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7 - 在泰坦尼克号上跳舞

7 - 在泰坦尼克号上跳舞

Ref: 1 John 2:15–17

在泰坦尼克号上跳舞

黑暗之后的光明(第七部分)

约翰一书2:15-17

 

今天正好是泰坦尼克号(Titanic)游轮首航101周年的日子。101年前的4月14日,这个号称“漂浮的城市”的巨轮开始了从英格兰到纽约的处女航。

自那以后,它俘获了每一代人的想象力,它是人类的聪明才智和财富所构想和建造的最豪华的船只。泰坦尼克号被设计成最舒适、最奢华的游轮,船上有健身房、游泳池、图书馆、高级餐厅和樱桃木装饰的豪华客房。

它拥有先进的安全性能,比如双层船壳,有16个水密舱,包括远程启动的水密闸门,还有一个功能强大的电报系统,集成了当时最新的航海技术。建造者由于非常确信这艘船不会沉没,所以船上的救生艇只够三分之一的乘客和船员使用。

101年前的4月14日,那是个礼拜天,泰坦尼克号出发后驶近北大西洋多冰的区域。有一天晚上11点,船员们突然发现前方有一座山那么大的冰山,惊恐之下他们下令让引擎倒转,把这艘巨大的船调转方向,以避免与正前方的冰山相撞。

虽然他们躲过了与冰山的正面碰撞,但他们擦过了冰山,在晚上11点40分,北大西洋表面下的冰像一把刀切开热黄油一样切开了这艘船的钢船体。锯齿状的冰切出了不超过一厘米宽、三十多米长的小口子。5个水密舱开始灌满水。

伊娃·哈特(Eva Hart)当时只有7岁,在她接下来的一生中,她一直在回忆着那次航行。在一次采访中,她说她和她母亲坐上了仅有的20艘救生艇中的一艘,得以幸存下来。她谈到当时勇敢的男人和十几岁的男孩帮助妇女和儿童安全登上救生艇。她还记得一些男人穿得像女人,试图蒙混过关能坐上救生艇。她和母亲安全登上了14号救生艇。她父亲对她的临终遗言是:“握住妈妈的手,做一个好孩子。”然后她就再也见不到他了。

几年前她接受采访时,她仍然清晰地记得亲眼目睹船沉没的情景。她记得那些旗帜、那些颜色、那些声音、那些向空中发射的求救弹,当时附近有一艘船但却没有注意到他们发出的求救信息。

伊娃说她还记得船上的乐队在甲板上演奏赞美诗《更近我主》(Nearer My God to Thee):“愿与我主相亲,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

她记得在她的救生艇上看着船倾斜,然后断成两截,在爆炸声和隆隆声中沉没……然后,她说,随之而来的是致命的寂静,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1]

“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当晚,有1522人死亡。灾难过后,有些人受到了极大的触动,意识到自己其实离死亡如此之近。J·P·摩根本来在泰坦尼克号上预定了一个头等舱,他的舱位是按照他的要求建造的,甚至连私人阳台都是私人订制,但在最后一刻他改变了主意。好时(Hershey)巧克力公司的米尔顿·好时(Milton Hershey)为了见证泰坦尼克号首航的历史而预订了船票,但在妻子病重的前一天晚上,他选择留在了家里。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人们知道会发生这样的灾难,有谁会为了什么名利或者奢侈的享受,愿意买一张泰坦尼克号的船票呢?头等舱的票价换算成现在的价格是75000美元。如果你是这次历史性旅程的头等舱乘客,那你就是个大人物了。但如果你知道船要沉了,你就不会花75美分买一张票了,对吧?就算有人付你钱,你也不会登山泰坦尼克号的。

 

使徒们常常会向信徒们传达一个信息,给他们一个动机激发他们去爱神、为神而活:

  1. 这个动机可能包括过一种顺服的生活,是因为唯独神的恩典而得救所生发的感恩的心(以弗所书2:10);
  2. 这个激励可能包括将来在基督面前所得的奖赏(提摩太后书4:8);
  3. 跟随基督的另一个动机是,基督随时会为信徒第二次降临(帖撒罗尼迦前书1:10);
  4. 还有一个激励我们过敬虔生活的原因,是我们的生命可能会突然终结(雅各书4:13-15),所以,像乔纳森·爱德华兹(Jonathan Edwards)一样,你决心不做任何你会感到羞耻的事情,直到你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刻。

