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14 - 解决怀疑的问题

14 - 解决怀疑的问题

Ref: 1 John 3:19–23

解决怀疑的问题

心心相印(第五部分)

约翰一书3:19-23

 

在阿道夫·希特勒(Adolph Hitler)的统治下,德国开始寻求统治世界,而丘吉尔(Churchill)的警告多年来一直被忽视。英国采取了孤立主义的姿态,对希特勒的计划视而不见,希望自己能平安无事。

当然,温斯顿·丘吉尔在议会中猛烈抨击说,英国已经陷入困境,希特勒的胃口没法得到满足。丘吉尔经常被人高声打断,许多人认为他是在夸大事实以便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后来丘吉尔被选为首相,当他搬进唐宁街10号的首相官邸后,一切都变了。

和平时期的政策已经结束,政治上天真的态度就此打住了。在此之前,唐宁街10号一直是一个舒适的私人住所,一切都很平顺、安静,只要铃声一响信使就随叫随到。那里的衣帽间里有干净的毛巾和象牙刷,一切都在提醒这里的居民,他们是在一个伟大帝国的中心工作,在这个帝国里,匆匆忙忙是有失尊严的。

但后来一切都变了。邱吉尔像帆船比赛时的一场夏日风暴一样来到了这里,引发一片混乱。铃声不断响起,各种颜色的电话被安装在唐宁街10号的每一个角落,新首相从他的内阁室、他的卧室甚至他的浴室里不断地发出没完没了的指令,差不多几分钟内就会得到答复。工作人员一大早就开始工作,一直到半夜才能休息。他的一位职员后来写道:“直到那时大家才意识到,我们正处于战争状态。”[1]

当然,丘吉尔是出于神的眷佑才被选为首相,他及时地拯救了英国,或许还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以免落入希特勒之手。

 

使徒保罗似乎也有类似的经历,在写给以弗所教会的信中,他用战争的语言对他们所说的话,要么很多基督徒不相信,要么就被完全忽视了。这会给我们自己带来危险。

保罗提醒我们,既然我们在与我们信仰的敌人、福音和我们使命的敌人作战,我们就应该穿上我们属灵的全副军装,拿起信心的盾牌,使我们能抵挡那恶者的火箭(以弗所书6:16)。

保罗暗示说,那恶者每天都会造出新的火箭,射向信徒,他瞄准的目标主要是在思想领域,基督徒的心思意念。所以基督徒每天都必须藉着神活泼的话语来争战,心意更新而改变。只有那些知道自己是在与世上的试探、肉体和魔鬼争战的基督徒,才能站立得稳。

撒但攻击的目标是神的荣耀、对基督的敬拜、信徒与主和其他信徒的交通,以及向不信的人有效地传扬福音,这些都是撒但攻击的目标。那么,撒但希望怎么阻止基督徒敬拜基督、与基督的相交、忠心服侍他的主呢?怎么阻止基督徒以自己的生命来见证基督就是真理、道路和生命呢?

撒但攻击信徒所使用的一个主要武器就是怀疑和不确定。疑心重重、游移不定的基督徒,是毫无战斗力的士兵。所以,撒但会经常攻击我们对福音的确信、我们得救的确信和我们在基督里的确据,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辛克莱·弗格森(Sinclair Ferguson)在其名为《仅凭恩典》(By Grace Alone)的书中,列举了几个撒但向基督徒发射的火箭。有一种火箭的名字是“神与你为敌”,换句话说就是:“神根本就不在你这边……”当你看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你怎么能相信祂真的关心你、爱你呢?神实际上是与你为敌的。

另一种火箭的名字是:“你真的无法得救,因为你一直在犯罪。”也就是说:“当你一直犯罪得罪神的时候,你怎么能真正属于神呢?”我的意思是说,当你一直在犯罪的时候,你怎么能相信神会要你呢?

紧随着这两个火箭之后的,是另一款名为“复仇”的火箭。也就是说,神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来报应你的。[2]这种火箭会让你觉得,神可能会通过各种方式来报应你,比如不应允你的祷告、让你在工作上遇到问题、让你的健康出现什么状况、在经济上或人际关系上出现麻烦等等,这些都可能是神对你不满的表现形式。此外,它会让你觉得一个真正的基督徒绝不会做你做的那件事、想你想的那个事、说你说过的那句话……然后你会得出一个结论:你肯定不是基督徒。

清教徒改革宗神学院(Puritan Reformed Seminary)的校长,在他写的圣经注释书中写到:“在信心、爱心和顺服上的失败,常常使我们怀疑:我真的是一个基督徒吗?”[3]

