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24 - 君王来了

24 - 君王来了

Ref: John 12:12–21

君王来了

约翰福音12:12-21

引言

那个时刻终于来到了。在令人激动人心的气氛当中,耶稣要骑着毛驴进入耶路撒冷,众人们要呼喊着得胜的“和散那”来迎接祂。但是,一般人所不知道的是,在这一切的背后,这一天还有一系列非常重要的事情交织在一起。

 

民众欢迎王的到来

让我们接着上次所讲的内容,请大家把圣经翻到约翰福音第十二章,我们来看第12-13节:

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

约瑟夫斯(Josephus)是一位犹太历史学家,在耶稣那个年代他生活在以色列。据他估计,在一世纪的任何一个逾越节期间,耶路撒冷的人口都会猛增到三百万人左右。所以,这些来欢迎他们的王进城的人,绝不是零零星星几个人,数目会非常可观;但是随后,这些人也要呼喊着钉祂十字架。

现在呢,我要跟大家讲讲:这些民众所做的这些事情,到底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人们的呼喊

第一,他们挥舞着棕树枝。这一举动是专门用在君王身上的。

棕树,就是我们常说的棕榈树,在以色列一直被看作是一个神圣的象征。在当时有一个很常见的人名——“他玛”,意思是“枣椰树(date palm)”,就与棕树有关。棕榈树的枝子也被用在住棚节,马加比时期(Maccabean)的硬币上,就有棕榈树和葡萄树的图案。当罗马的提多将军毁坏耶路撒冷城的时候,他获得的奖章上的图案,就是一个奴隶坐在一棵棕榈树下,象征着以色列被征服了。

有意思的是,在启示录第七章的9-10节中,信徒们要做这样一件事:

此后,我观看,见有许多的人,没有人能数过来,是从各国、各族、各民、各方来的,站在宝座和羔羊面前,身穿白衣,手拿棕树枝,大声喊着说:愿救恩归与坐在宝座上我们的神,也归与羔羊!

他们在干什么?再看一下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的第13节:

(他们)就拿着棕树枝出去迎接他,喊着说:和散那!……

和散那”在希伯来语里的意思是:“现在来拯救我们”。

那些犹太人期望耶稣来到耶路撒冷,最终推翻罗马的统治,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这就是他们挥舞棕树枝的含义:迎接他们的君王。

 

第二,众人们所做的第二件事情就是高声歌唱。

请看第13节的后半部分:

……奉主名来的以色列王是应当称颂的!

这正好也是犹太人在一些节日所唱的赞美诗篇(Hallel)的一部分,是诗篇第一百一十八篇的第26节。每个犹太男孩儿都在很小的时候就能背诵了。

但是,他们在这里还添加了一点内容。大卫在诗篇第一百一十八篇的第26节所写的是:“奉耶和华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但是这些人却添加了一个短语:“以色列王”。

他们在干什么呢?以色列人在欢迎耶稣进入圣城,实际上,他们是把祂作为以色列的王来欢迎祂的。

 

预言的应验

大家注意到了吗?耶稣是骑着什么进入圣城的?请看第14节:

耶稣得了一个驴驹,就骑上……

另外几部福音书的作者,给我们提供了一些补充信息,这是一头没有被驯服的驴,是一头从来没有被人骑过的驴驹。

这就应验了撒迦利亚在大约五百年前的一个预言,记录在撒迦利亚书第九章的第9节,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的第15节也引用了这节经文。撒迦利亚是这么写的:

锡安的民哪,应当大大喜乐;耶路撒冷的民哪,应当欢呼。看哪,你的王来到你这里!他是公义的,并且施行拯救,谦谦和和地骑着驴,就是骑着驴的驹子。

这不仅应验了这个预言,而且也是一个神迹,显明了基督作为万物的创造者的权柄。大家想象一下:耶稣是骑在一头从来没有被驯服过的驴上!

我们曾经带着孩子们去看过一次牛仔们的竞技表演,他们当时所做的就是这个,试图骑在没有驯服过的马或驴上,而他们只能骑在上面大约七秒钟!