这些对基督徒而言都是很好的激励。但有时候,神的灵藉着神的话语激励我们把生命投资在神的荣耀上,因为其他的投资都是浪费。

如果你扬帆起航不是为着神的荣耀和意志,那你将注定不能抵达你的目的地。这就是使徒约翰在第一世纪写信对信徒们的激励。现在就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约翰一书第二章,就在圣经最后一卷书——启示录的前面一点。

我们来看第15-17节: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像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都不是从父来的,乃是从世界来的。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

大家可能会注意到,这段经文是以一个禁令开头的:不要爱世界,最后以一个应许来结束的: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在禁令和应许之间,是约翰受圣灵默示的对信徒们的劝勉,他告诉了我们为什么要注意这个禁令,以及为什么要为那个应许扬帆起航。

约翰的劝勉基本上是三个警告。

 

第一个警告是:爱世界显明了人真正的品性。

第15节说:

不要爱世界和世界上的事。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

看到这节经文后,也许你会马上充满了恐惧:哇,这怎么办?我想我可能就是这样的人,我爱这个世界,所以我一定不是真正的基督徒了。

大家想想看,我们很多人都很喜欢在购物中心购物,这就是世界上的事;我喜欢在山里度假,我喜欢沙滩,这些也都是世界上的事;我是在世界上最伟大的大学——北卡罗莱纳大学读的书,也许是北卡州立大学,我也不记得了,反正最后我拿到了文凭,但这个学校也是相当世俗的。还有,我和家人在迪士尼世界度过了一个非常棒的假期,这个迪士尼世界也有这个词——“世界”……

如果你喜欢大自然,你可能就很享受徒步旅行,穿梭在山水之间,聆听各种小鸟的欢唱声,沐浴在蓝天白云之下,何等的美好!

我真的很爱这个世界,但现在要讲一篇关于不要爱这个世界的道。这是不是很有挑战呢?那么,我们爱并享受这个世界上的事物,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我们不爱神了呢?大家不要着急,先别急着把你的户外装备扔了。我们要先搞清楚约翰到底在说什么?

使徒约翰在他的整个书信中多次提到了“世界”这个词,表达了几种不同的含义。在希腊文中这个词是kosmos,它可以指井然有序的事物。所以,这个词首先可以指神所创造的、井然有序的世界。

有意思的是,英文中的“化妆品”(cosmetics)这个词,就是从希腊语的kosmos来的,意思是“世界”或“宇宙”。化妆品和宇宙都是井然有序、装饰精美的。[2]所以“世界”(kosmos)这个词首先是指神所创造的、井然有序的世界。

其次,这个词可以用来指人类的世界。这就是约翰在约翰福音3:16所说的“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时的意思,和合本翻译为“世人”的这个词就是“世界”。约翰说的不是高山、河流、松树、小鸟或行星,而是指人类:世人。

第三,约翰还用这个词来指世界的体系,这种用法通常是负面的含义。约翰用这个词来描述这个世界不信神的价值观、抵挡神的野心和拒绝神的快乐,这个堕落的世界体系实际上是由邪恶的人所拥有和操控的。这就是约翰在约翰一书第二章的意思。他在这三节经文中六次使用了“世界”这个词。

保罗在提到世界体系的智慧时,也使用了“世界”这个词,比如他在哥林多前书3:19说:因这世界的智慧,在神看是愚拙。约翰和保罗都用这个词来指否认神的权柄和基督福音的世界体系。所以你可以把第15节改成:“不要爱这个拒绝耶稣基督的世界体系,因为谁能说他爱一个不信神的世界,同时又说他爱父神呢?”

