真理是从经历中知道的,而有些真理是因为神这么说才知道的。如果你想给第五章设立一个标题,那么“毫不疑惑”这个标题会非常恰当。

约翰想要确定的第一个真理是:作一个基督徒意味着什么,也就是说我们到底是谁。

最近我经常出差,有件事我一想起来就忍不住要笑。我读到一篇文章,说从丹佛起飞的大量预订航班被取消了。有一个疲惫不堪的机票工作人员正在重新预订一长串的机票。突然,一位愤怒的乘客挤到队伍的最前面,啪地一声把他的机票扔在柜台上说:“我必须坐这班飞机,而且必须是头等舱!”

“很抱歉,先生。”那个工作人员回答说:“我很乐意帮助你,但我得先照顾这些人。”这个乘客问道(他的声音大得每个人都能听见):“你知道我是谁吗?”这位工作人员毫不犹豫地微笑着,拿起麦克风说:“各位乘客请注意,这里有一位乘客不知道自己是谁。他问我是不是知道,我真不知道。如果有人知道,请到柜台前来协助一下。谢谢!”这位男士走开了,大厅里的人们爆发出热烈的掌声。[2]

说实话,我们都在问同样的问题,但让我们这个世界感到最沮丧的,是对这个问题没有答案:我们到底是谁?我们属于谁?

使徒约翰不想让我们对这两个问题有任何疑惑或者是不理解,所以他就从我们所说的家庭亲属关系来开始他的论述。

 

第一,我们的家庭亲属关系。

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约翰一书第五章,约翰一书5:1的前半部分说:

凡信耶稣是基督的,都是从神而生……

如果你理解了这些动词的时态,你就知道约翰是在说:一直相信耶稣是基督的人,说明他们是由神而生的。[3]他们属于神的家,在属灵上他们是从神而生的。这种属灵生命的证据,就是他们信耶稣是基督。相信意味着信任;相信耶稣是基督,就意味着你相信耶稣不仅仅是个人,祂还是神,是受膏的弥赛亚。

弟兄姊妹们,除非你靠着信心相信耶稣是谁,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你是谁。

在一篇名为“我们未来服事神的人不可思议的信念”的文章中,提供了对几个主要教派神学院的调查结果:

  1. 你相信身体的复活吗?54%的人说不相信。
  2. 你相信基督是童贞女所生的吗?56%的人说不相信。
  3. 你相信基督的神性吗?89%的人说不相信。
  4. 你相信基督会再来吗?99%的人说不相信。

真正令人不安的是,这个调查是在1961年进行的。[4]

约翰实际上超越了某个教派的信条,我想让大家注意的是,约翰使用了动词的现在时态:耶稣是基督!不是说祂只是过去是基督,而是说即使是现在、今天,耶稣依然是基督。这暗示了耶稣是复活后的基督。你可以在这句话的“”这个字上画一个圈,来强调耶稣的身份:耶稣基督

弟兄姊妹们,你之所以在基督里有永恒不变的身份,是因为耶稣永恒不变的弥赛亚身份。[5]使徒约翰是在说:我不希望你怀疑你在这个永恒家庭中的亲属关系。

现在请大家注意约翰提到我们的家庭团契。

 

第二,我们的家庭团契。

现在请看第1节的后半部分:

凡爱生他之神的,也必爱从神生的。

这是显而易见的,对吗?如果你爱神,你自然也会爱神的儿女。如果你和天父有相交的关系,你就会想和天父的家庭成员有相交的关系。

耶稣基督早前曾对祂的门徒们说过:“世人怎么知道你们是我的门徒呢?不是看你们每天祷告多少次、能背诵多少经文、每周去几次教会,他们真的不会在意这些事情的;实际上世界上有很多其他的宗教信徒聚会比你们还频繁、花的功夫比你们要多得多。世人想看看基督徒有什么独特之处。耶稣说:“你们若有彼此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约翰福音13:35)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那位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泰迪斯在给罗马皇帝的信中,所提到的基督徒的显著特征。不认识神的罗马皇帝朱利安(Julian),在公元四世纪描述基督徒时这样写道:“他们的老师给他们灌输了一种观念,那就是他们都是彼此相关联的。”