这实际上是撒但战争策略的一部分,再加上我们自己堕落的肉体和整个世俗世界体系的试探,它们会彼此合作,给我们带来各种挑战。

弟兄姊妹们要记住,撒但和这个世界体系实际上有一个代理在工作,是个叛徒,就是我们自己的肉体,我们堕落的人性,我们堕落的心思意念,还有我们堕落的情感。我们这个堕落的肉体在反对我们,要我们与叛逆的敌人合作,就像使徒保罗在罗马书7:18所说的:在我的肉体之中,没有良善。这就是为什么使徒保罗渴望从他死亡的身体、他败坏的肉体中得到解脱的原因,为此他从内心发出了这样的悲叹:

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马书7:24)

这些火箭在基督徒的心中留下了印记,带来了失望、沮丧、游移不定和笼罩整个生命的怀疑,他们开始怀疑神的爱,怀疑神的眷佑,怀疑神的赦免,也因此怀疑自己的救恩,实际上会让基督徒在游移不定中蹒跚。也可以这么说,会把基督徒困在他的战壕里,而不是在神面前欢欢喜喜地打那美好的仗,为所信的道奔跑前方的赛道。

所以怀疑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此时使徒约翰就好像停下了他的思绪,像是做了一个补充,说:“我们需要花点时间来谈谈我们的心,我们的心随时都准备好要责备我们!”然后他就向我们揭示了怀疑的三个危险特征,一旦我们明白了,就会大大减少怀疑对我们的破坏力。

 

在约翰一书第三章接下来的几节经文中,我想向大家解释一下怀疑的这三个危险特征,以及神教导我们的三种回击方式。

怀疑的第一个危险特征是:怀疑会让你紧盯着你个人的缺点。

现在请看约翰一书3:19-20:

从此就知道我们是属真理的,并且我们的心在神面前可以安稳。(请注意下面这句话)我们的心若责备我们,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

就在之前的第18节,约翰是以温柔的话语开始的:小子们哪。所以他是在给基督徒写信。他刚刚结束了对我们的挑战,要我们彼此相爱;而且不仅仅是口头上的,也要用生命去爱。约翰在谈论杀人、仇恨和冷漠方面的罪时,给我们带来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但随后他话锋一转,就好像预计到每个基督徒都会感到有些困惑:因为我没有像我应该做的那样去爱别人,因为我的冷漠甚至仇恨,乃至真的到了杀人的地步,为此而深感罪疚,那么我怎样才能成为基督徒呢?

约翰知道每个诚实的基督徒都能感受到撒但的火箭的挑战,这会给那些真正信主的人心里打上一个问号。约翰马上就预料到了这一点,所以在接下来的几节经文中,约翰就要围绕着“确信”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第19节这句话,可以翻译为:我们在神面前心里有确信。“确信”这个词的意思是使人信服,让人安心。[4]

约翰的愿望不是制造怀疑,而是解决怀疑的问题。他知道我们的心随时准备加入敌人来责备我们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他在第20节中提到我们的心在责备我们。事实上,希腊语中的“心”这个词(kardia),后来衍生出了英语中研究心脏的医学词汇:心脏病学(cardiology)。

对约翰那个时代的人来说,“心”指的是一个人的良心所在,[5]是产生人的道德观的地方。约翰在这里使用的“责备”这个词,字面意思是“知道某件事反对某个人”。[6]

这句话只出现在另一封新约书信中,在保罗写给加拉太教会的信中,他说他必须当面质问彼得,因为他言行不一,对外邦信徒不友善。保罗说彼得“有可责之处”(加拉太书2:11),用的就是这个词。换句话说,保罗知道彼得做错了什么,彼得需要接受质问。

约翰在这里说,你的良心知道一些关于你的事并且责备你。我们也的确知道,我们比任何其他人都更了解自己。[7]这是件好事,不是吗?