另外,约翰在这一节中使用了“爱”(agape)这个词,就更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agape的爱是那种忠心、专一、舍己、信实的爱。它是你的内心所向,代表着你的品性。所以约翰说的“不要爱这个世界”,意思是“不要忠心、专一、舍己地爱这个不信神、拒绝耶稣基督的世界体系”。

因此,一方面爱一个由无神论价值观统治的世界体系,另一方面又声称爱神,这是完全矛盾的。这就像一个警察说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以及这份工作所代表的东西,但同时又说他热爱黑手党,致力于帮助他们的毒品贩子。他不可能同时爱这两个。

如果有基督徒说:“我爱神,但我也认为那些否认神、由撒旦控制的世界也很好,我也爱它!”这是个什么样的基督徒呢?!所以这就是约翰的第一个警告:爱世界会显明人的真正品性。

 

使徒约翰发出的第二个警告是:爱世界会让人产生幻想。

约翰在进一步说明这个世界的体系,以及为什么基督徒会与这个世界的试探争战,并在争战的过程中会感到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基督徒们认为人和这个世界的体系极其败坏,所以当我们像他们那样行事时,我们会感到很悲伤。

因为我们知道,尽管这个世界会取得一些成就,但它无法自救。事实上,我们知道人类已经失去了他们的目的,不能再像神最初希望的那样去荣耀神。我们看到的世界,是一群陷于罪恶和走向灾难的人类。[3]

我们所乘坐的这艘船,在旅程中有精美的食物和豪华的头等舱,还有晴朗的天空,但这艘船正在下沉,它终将会沉没。所以约翰描述了人们在人生旅途中所产生的幻觉。他在第16节实际上是在说:这就是世界体系所充斥的,它给了我们三种幻想:

第一,肉体的情欲。

约翰在这里使用的“情欲”这个词,是一个统称或泛指,就是所有你能想到的那些违背了神的旨意、有违于祂的清洁、圣洁品格的欲望。

肉体”这个词指的是自我,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取向,就是追求自己的目标。有一位作者是这样描述它的:肉体是独立于神的自给自足。[4]

这就是肉体,肉体的情欲想做任何它想做的事,不希望有任何道德上的限制。你可以把“肉体的情欲”这个短语翻译成“人内心的欲望基地”。有一位作家说,所有正常的欲望都被滥用和扭曲,使人永不满足地追求邪恶。[5]

在生活中你可能会注意到,如果你对某人的做法提出质疑或挑战时,他可能会用神创论的论点来为自己辩护。比如你劝诫某人不要放纵自己的情欲,他可能会说:“神就是这样造我的。”他真的信神吗?真的相信是造物主神创造了我们吗?反正这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一步,那我们倒是可以抓住这样的机会给他传福音!不过有意思的是,神的创造居然可以成为一个人否认神的权柄、拒绝顺服神的论据。

问题是,那些造物主神所否定的情欲,只不过是对海市蜃楼的渴望而已,他们永远也不会得到满足,只会带来更大的欲望和更大的幻想。

除了肉体的情欲,约翰进一步描述了另一种幻想……

 

第二,眼目的情欲。

这不仅仅是指被某种禁戒的东西所吸引,这个短语实际上可以指任何吸引眼睛的东西,可能并不是什么不好的事物。[6]

问题不在于这个事物本身,问题是一旦你看到了它,就会越来越不满足,直到你拥有它为止。这就是问题所在,它变成了一种欲望,一种渴望,一种对拥有、占有、享受和体验的追求。

约翰在这里要再次警告的是,它滋生了一种与事实相反的幻想,也就是如果你能得到你所看到和想要的任何东西,就会产生满足感。这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广告策略,把某种东西呈现在你面前,并试图在30秒之内向你证明,你确实需要购买它、穿上它、戴上它、驾驶它、住在里面;你确实需要坐在它上面、品尝它、在这方面进行投资,等等等等。

这种幻想是,一旦你对生活不满足,有了它你就会满足。

约翰实际上是在问:“你到底渴望什么?”也可以这样问:“对你来说,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什么?”

