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16 - 神是爱

16 - 神是爱

Ref: 1 John 4:7–21

神是爱

心心相印(第七部分)

约翰一书4:7-21

 

亚历山大·斯特劳赫(Alexander Strauch)写了一本书,书名是《以爱引领》(Leading with Love)。这本书的开篇讲述了德怀特·穆迪(Dwight L. Moody)生活中的一个故事。斯特劳赫复述了这个标志性的事件,穆迪邀请亨利·摩尔豪斯(Henry Moorhouse)在穆迪教会每天晚上讲道,连续一周的时间。

让大家感到惊讶的是,摩尔豪斯针对约翰福音3:16这一节经文,连续讲了七次道。穆迪的儿子记录了这种讲道对他父亲的影响。他写道:

他就这一节经文讲了六个晚上。到了第七天晚上,他走上了讲台。大家的眼睛都在盯着他。他说:“亲爱的朋友们,我想找一段新的经文来讲,但找了一整天也没找到比原来这个更好的,所以我们还是回到约翰福音第三章第十六节。”

然后他又说:“整整一个星期,我想告诉你神有多爱你,但是我这笨嘴结舌的人真做不到。如果我能借雅各的天梯,爬到天上去问问侍立在全能者面前的加百列,让他告诉我天父有多么爱这个世界,他会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穆迪后来坦白说:在那之前,我从不知道神有多爱我们。我的心开始融化,他传讲的这一系列道,就是来自遥远国度的信息,像涓涓的溪水流进了我的心,也流进了教会会众的心。穆迪后来说这一系列的信息改变了他的生命。[1]

看来亨利·摩尔豪斯和使徒约翰在这方面有共同之处:他们反复出现的主题就是神的爱。事实上,在使徒约翰的这封信中,这是他第三次谈到“爱”这个主题了,而且从第四章的第7节到这一章结束,约翰还要一次又一次地提到“爱”。在第四章的最后14节经文中,“爱”这个词出现了27次之多!

难怪公元四世纪的教会领袖和神学家奥古斯丁(Augustine)会这样写道:“约翰说了很多话,几乎都与爱有关。”[2]

现在使徒约翰又回到了爱的主题,这并不意味着他没有什么东西可写了,只好重复来重复去的,拼凑着把第五章写完。不是这样的。约翰要做的是,带着我们在“爱”这个主题上更进一步,更深入一些。[3]

使徒约翰在接下来的这14节经文中,很多内容他已经讲过了,不过他在这段经文中提到了一些新的短语和一些关键的想法,是对他之前说过的话的进一步阐述。今天我就要重点讲述这些新的短语和想法。

在约翰一书第四章的最后这一部分经文中,我总结了四个关于爱的陈述。

第一个陈述是……

 

第一,神就是爱(第7-8节)

现在就请看约翰一书第四章7-8节: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

每一个重生的人、从神而生的人,都有能力反映出“爱”这个神的品格和本性,因为神就是爱。使徒约翰再次选择了agape这个词,这里翻译为“爱”。

我们这里先暂停一下,考虑一下这样一个事实:使徒约翰可以从几个不同的希腊语词中来选择“爱”这个词:

  1. 他可以用storge这个词,来表示对家庭的爱,对家庭的情感。

平时你看不到你的叔叔婶婶、姑父姑姑、堂兄堂妹什么的,但也许一年能有一两次见面的机会,当你见到他们的时候,你就会感受到那种家庭的纽带。你可能不一定很喜欢他们,但你会爱他们就像一种家庭成员的爱,对吧?正如一位作家所说:“你会去拜访他们,但你绝不想和他们一起去度假。”

  1. 使徒约翰还可以选择另外一个比较流行的词philia,这个词也翻译为“爱”。

Philia就是我们所说的兄弟之爱。美国的费城(Philadelphia)就是以这个词来命名的,意思是“兄弟之爱的城市”。在座的可能有来自费城的人。Philia是希腊语,意思是温暖、爱和友谊,是使徒约翰那个时代表达爱的最常用的一个词。

有一位希腊学者写道:philia是一种建立在共同的见解、兴趣或品味上的爱。[4]因为相似的生活方式、追求和职业,而把人们亲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相互吸引的爱。