他们确实认为自己是同一个大家庭的成员。这不是相容性的问题,这是家谱的问题,我们都是兄弟姐妹,重生在神的大家庭中,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如此的不同。

上周,我们刚刚为新教会成员开设了一个全新的课程,这是我教过的最大的课程之一。我们看了看,这些新成员至少有一百人,他们有的在十个月前就开始来我们教会聚会了,有些人是在六周前开始的。这些人来自世界各地,很多人是在我们教会门前这条路上曾经开车经过,发现了我们教会,一开始他们以为我们是一所大学。有些人是在网上搜到我们的,还有一些人是通过听广播知道我们的,不过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受到朋友和家人的邀请来的。

我做了一个调查,这些新成员来自不同的背景。他们来自加利福尼亚、宾夕法尼亚、明尼苏达、中国、西非、乌克兰、德克萨斯等等这些地方。那么我们彼此之间以后怎么相处呢?

在使徒行传第十一章,看看早期的安提阿教会是很有意思的,跟随耶稣的人正是在那里最早被称为基督徒的。这座城市的教会是由不同的族群、教育背景、社会和种族背景的人建立和带领的。

使徒行传11:21说:主与他们同在。使徒们从耶路撒冷差派巴拿巴去看看这个新教会,第23节说:他到了那里,看见神所赐的恩……使徒保罗后来写信给以弗所教会时说:我既然听见你们对主耶稣有信心,对众圣徒有爱心……(以弗所书1:15,和合本修订版)

  1. 真正的教会不会只向一个社会阶层敞开大门;
  2. 教会不会只关注一个年龄段的人;
  3. 教会不会只追求一种社会人员结构;
  4. 教会不能只接受一个种族或民族背景。

要是那样的话,那就不是教会了,那是神的恩典的耻辱!那也不是福音。神恩典的福音是在多样性中产生和谐的。这不是个统一的问题,而是纯正教义中的合一原则(提多书1:9)。事实上,人们并不认为教会是种族的混合体,而是相信教会创造了一个新的族群。在这里的人们是被拣选的族类,是有君尊的祭司,是圣洁的国度,是属神的子民,要叫你们宣扬那召你们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得前书2:9)。

我们因着信被平等地联结在一起,在基督里成为兄弟姐妹。在基督里,我们不仅分享一个家庭的亲属关系,我们还要显明一个家庭的团契。如果你真的爱父神,你也会爱祂的儿女,不管他们是谁,是从哪里来的。

在这封信中,使徒约翰强调了神家庭中爱的这一特点。在第二章他写道:爱弟兄的,就是住在光明中(约翰一书2:10)。在第三章他写道:从此就显出谁是神的儿女,谁是魔鬼的儿女。凡不行义的就不属神,不爱弟兄的也是如此(约翰一书3:10)。在第四章他说: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4:20)。在这一章他还劝勉教会说: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4:7)。

生活在二世纪的罗马律师米努卡斯·费利克斯(Minucuis Felix),写了一篇关于基督徒的文章。他带着困惑的心情这样写道:“他们彼此并不认识,但他们却彼此相爱。”

你没有发现这是真的吗?你在飞机上、在工作中、在出差的时候遇到一个人,虽然你不认识他,但当你发现他是个基督徒时,你马上就感觉有直接的亲属关系,心里感觉特别亲切,是不是这样?

现在使徒约翰要把话题转到下一个阶段,不过他仍然在谈家庭的团契。请看第2节:

我们若爱神,又遵守他的诫命,从此就知道我们爱神的儿女。

你可能认为他会这样写:“当我们爱神的儿女时,我们就知道我们是爱神的。”但约翰没有这样写,他说:“我们若爱神,从此就知道我们爱神的儿女。”这不是个笔误。约翰告诉我们,我们的家庭团契关系是画了一个大圆圈:我们爱神,是通过我们彼此相爱来证明的;我们彼此相爱,是通过我们爱神来证明的。

使徒约翰还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他说:就像你们彼此不相爱就不能爱神一样,如果你们不爱神,你们就肯定不能彼此相爱。[6]

这是神的爱和彼此相爱的一个完整循环,而这种爱的循环正是我们彼此相处的方式。

这就是我们的家庭亲属关系,这就是我们的家庭团契。紧接着约翰要提醒我们……

 

第三,我们的家庭管理。

现在请看第2-3节:

我们若爱神,又遵守他的诫命,从此就知道我们爱神的儿女。我们遵守神的诫命,这就是爱他了……

这里的“诫命”并不是指摩西十诫,也不是指旧约圣经中特别给以色列人的那些诫命。“诫命”这个词被广泛地用作指神的话语。事实上,我们的主甚至把祂的教导定义为一条新的诫命(约翰福音15:10)。[7]

我希望大家注意一下约翰在这里所说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神的诫命,那些适用于新约信徒的诫命。他在第2节说我们要遵守诫命,“遵守”这个词的意思是去实践它们。

然后约翰在第3节说,爱神是由我们遵守神的诫命的方式来证明的,而这里使用的动词和之前的“遵守”是不一样的,它具有守望的内涵,就是小心地把诫命当作珍贵的宝贝来保护。[8]但在我们中文和合本圣经中,这两个词都翻译为“遵守”。中文标准译本做了一个区分,把第2节中的“遵守”翻译为“遵行”,第3节的那个动词翻译为“遵守”。

有一位作者写道,第一个动词“遵守”,也就是中文标准译本翻译为“遵行”的这个词,与行为有关;而第二个动词“遵守”,则与我们的内心态度有关。[9]

我们小心地管理着神话语的这个宝藏。我们也知道父神命令我们、指教我们、禁止我们、引导我们,都是因为祂爱我们。有位作家说:神的命令不是拖累我们的负担,而是帮助我们飞翔的翅膀。[10]而这正是使徒约翰在这里给出的结论,请大家注意第3节的最后部分:并且他的诫命不是难守的

难守的”这个词,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沉重的负担。[11]使徒保罗在临别前警告以弗所的长老时说:“我去之后必有凶暴的豺狼进入你们中间,不爱惜羊群。”(使徒行传20:29),这里翻译为“凶暴的”的这个词,与“难守的”这个词是同一个希腊语词。主耶稣在描述法利赛人给犹太人带来沉重的律法负担时,也用了同一个词:“他们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人的肩上,但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马太福音23:4)[12]

有人会说:如果你想讨神的喜悦,你就要挑起这个沉重的负担。现在有很多人都是这么认为的。你是耶稣的跟随者吗?那就很辛苦了,要做这个、做那个,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说实话,祂是世界上最让人扫兴的了。

基督信仰真是这样吗?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吗?事实恰恰相反。

没有什么比良心的罪责感更沉重的负担了,没有什么比被残暴的罪恶所奴役更让人痛苦的了。主耶稣在约翰福音8:32应许说:“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而不是把我们拖垮。耶稣在马太福音11:28-30说:

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我的轭是容易的,什么意思?

在主耶稣那个时代,人们会给牛戴上木头做的轭,让它犁地拉车。但首先,牛会被带到一个熟练的木匠那里,木匠会仔细测量牛的肩膀和脖子的相关尺寸。在做好轭以后,再用砂纸把这个轭细细地打磨,使它非常光滑。然后再试着把轭套在牛身上,仔细调整以便它能很好地适合这头牛,这样它就不会刺伤牛的脖子,也不会因为左右肩膀负重不均匀而对牛造成伤害。[13]

大家都知道耶稣是个木匠,有一种说法,说耶稣制作的轭,是整个加利利地区质量最好的。这一点我们不能确定,但是我们确实有殉道士贾斯汀(Justin)留下的一个记录,他是二世纪在加利利的一个教会领袖。他说当地的农民仍然在使用耶稣基督早在75年前制作的一个轭。

圣经学者威廉·巴克莱(William Barclay)写道:在耶稣还在作木匠的时候,你可能会在耶稣的店铺门上看到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我的轭很合身。”这就是耶稣说那句话的意思。耶稣的轭是定制的,是按照个人的需要设计的,不是要给我们带来负担,而是在我们艰难地面对生活挑战的时候,建立我们的信心。

耶稣还说:“我的担子是轻省的。”

只有当我们相信父神只把我们所能背负的放在我们肩上时,我们才会感觉担子是轻省的。作为回应,当我们爱神时;作为回应,当我们被那些彼此相爱的人所包围时,最沉重的负担也会变得轻松了。