法国哲学家蒙田(Montaign)曾经说过:如果我们内心的想法全部被公开出来,那我们每个人在一生中至少应该被绞死十次。[8]说实话,他太保守了!实际上,基督徒敏感的良心很容易责备他们,以至于他们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基督徒。[9]

请大家注意约翰在第20节所说的:神比我们的心大,一切事没有不知道的。

这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反击:神已经知道了!撒但会通过你的良心向你射出一支火箭,它会提供一些关于你的真实情况,所以就承认了吧、认罪吧,承认自己的罪本来没有什么不对,应该这样做,但敌人其实是想让你的良心走得更远一些:不断地责备你,以至于你开始对自己的信仰心生疑问。对这个火箭的回击就是:提醒他神早就知道了!神是无所不知的。

当神拯救你的时候,祂就已经知道你最坏的一面了,神是无所不知的。你有没有想过:神从来都不需要学什么,因为祂什么都知道了。也就是说,没有哪句闲言碎语可以告诉祂一件祂不知道的事情,你的任何行动都不能让祂吃惊。任何敌人都挖不出不利于你的消息,神知道你昨天在哪里,祂知道你上周做了什么,祂知道你明天打算干什么,祂知道你现在在想什么;神知道你的过去、你的现在和你的将来。[10]

神的无所不知,一方面会让我们知罪,没有什么能瞒过祂,所以会督促我们去与神和好;另一方面,神的无所不知会带给我们确信,我们的良心不能再因为某件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替我们偿付代价的事情而责备我们。全知的神比我们的良心更大,祂已经知道了所有的事情。

约翰在这里并不是说,神淡化了我们的罪,或者对我们罪恶的心轻描淡写。约翰在这里没有说,不管我们的良心如何责备我们,都不要去理会它,良心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都不是约翰的意思。

怀疑会让我们紧盯着我们个人的缺点,这是怀疑的第一个危险特征。针对怀疑的这个特征的解决办法,不是弱化我们的堕落或者淡化我们的罪恶;解决的办法应该是承认和悔改我们的罪,然后记住这个奇妙而鼓舞人心的事实:神已经知道我们的罪了,这就是最好的反击。

因此,我们的未来不是、也永远不会处于危险之中。因为基督——我们的救主已经赦免了祂已经知道的、我们需要被赦免的所有罪。

这就是怀疑的第一个危险特征:怀疑会让我们紧盯着我们个人的缺点不放,而且永无休止、没完没了,让你彻底失去信心。

 

怀疑的第二个危险特征:怀疑助长了你属灵上的不确定性。

怀疑会让你想:“你看,你最期待的事情就是神会垂听你的祷告,对吧?但事实上,神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你在祂面前祷告。你以为你是谁?我是说,看看你这一周过得怎么样就知道了!你怎么还好意思去祷告呢?”

约翰实际上是在说,每当基督徒在处理良心的问题时,如果意识到这些问题神其实早已知道,而且因为耶稣基督的救赎已经被赦免了,那么不确定就变成了确信。

请看约翰在第21节所说的: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的心若不责备我们,就可以向神坦然无惧了。

我们就可以在神面前有十足的确信了,就像希伯来书4:16说的:我们只管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

你没有因为自己的不配就逃避了神,因为基督的赎罪牺牲神就接纳了你,接纳你成为神所爱的人。撒但会说:神肯定对你不感兴趣,我们的反击是:神已经邀请了我。

这里的“坦然无惧”这个短语,对我们会是一个很有帮助的提醒。这个短语在2:28曾经出现过一次:这样,他若显现,我们就可以坦然无惧

我们在学习那节经文的时候,花了些时间来定义这个希腊词的意思。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这个词在古代是指坦率的讲话,常用于政治领域,候选人会坦率地讲话,通常被翻译成“公开演讲”。到了公元一世纪,这个词常常用来指“坦诚”或“坦率”,指的是在伦理或道德上公开、透明、没有隐藏。

这种接近神的信心,不是基于持续参加主日敬拜的高出勤率,或者完美的驾驶记录,或者每天不间断的灵修;这里的“坦然无惧”,是在神面前完全敞开自己,毫不隐藏。

约翰是在说,你在处理自己良心的问题时,你没有躲避神,而是向神敞开你的心和生命,接受祂的检查和对你的洁净。然后你就会发现,你在神面前的坦然无惧,会随着在神面前越来越诚实而得以增长;而你对神的怀疑,也会随着你在神面前越来越敞开自己而得以减少。

我们向神坦然无惧,不是因为那一天我们诸事顺利,或者过了一个得胜的星期;我们的坦然无惧,我们的敞开是建立在基督的饶恕、赎罪和中保的工作基础之上,还有天父对我们的邀请,让我们可以随时来到祂面前。

撒但的攻击会让我们产生怀疑,因为你不配与神说话。对此我们的反攻是:神知道关于我的一切,是祂让我能够来到祂的面前。

我喜欢尤金·彼得森(Eugene Peterson)对这节经文的复述方式,这完全符合约翰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神比我们忧虑的心更大,比我们自己更知道我们,所以朋友们,一旦这个问题得到解决,我们就不再指责或谴责自己,我们在神面前就可以放胆,得以自由。