Philia这种爱有一个问题,就是这种爱可以是完全关乎我自己的:我、我、我!可以说,出于philia的这种爱而爱某个人,只是因为他们都对同样的笑话感到很可笑,或者他们喜欢同样的运动或餐馆,或者他们总是彼此迎合对方的想法和愿望,有他(她)在身边真的让人很开心。

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爱只是philia的这种爱,那么他(她)所关注的其实只是他自己。事实上,当他说他爱你的时候,他真正的意思实际上是:“我爱我自己,你让我对自己感觉很好;我想要你在我身边,因为你让我感到很快乐。”

听听那些关于这种爱的音乐吧,都是那种温暖而又模糊的感觉——“我被一种感觉迷住了……我忍不住地爱你。我说不清楚,但就是爱你、爱你、爱你。”这大概就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爱情歌曲。

但你们当中有多少人还记得这些歌词?有一首歌的歌词是:“为什么每当你靠近,鸟儿就会突然出现?就像我一样,它们渴望靠近你。”这是多么美妙的歌词!我们要用喂鸟器来吸引小鸟到我们的后院,但对你来说,每次你靠近的时候,小鸟就会出现……大家想想看这是个什么意境。但谁会愿意爱上一个有鸟围着他转的人呢?[5]每次他来到你家门前,那一大群鸟就跟着来了!这听起来像是恐怖电影。

平时除非开车,否则我从来不会听收音机。但我上周上网听了一下现在的流行歌曲,现在最受欢迎的流行音乐,仍然是那些表达你满足了我、让我很开心之类的爱的歌曲。

Philia的爱可以有好的一面,因为它表达了温暖的情感,表达了有共同兴趣的人之间的友谊。但这并不是那种最深的联结。

使徒约翰反复使用的词是agape。这个词所表达的爱是那种对不可爱的人的爱,是舍己的爱,是由意志形成的联结,再由这种意志来主导爱和情感。

我最近看到一个资料,说在圣经之外的希腊文学中,agape这个词很少出现;而表达性爱、异性的吸引或身体的爱的词eros很常见,希腊语中的epithumia是另一个表达热烈而充满激情的爱的词,和前面说过的storge和philia一样,都是这个世界最喜欢表达爱的词,现在仍然如此。

然而,在新约圣经中,这些都颠倒过来了。eros在新约圣经中一次也没有出现过,storge这个词只出现过几次,philia出现过五十多次,但agape出现了320次之多![6]就像约翰一书第四章,这个词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为什么不呢,约翰在这里写道,神就是爱。

在整个宇宙中,神就是那种忠诚、舍己、谦卑、信实的爱的定义和最好的例证。使徒约翰实际上是在说,神就是agape,神就是爱。神是爱的化身,神爱是因为神就是爱。[7]

但是大家要注意:这对信主的人来说是一个奇妙的真理,但对不信的人来说,这可能也是最经常被滥用和曲解的一个真理。

当你给人讲明他需要基督的福音真理,讲明将来在公义而圣洁的神面前要经历的审判时,他们很可能会说:“哦是这样,但不是说神就是爱吗?圣经里有个地方是这么说的,对吧?神就是爱。”换句话说,神永远也不会审判任何人,地狱不可能真正存在,因为神就是爱。

嗯,没错,神就是爱。使徒约翰在这封信的第一章第5节说:神就是光。这是神的神性的另一个方面。希伯来书的作者写道:“神乃是烈火。”这并不是最受欢迎的十个圣经金句之一,但神就是烈火(希伯来书12:29)。大多数人认为神是温暖的蜡烛,而不是燃烧的烈火。

每一个试图利用圣经来编造出他们自己观点的邪教,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强调神本性的一个方面,或者圣经中的一个关键经文,然后差不多忽略了其他所有经文。[8]

通过仔细学习圣经,我们不仅能看到神的本性和属性的许多方面,而且还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使徒约翰特别想让我们了解神的爱和神的福音之间的关系,神是谁和神做了什么之间的关系。

所以大家看到了,神不仅是爱……

 

第二,神因为爱而受死(第9-11节)。

现在请大家看第9-11节:

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借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 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

  1. 我们前面提到的philia那种爱会说:我爱你,是因为你很像我;
  2. 而agape的爱会说:就算你和我一点儿也不像,我也爱你。
  3. 前面说的storge那种爱会说:我爱你,因为你属于我的家庭;
  4. 但agape的爱会说:我爱你,是想让你成为我家庭的一员。