有一位作家写了一本书,记录了他问的一个问题的结果,这个问题是这样的:“如果你的房子要被烧毁了,你逃出门的时候会带走什么?”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我估计没有人会抱着他们的平板电视或名牌衬衫逃出去。以下是人们给出的一些答案:

  1. 我小时候玩的泰迪熊玩具;
  2. 我的日记;
  3. 我爷爷的圣经;
  4. 我女儿,这倒挺让人欣慰的;
  5. 我结婚时戴的耳坠;
  6. 我十二岁时父亲给我的戒指;
  7. 有个女人回答说,我会拽着我丈夫和我们的三只猫。[7]

所有重要的东西都是不可替代的。事实上,对这个世界的幻想会让我们追逐那些慢慢磨损、生锈、腐烂的东西,或者是过时的东西。这是在追求这种满足时一定会让我们产生的幻想。不光是肉体的情欲和眼目的情欲,约翰在第16节还提到了第三个幻想……

 

第三,今生的骄傲。

这个翻译为“骄傲”的词,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在这里。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指某人为了给别人留下深刻印象,而夸大或吹嘘的行为。[8]

这恰好是当今世界的一种流行病。一份针对两千多名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的专业人士的就业研究调查,发现70%的求职者在简历上撒谎,尤其是在教育背景、薪资水平、离职原因以及离职前的工作成绩方面,撒谎更为普遍。[9]

谎言在这个世界上是一种流行病,尤其是在为了获得经济利益、个人或政治上的晋升机会时。另外,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这是败坏的世界体系和堕落的人的堕落本质。

希腊历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生活在主耶稣那个时代,他也使用了使徒约翰在这里用到的这个希腊语词,来描述当时自吹自擂、骄傲的人。他写道:

这种人会对根本不认识的人谈论他的投资规模有多大、赚了多少钱,但他在银行里的余额只有一先令。如果你跟他一路同行,他就会滔滔不绝地给你讲述他如何辅佐亚历山大大帝,如何与他相处,以及获得了多少珠宝,但实际上他从未离开过雅典。他会说他拿到了自由出口木材的许可,但他不去做这方面的生意,免得人们说些恶意的流言蜚语。他说在粮食短缺期间,他给贫困的市民送钱。他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但他会告诉你这是他的家庭住宅,他打算卖掉它,因为对他忙碌的生活来说这个房子太小了。[10]

反正你从他嘴里听到的,几乎全都是吹牛。

这种人最喜欢讨论的话题就是他们自己,他们相信通过在别人眼中树立自己的形象,他们会对自己感觉更好,但这其实只是又一个错觉而已。在他们以自我为中心、虚荣、堕落的生活中,又多了一个幻想。

约翰在第16节的末尾写道:(这些)都不是从父来的。也就是说,这些对满足自己、高抬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的欲望,都不是来自于天父,而是来自于他们堕落的肉体和堕落的世界。

约翰已经发出了两个警告:第一,爱世界会显明人的真正品性;第二,爱世界会让人产生幻想。接下来约翰要发出最后一个警告……

 

使徒约翰发出的第三个警告是:爱世界的结局就是悲惨的毁灭。

请大家看第17节:

这世界和其上的情欲都要过去,接下来就是那个应许:惟独遵行神旨意的,是永远常存。

约翰在这里并不是说人得救是靠遵行神的旨意,靠自己的行为;他在这里实际上做了一个对比,把想要按照世界价值观行事的非基督徒,与想要遵行神的旨意的基督徒进行对比。约翰提醒那些追求世界的人:世界不会永远这样存在下去。

事实上,“过去”这个动词约翰使用了现在时态,表明一种正在进行的动作。他实际上是在说,这个世界和各种情欲、整个世界体系正处在瓦解的过程中。[11]

这个世界看起来可能像是一个派对,热闹非凡,人们在尽情享受,一切都看起来很美好,你买了票加入其中,你可能认为派对才刚刚开始。但实际上,正如一位作家所说的,你是在泰坦尼克号的甲板上跳舞。[12]这个派对是在一艘已经开始下沉的轮船上。

弟兄姊妹们,能满足我们渴望的唯一答案,唯一能解决我们的不满足的方法,就是热爱神的旨意、跟从神的旨意、顺服神的旨意,因为神是永恒存在的,所以跟随祂的人的喜乐也是永远长存的。