 

撒但射出的这支怀疑的火箭,会助长人属灵的不确定性,魔鬼对此还嫌不够,为了保险起见他经常会再补上一刀:“好吧,你都已经认罪了,与神恢复了关系,你的良心此刻也不责备你了,那就去向神祷告吧,不过你永远也得不到你想要的,祂永远不会应允你的祷告。事实上,祂可能根本就没垂听。”

现在请看第22节:

并且我们一切所求的,就从他得着;因为我们遵守他的命令,行他所喜悦的事。

乍一看,这似乎是我们与神的宗教交易:我们做祂希望我们做的事,然后祂就给我们想要的一切。[11]如果这是真的,我们为基督而活的动机就变成了一种自私,甚至是贪婪,神就变成了某种宇宙糖果店的店员,给所有遵守律法的基督徒分发糖果,把不好的东西分发给那些不遵守律法的基督徒。

如果你把这个经文与其他关于祷告的经文进行比较,你就会发现,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随着我们与基督关系的成长,我们的梦想、我们的愿望和祷告祈求,开始慢慢向神靠拢;也就是说,我们的梦想和愿望就更多地符合神的本性和旨意,而不是我们自己的。[12]换句话说,我们的祷告就会越来越多地关注神在我们的生活中想要什么,而不是我们自己想要什么。[13]

这正是约翰在这里说的意思。事实上,如果你把这一节经文倒过来看,你就会更接近约翰的意图:“我们若愿意遵守祂的命令,行祂所喜悦的事,那么我们一切所求的,祂就必赐给我们。”也就是说,无论何时我们求什么,只要符合神的命令、合乎神的旨意、蒙神喜悦,神就会赐给我们。

因此,对于身处争战中的信徒而言,祷告不是要知道怎样成就我们的意愿,而是要更好地认识神,使祂的旨意得以成就。[14]所以在你每天祷告时,在每个祷告最后结束的时候,要说:“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我们真的希望神来成就任何祂想成就的事情。

大约200年前的一个清教徒,是这样祷告的:“愿我祷告的事情总是智慧的、谦卑而顺服的,是合乎圣经的,就像基督一样。求你给我坚定的信心,叫我所祈求的从来不会归于无有。因为尽管我不能得着我所求的,但我所得的一定更大、更丰盛,远胜过我所求所想的一切。”[15]

实际情况是,我们的视野常常非常有限,我们天生喜欢舒适,受到时空的局限,记忆也很有限,很容易惧怕未来。然后生活中发生了一些事情,一些我们从来没有向神祈求过的事情发生了,即便是苦难或让我们痛苦的事情,但我们慢慢发现,其实这些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可以使我们长成神儿子的样式。

我们发现司布真(Spurgeon)所说的事实:当我们在神至高主权的海岛上遭遇海难时,恰恰是我们的属灵光景最好的时候。

怀疑会说神根本不关心,怀疑会说神没有垂听,怀疑会说神根本不感兴趣;但我们可以用神自己的话语来对此反击:

  1. 如果天父不许可,连一只麻雀也不会掉在地上(马太福音10章);
  2. 神甚至知道我们头上头发的数目(路加福音12章);
  3. 我们是神自己的特别产业(彼得前书2章);
  4. 神让我们把所有的忧虑都卸给祂,因为祂顾念我们(彼得前书5章)。

我们要用基督应许的真理来反击怀疑的火箭。

所以怀疑的第一个危险特征是:怀疑会让我们紧盯着我们个人的缺点不放,让我们彻底失去信心;怀疑的第二个危险特征是:怀疑助长了我们属灵上的不确定性,让我们在神的面前没有十足的确信。怀疑还有第三个危险的特点……

 

怀疑的第三个危险特征:怀疑让我们忘记了简洁的福音。

使徒约翰接着在第23节说:

神的命令就是叫我们信他儿子耶稣基督的名,且照他所赐给我们的命令彼此相爱。

福音就是这么简洁:相信上帝之子耶稣基督的名。

“相信”这个词,约翰用的是过去时态,指的是信仰方面一次性的事件,就是你相信了这样一个福音:基督替你死,而你信靠祂的生、祂的死和祂的复活。你并不是每天都成为一个基督徒;当你单单信靠基督时,你就已经是基督徒了,那是过去发生的事了。

但在第23节中,“彼此相爱”这个命令用的是现在时态的动词,表明要持续地显明在基督里的新生命。约翰不是说你爱别人以后才能成为基督徒;他说你要爱别人,因为你已经是基督徒了,行为要像基督徒的样子。换句话说,你不能通过做什么事来成为基督徒,但你成为基督徒后当然应该做一些基督徒要做的事。