这就是使徒约翰在之前写的内容上添加的几个关键词或短语。

请注意,第9节中的“”是指父神,祂差自己的独生子到世上来。“”这个词并不意味着耶稣在出生之前就不存在。在希腊文中它是个复合词,是由两个词组成的,一个词是“单一”或“一个”;另一个词的意思是“种类”,指的是唯一性,而不是起源。

所以耶稣是独一无二的,祂是父神唯一的儿子,这意味着没有任何能与上帝之子同等的人,只有祂有资格以肉体的形式来揭示神的本质和神性(歌罗西书第一章)。

关于耶稣的神性,还有另一个词很有意思,就是这个短语:神差遣耶稣。神差遣了祂,这说明耶稣在降生之前就早已存在。[9]

婴儿不是神所差遣的,婴儿在受孕之前并不存在,他们是神的礼物,但不是神差遣来的。昨天是我们第一个孙子的预产期。让我们每个人都遗憾的是,预产期来了又走了。我们现在都在等待着他的诞生,但不是被差遣来的。

耶稣既是生下来的,又是被差遣来的。祂从永恒的过去就已经存在,在祂出生的时候,祂也是被派遣来的。耶稣被差遣来是有目的的。使徒约翰在第10节接着说:

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

亚伯拉罕曾经和他唯一的儿子以撒上了摩利亚山,这个标志性的事件描绘了将来基督心甘情愿所献的祭。神吩咐亚伯拉罕献上他的儿子以撒,以撒是神应许的儿子,神的子民将来要从他而出。以撒顺从了他父亲的旨意。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注意那件事的荣耀,因为在我们的想象中,亚伯拉罕和小男孩以撒在一起的时候,他可能会缠着他爸爸说:“献祭的动物在哪里啊,爸爸?动物在哪里?”他在某个时刻确实问了那个问题,然后亚伯拉罕说:“你就是那个祭物。”然后他抱起他的宝贝儿子,把他放在了祭坛上,对吧?如果你想读一下这个完整的故事,它是记录在创世记上,第21章是以撒出生的故事,第22章就是亚伯拉罕在祭坛上献以撒的故事。

在这个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故事中,我们常常忽略了作为亚伯拉罕独生子的以撒,他愿意听从父亲而受死。人们会忽略一个事实,就是从创世记第21章到第22章之间过去了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此时的以撒已经不再是一个小男孩了,他很可能已经三十多岁了。虽然我不能确定,但我猜以撒很可能与受难的耶稣完全同岁,他预表了将来那位同样愿意在木头祭坛上献上自己生命的耶稣,以便应验神将预备献祭的羔羊的预言。

以撒愿意放弃他的生命,这也是为什么差遣耶稣来的原因。耶稣的死不是一次意外,而是一个约定。[10]耶稣不是作为一个计划失败了的殉道者死的,而是在预定的时间作为得胜者死的。使徒彼得后来在五旬节讲道的时候说:耶稣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被交与人的(使徒行传2:23)。

使徒约翰在第10节的后半部分还特意告诉我们,耶稣被差遣来,是要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里的“挽回祭”这个词,在和合本修订版和中文当代译本中被翻译为“赎罪祭”,在中文标准译本中被翻译为“平息祭”,意思是满足。从神学的角度来说,意思是完全的赎罪祭。[11]

上帝之子满足了圣洁的神对罪人应得的公正审判的要求,就是作为无限的神,通过经历人的死亡来代替他们承担死刑的审判。

对于上帝之子的这个受死、献祭的行为,任何形式的类比都不能说明圣子这个献祭所表达的所有意义。不过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让大家多少能明白一点挽回祭的意义。

我一直记得在一本书中讲的一个故事。在美国中西部发生了一场大火,席卷了大草原,毁坏了很多庄稼和房屋,所经之处一切都荡然无存。有一户人家在很远的地方就看到了烟,没过多久他们就意识到自己躲不过去了,他们实在是无处可逃,无处可躲。然后父亲做了一个决定,他从壁炉里点着了一个火把,点燃了他家周边的田野,因为他知道那片大火很快就会烧到这里,他点燃了他们房子周围很大的一片田野,在大火来临之前把这个区域全部烧光。