与此同时,约翰也给了我们一个微妙的提醒:作为基督徒,我们现在也在这艘沉船的甲板上。我们生活在一个正在逝去的世界,这是有原因的。在人类历史航行的这个特殊时刻,神赋予我们在泰坦尼克号上去影响他人的能力。

约翰实际上是在对我们说:“不要以为神把你放在船上,是为了让你可以和其他所有人一样,用肤浅、以自我为中心的视角来生活、思考、长大、变老。”不是这样,我们知道这艘船的结局。所以这将改变一切,从我们对神的爱、我们的救赎者的爱,到我们带着爱和激情去警告那些不信的人,告诉他们危险已经迫在眉睫。这会彻底改变我们对生活的态度。

 

这种视角实际上在101年前泰坦尼克号的沉没中得到了体现。

泰坦尼克号上有一个乘客是39岁的牧师约翰·哈珀(John Harper),他妻子去世了,他带着六岁的女儿安妮和他的妹妹。他即将成为芝加哥穆迪教会的新牧师。

当船开始下沉时,他把妇女们安全地送上救生艇,然后开始救助其他人。幸存者还记得他当时喊着:“妇女、儿童和不信主的人都上救生艇。”

他向每一个愿意听的人作见证。在泰坦尼克号沉没的2小时40分钟里,约翰·哈珀竟然在甲板上讲道。他的经文是使徒行传16:31:“当信主耶稣,你就必得救。

船即将沉下去的时候,就在他跳进冰冷的水中之前,约翰把他的救生衣给了另一个不信主的人,劝他相信耶稣基督。即使掉在水里之后,他还在劝周围的人信主得救。

只有六个人后来被救生船上的人从水中救起,但约翰·哈珀不在其中。但是,一位讲述了他与约翰·哈珀相遇的故事的人说:“当时我正漂浮在冰冷的海水中,哈珀先生抓住一块漂浮在我附近的残骸,说:“伙计,你信主了吗?”我说:“不信,我没有完全明白借着基督得救的问题。”接着海浪就把他卷走了,但奇怪的是,过了一会儿又把他带回来了。他又问我:“你现在信了吗?”我说:“不信,我不能撒谎说我是。”他对我说:“当信主耶稣,你就必得救!”

过了一会儿,他体温过低,我看到他的尸体慢慢沉入水中。就在那时,我被一艘救生艇上的幸存者拉了上来。就在那个晚上,就在那个海面上,我相信了耶稣基督。”[13]

你相信耶稣基督了吗?这个世界据称是永不沉没的巨轮,你对你所乘坐的这艘巨轮有信心吗?到现在为止,你有没有发现,对这个世界的幻想只会让你想要更多的东西,想要你缺失的东西?

现在,是该唱那《更近我主》的时候了:“愿与我主相亲,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现在就是在你的心中唱这首歌的时候了。就是现在。

对于基督徒来说,不要停止为别人唱这首歌,不要停止把它活出来,不要停止爱,不要停止渴望。

愿与我主相亲,愿与我主相亲,与主相近……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13年4月14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13

版权所有

 

[1] Wikipedia, “Eva Hart”  

[2] James Montgomery Boice, The Epistles of John (Baker, 1979), p. 2  

[3] Adapted from Joel Beeke, The Epistles of John (Evangelical Press, 2006), p. 90  

[4] D. Edmond Hiebert, The Epistles of John (BJU Press, 1991), p. 102  

[5] MacArthur, p. 87  

[6] Frank Gabelein, The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Volume 12 (Regency, 1981), p. 321  

[7] Foster Huntington, The Burning House (It Books, 2012)  

[8] Fritz Rienecker/Cleon Rogers, Linguistic Key to the Greek New Testament (Regency, 1976), p. 788  

[9] Orange County Register, “How Many Lie on Resumes?” by Mary Ann Milbourn, July 7, 2012  

[10] Quoted in Expositors Bible Commentary, p. 322  

[11] Hiebert, p. 103  

[12] Tim Stafford, quoted and adapted in Robert Jeffress, The Solomon Secrets (Waterbrook Press, 2002), p. 103  

[13] Moody Adams, The Titanic’s Last Hero (Midnight Call, 1997), p.122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