基督徒的生活不是累赘,因为我们与父神的亲属关系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团契关系,就使得神对我们的要求成为我们的喜乐。这并不意味着神的要求就变得容易了,虽然有时候是这样,但至少这会带来改变和信心的成长,这一切的基础是基督坚定的爱。

克雷格·巴恩斯(Craig Barnes)是一个牧师和创作多年的作家,他写道:

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做牧师的父亲有一天带回来一个12岁的男孩,他的名字叫罗杰(Roger),他的父母刚刚死于吸毒过量。由于没有亲戚来照顾罗杰,所以我的家人决定收养他,把他当作自己的儿子来抚养。

刚开始,罗杰很难适应他的新家,这是一个没有吸海洛因成瘾的环境。每天我都听到父母好几次对罗杰说:

“不,不,我们家不是这样的。”

“不,不,你不需要尖叫或打仗来得到你想要的。”

“不,不,罗杰,我们希望你对我们家表示尊敬。”

慢慢的,罗杰开始改变了。

克雷格·巴恩斯(Craig Barnes)提出了以下观点:罗杰为了成为我们家庭的一员,必须做出所有这些改变吗?不是。罗杰能成为我们这个家庭的一部分,就是因为我父母的恩慈。那么,他是否因为是家里的一员而不得不做很多艰苦的工作呢?你肯定知道,是这样的。对他来说改变很难,他所知道的一切都与我们不同,他必须努力去改变。但他因为得到的难以置信的爱和恩典而产生的感恩之情,激励着他不断地去改变。

圣灵已经让你成为神家中的一员,你现在是不是有很多艰难的事情要做呢?当然,但这不是为了成为神的儿女才去做这些的,你是因神的恩典而成为祂的儿女的,因为你相信了基督。在成为神家中的一员后,现在你有很多工作要做。而当你退回到你原来罪恶的老路时,圣灵会常常责备你:“不,不,在我们家里不可以这样做。”[14]

 

在讲解了这三节经文后,在结束今天的内容前,我想再读一遍希腊哲学家亚里斯泰迪斯在《基督信仰的辩护》这本书中的这段话,我在一开始的时候读过了。现在当我再读这段话的时候,大家可以想象使徒约翰的话是如何在早期教会变成了现实,也思考一下我们应该如何祷告,使这些也能在我们今天的教会变成现实。

亚里斯泰迪斯写道:

基督徒通过他们对其他人的爱来说服别人成为基督徒,当他们信主后,基督徒就称呼他们为弟兄,与其他基督徒没有任何分别。他们中间若有人贫困没有吃的,他们就禁食两三天,把省出来的送给那穷乏的人。他们遵守他们弥赛亚的诫命,在生活中诚实、审慎,他们为自己的饮食来赞美神、称谢祂。这就是基督徒的法则,这就是他们的生活方式。

这就是约翰一书5:1-3的总结。我们要用无法否认的证据来为基督信仰辩护,就是:

  1. 第一,基督徒在信心中对基督的回应;
  2. 第二,基督徒之间彼此相爱;
  3. 第三,他们存着赞美和感谢的心,来遵守基督的诫命。

但愿这三点说的就是我们:这是我们基督徒的律法,这是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3年9月15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3

版权所有

 

[1] www.earlychristianwritings.com

[2] Steve May, The Story File (Hendrickson Publishers, 2000), p. 246

[3] Adapted from James Montgomery Boice, The Epistles of John (Baker Books, 1979), p. 125

[4] Charles R. Swindoll, The Tale of the Tardy Oxcart (Word Publishing, 1998), p. 480

[5]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224

[6] Adapted from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ume 12 (Regency Reference Library, 1981), p. 348

[7] Robert Lightner, The Epistles of John and Jude (AMG Publishers, 2003), p. 72

[8] John MacArthur, 1-3 John (Moody Publishers, 2007), p. 181

[9] Ibid.

[10] Joel Beeke, The Epistles of John (Evangelical Press, 2003), p. 178

[11] Fritz Rienecker/Cleon Rogers, Linguistic Key to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Regency, 1976), p. 794

[12]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the Epistles of John (Kregel, 3003), p. 160

[13] William Barclay, Matthew: Volume 2 (Westminster Press, 1975), p. 17

[14] Craig Barnes, “The Blessed Trinity” (5-30-99); posted at www.preachingtoday.com/site/utilities/print.html?type= article&id=23702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