然后,他和他的家人呆在他们的家里等候,周围是已经被烧毁的田野。过了没有多久,那道火墙就从远处慢慢向他们逼近了,到了跟前后,再也没有可以燃烧的东西,就在这个农夫点燃的田野边转来转去。然后,那道巨大的火墙就从他们眼前慢慢移开了。

他们终于安全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站在已经被烧毁的土地上。他们所站的那个地方就是他们的挽回祭、赎罪祭或平息祭。它已经经受了大火,满足了它的要求,因此,不能再被大火吞噬了。

你知道你为什么不用再面对神的忿怒和审判了吗?因为你站在基督里,祂就是你的挽回祭或赎罪祭,作为一次为罪献上的祭物,神圣洁的公义已经把祂吞噬了。这样一来,父神公义的愤怒因耶稣的献祭而得以满足,因为你是靠着耶稣基督的信心,所以神对你也得到了满足!

神的儿子为什么要为你和我做这样的事呢?因为祂爱你和我,因为神是爱!

所以神不仅是爱,神不仅因为爱而受死……

 

第三,神所做的就是爱(第12-16节)。

神已经对我们说过了,神也已经为我们做过了,现在神要借着我们做一件事。[12]

请看第12节:

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

使徒约翰很可能是在驳斥他那一代的假教师,他们声称通过特殊的异象亲眼看见了神。[13]而约翰说,这些假教师在撒谎,以便让他们的假教导更具有欺骗性。直到现在都是这样,很多错误教义、邪教、邪教领袖、假宗教等等,都声称从神借着使徒所赐给我们的新约圣经以外的渠道,得到了神新的启示。

但使徒约翰说:“不,不是这样。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即便是象摩西、以赛亚和以西结这些伟大的先知,也是通过神学家所说的神某种形式的显现,或者是某种神的荣耀来遇见神的。[14]

圣父和圣灵选择通过耶稣基督这位圣子来显明祂们自己。耶稣是神性的本体,是不能看见的神的像(歌罗西书1:15)。这就是使徒约翰想说的:因为从来没有人见过父神,因为耶稣基督暂时再也看不见了,所以除非基督徒们把神的爱显明出来,否则人们将无法看到神的爱。[15]

约翰在第12节说: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这不是说我们就已经完全了、完满了,还没有;这意味着神的爱在我们里面、通过我们得以完全或成全,也就是说,神的爱得以完全,它是在我们里面、通过我们得以完全或成全的。

有一位作者是这样说的:当神的儿女彼此相爱时,神的爱就会借着基督徒的相交而变得真实、具体、有形有体。[16]世上的人就会看到神的爱是什么。

每当基督徒拒绝这个世界对爱的定义,也就是爱都是关乎我自己的,都是为了满足我的需求,都是关乎我的计划和我的愿望;每当基督徒反对这样的爱,展现出舍己、谦卑、忠诚的agape的爱,也就是神的爱,世人就会直观地知道他们看到了来自另一个世界的爱,是一个来源不同的爱。

事实上,请大家注意,第17节结尾部分有一个很重要的暗示。第17节说:

因为他如何,我们在这世上也如何。

这句话暗示说:神通过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工作。你看不到风,但你可以看到风的存在所带来的影响。你看不到神,但你能看到神存在所带来的影响,这就被称为神的大爱。[17]

使徒约翰讲了三个关于爱的陈述了:第一,神是爱;第二,神因为爱而受死;第三,神所做的就是爱。

 

第四,神所要的就是爱(第19-21节)。

请看第19节:

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

神希望我们去爱,因为祂先爱了我们。另外,这个短语也揭示了拣选的奥秘。我们爱,因为神先爱了我们。我们与神的爱的关系始于神,一开始我们和神没有这种爱的关系,而且也不可能有,因为我们过去死在过犯罪恶之中(以弗所书2:1)。

一个死去的人还会爱吗?当然不会。死人还能喝活水吗?当然不能。死人还能领受生命的粮吗?当然不会。

这首先需要父神以恩典和至高的怜悯来对待我们,我们才能生发赐给我们生命的信心。我们的眼睛被信心的礼物打开,然后我们认识到我们的罪和我们对救主的需要,我们的意志才能回应天父恩慈的旨意,对耶稣说“是”。

这就是神拣选的奥秘。有人问我:“如果我相信拣选,我怎么知道我是不是被神所拣选的呢?”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你对耶稣基督说过“是”吗?你是否只信靠神的儿子来拯救你?如果是,那就太好了,你是被神所拣选的!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2:3说:“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没有能说耶稣是主的。