约翰说:

  1. 相信基督的名,就是要相信祂的话语、作为和祂所代表的一切。
  2. 相信祂儿子的名、上帝之子的名,就是相信祂的神性。
  3. 相信祂儿子的名——耶稣,对应的希伯来名字就是约书亚,意思是“救赎者”、“救主”,所以相信耶稣就是相信祂是你的救主。
  4. 相信祂儿子的名——耶稣基督,基督的意思是“受膏者”,祂是最后的先知、最后的大祭司,也是最后要来的那位大君王。[16]

使徒约翰在第23节说的这句话,很可能代表了初代教会的一个信仰宣告。[17]这句话有很深刻的含义,同时又非常简单。救恩就是俯伏在神面前,接受关于耶稣的一切。[18]

怀疑想在这个简洁的福音上,添加人的作为、人的功绩,要加上祷告、宗教仪式、宗教规条、善行、个人修行等等。怀疑把救恩变得极为复杂,然后告诉你,你永远不可能做得到。

但是大家仔细想想。想象一下,你被美国总统邀请去白宫参加一个宴会。你坐在一张摆满了精美食物的桌子旁。为了让这次宴会成为一个愉快而终生难忘的夜晚,你为此做了精心准备,付出了很多努力和代价。在宴会结束的时候,总统站在门口亲自与你道别。此时此刻你会做什么呢?在离开时,你会把一枚硬币塞到他手里,在他耳边悄悄说:“非常感谢,总统先生。我想帮你分担一下费用。”你会这么做吗?当然不会!开什么玩笑?!

同样,你已经得到了赦免、救赎,已经成为天国的子民。但是怀疑会说:你竭尽全力地去做吧,你越努力就越有可能给神留下深刻的印象,你就越有机会进入神的国。

弟兄姊妹们,你为自己的救恩所做的一切,就像是把一枚一毛钱的硬币塞进耶稣被钉过钉子的手上。你在开什么玩笑呢?!你真觉得能靠你自己的行为拯救自己吗?

对这个简洁的救恩的怀疑,最好的反击就是要明白:神公义的要求已经得到满足了。神公义的要求,已经通过上帝之子的献祭得到了满足。父神在耶稣里得到了永远的满足。

 

怀疑会说:“这能是真的吗?”

而不信会说:“这不是真的!”

怀疑在真理之光面前挣扎;

而不信就满足于呆在黑暗中。

这些东西真的太美妙了……但这是真的吗?信心会回答说:“是的,永远都是真的。”

  1. 怀疑会让我们紧盯着自己的缺点不放,我们要用神已经知道我们所有的罪这个事实来予以反击!
  2. 怀疑助长了我们属灵上的不确定性,我们要用我们随时都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神面前这个事实来予以反击!
  3. 怀疑让我们忘记了简洁的福音,我们要用神已经满足于耶稣基督的献祭这个事实来予以反击!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3年6月9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3

版权所有

 

[1] William Manchester & Paul Reid, The Last Lion: Volume 3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2012), p. 55

[2] Adapted from Sinclair Ferguson, By Grace Alone (Reformation Trust, 2010), p. 68

[3] Joel Beeke, The Epistles of John (Evangelical Press, 2006), p. 142

[4] Fritz Rienecker/Cleon Rogers, Linguistic Key to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Regency, 1976), p. 792

[5] Ibid.

[6] Ibid.

[7] Herschel H. Hobbs, The Epistles of John (Thomas Nelson, 1983), p. 93

[8] David Walls and Max Anders, Holman New Testament Commentary: I & II Peter, I, II & III John, Jude (Holman, 1999), p. 200

[9] Hobbs, p. 93

[10] Jerry Vines, Exploring 1, 2, 3 John (Loizeaux Brothers, 1989), p. 144

[11] Roy L. Laurin, First John: Life at its Best (Kregel, 1987), 138

[12] Adapted from Sam Gordon, 1,2, 3 John: Living in the Light (Ambassador, 2001), p. 140

[13] Ibid.

[14] Ibid.

[15] Arthur Bennett, ed; The Valley of Vision (The Banner of Truth Trust, 2002), p. 271

[16] Adapted from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172

[17] Ibid.

[18] Beeke, p. 147

Add a Comment


Our financial partners make it possible for us to produce these lessons. Your support makes a difference.
CLICK HERE to give today.

Never miss a lesson. You can receive this broadcast in your email inbox each weekday.
SIGN UP and select your op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