只有藉着圣灵的工作,人才能真正在基督的十字架工作中找到满足。我遇到过很多人,他们不满足于耶稣对他们的救恩,肯定还需要点别的东西。但对于那些满足于基督救赎的人,使徒约翰在第17节写道,就没有必要害怕神将来的审判。为什么呢?约翰在第18节说:因为你在神的爱里;你既被神所爱,作为回应你也爱神(第19节)。

对于救赎,我们不能理解神的那一面,那要回到永恒的过去和神的心意;但我们可以理解这个过程中人的这一面。耶稣在马可福音8:34说“若有人要跟从我”,这是一个邀请,藉着神的恩典和祂首先对你的爱,你回应了这个邀请。

耶稣在约翰福音6:37节说:

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

穆迪(D. L. Moody)牧师把这个问题简化得相当巧妙,他说世界被分为两大阵营:“愿意的”和“不愿意的”。那么,你属于哪一个阵营呢?

对于那些说“我们是因着神的恩典而属神的,对神所赐给我们的信心来回应、信靠基督”的人,约翰现在对这些人说:“那就照着去行吧,把神的品性活出来。”

他在第20-21节说:

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所受的命令。

也就是说,这就是神对我们的要求:爱神的人也要爱弟兄。

agape的爱、舍己的爱不仅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责任。[18]

我们前面提到的storge那种家人的爱会说:如果你属于我的家庭,我就爱你;而agape的爱会说:就算你不是我的家人我也爱你,我要把你当做我的家人。

philia的那种友谊之爱会说:我爱你,是因为你很像我;但agape的爱会说:就算你一点也不像我,我也爱你。

异性互相吸引的那种eros的爱会说:我爱你,因为你满足了我的需要,让我心跳加速;而agape的爱会说:我爱你,只要我的心还跳动去满足你的需要,我就全心全意地爱你。

  1. 这是神的爱。
  2. 这是神的本性。
  3. 这是神的恩典。
  4. 这就是神的福音。

 

被称为英国圣诗之父的艾萨克·瓦茨(Isaac Watts),在三百年前发表了一首赞美诗《主在十架》(Alas! And Did My Savior Bleed),对这个爱做了很好的总结。歌中唱道:

我主为何流出宝血,愿意忍受死亡,

甘愿代替卑微的我,遍历痛苦悲怆?

救主是否为我罪愆,被钉十架受害?

无限慈怜,无限恩典,无穷无边的爱。

这就是使徒约翰关于爱的四个陈述:

  1. 神是爱;
  2. 神因为爱而受死;
  3. 神所做的就是爱;
  4. 神所要的就是爱,就是那些说认识神、耶稣是他们救主的人,要彼此相爱。

艾萨克·瓦茨在另一首赞美诗《我每静念那十字架》(When I Survey the Wondrous Cross)中写道:

假若宇宙都归我手,

尽以奉主仍觉可羞;

爱既如此奇妙深厚,

当得我心、我命、所有。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3年6月23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3

版权所有

 

[1] Adapted from Challie.com

[2] Quoted in Sam Gordon, Living in the Light: 1,2, 3 John (Ambassador, 2001), p. 156

[3] Adapted from Warren W. Wiersbe, First John: Be Real (David C Cook, 1972), p. 137

[4] Adapted from Leon Morris, Testaments of Love (Eerdmans, 1981), p. 118

[5] Steve May, The Story File, quoting Dave Barry, “Book of Bad Songs.” (Hendrickson Publishers, 2000), p. 199

[6] Herschel H. Hobbs, The Epistles of John (Thomas Nelson, 1983), p. 107

[7] Gordon, p. 155

[8] Adapted from Hobbs, p. 109

[9] Gordon, p. 159

[10] Gordon, p. 161

[11] Hiebert, p. 203

[12] Adapted from Gordon, p. 163

[13] Bruce B. Barton, Life Application Bible: 1, 2 & 3 John (Tyndale, 1998), p. 94

[14] Roy L. Laurin, First John: Life At its Best (Kregel, 1987), p. 156

[15] Adapted from MacArthur, p. 168

[16] Hobbs, p. 112

[17] Adapted from John Phillips, Exploring the Epistles of John (Kregel, 2003), p. 143

[18] Laurin, p. 162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