大家要知道,这种驴驹不光是没有被驯服过,而且它很躁动,很容易受惊。但是现在,它驮着耶稣,周围成千上万的人在高声歌唱,把他们的衣服抛在它前面的路上,挥舞着棕树枝大声喊叫着,而这只驴却没有受惊,这其实是一个神迹!

另外,在那个地方,驴也是君王和平的象征,所以耶稣是在表明:祂实际上就是君王!祂是上帝之子,是和平的君。

 

周四是受难日?!

现在,请大家注意,约翰在这一章中,特别提到了这个日子是什么时候。第1节是这么说的:

逾越节前六日,耶稣来到伯大尼……

在第12节,约翰说:

第二天,有许多上来过节的人听见耶稣将到耶路撒冷……

那么,这个到底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呢?耶稣是什么时候到耶路撒冷的?祂被钉十字架又是发生在哪一天呢?

我接下来要谈谈这个时间的问题,这里面会涉及到很多事情,我相信这些内容会让你们很兴奋的!

不过坦白地说,关于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这一类的问题,我从来都不感兴趣。不过,在我学习、预备这篇讲道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令我确实感到困惑。这个问题是因为在马太福音里面的一些记录所引起的,是关于耶稣在受难周期间的死和埋葬。我们先来看一下马太福音第十二章的第40节:

约拿三日三夜在大鱼肚腹中,人子也要这样三日三夜在地里头。

现在的问题是:如果耶稣要三天三夜在地里头,祂是在周五被钉十字架的,那么祂怎么会在周日的清晨复活呢?

我也知道,犹太人会把白天或晚上的一部分,看作是整个白天或夜晚,对这个我倒没有什么问题。但是问题在于:马太福音说耶稣不仅要在坟墓里呆三天,而且还要呆三夜!如果耶稣是在周五下午被钉十字架的,那么头一夜就是周五晚上,第二夜就是周六晚上,随后周日清晨祂就复活了,怎么可能还有第三夜呢?第三夜连点边儿都不沾!

 

在我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发现这方面有非常多的分歧和争议。很多学者对此看法不一,至少有四种不同的观点,我来给大家讲一讲。

有一位我很尊重的学者,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哥迭(Frederick Godet)。他把耶稣复活的日子往后推了一天到周一,这样就有至少三天三夜了。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说法,也是一位我所尊重的学者提出来的,说我们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耶稣这句话的意思。在很多情况下,日和夜只是一天的一部分。

我的确认为这个问题相对来说,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耶稣死在十字架上并且又复活了。

那么答案是什么呢?我要给大家提供一个时间次序,而且我认为这个时间次序是正确的,因为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个原因后面我会告诉大家。我相信这对于那些像我一样,对时间次序不是那么感兴趣的人来说,会非常有帮助。大家要耐心一点,我来给大家慢慢解释,我觉得我最后得出的结论,一定会让你们得着。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涉及到三段经文。

第一段经文,是马可福音第十五章42-43节,这也是传统教会的观点所依据的一段经文:

到了晚上,因为这是预备日,就是安息日的前一日,有亚利马太的约瑟前来,他是尊贵的议士,也是等候神国的。他放胆进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

传统观点完全依据圣经上所记录的,也就是耶稣是在安息日的前一日被钉十字架的。那么,安息日是哪一天呢?是星期六。

但是,人们常常忽略了这里的一个基本事实:在庆祝逾越节期间,有两个安息日。

根据利未记第二十三章,在庆祝逾越节的那一周里,要守一个“大安息日(High Sabbath)”。犹太人在那一日要休息,就如同平时周六的安息日一样。有没有可能在这个特定的年份,逾越节安息日是在周五呢?如果是,那么马可福音就有可能是在指逾越节的那个大安息日,而不是平时所说的周六那个安息日。

而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是的!也就是说,那一年逾越节安息日正好就是在周五。有两处经文验证了这一点。

 

第一处经文是马太福音第二十八章的1-2节:

安息日将尽,七日的头一日,天快亮的时候,抹大拉的马利亚和那个马利亚来看坟墓。忽然,地大震动;因为有主的使者从天上下来,把石头滚开,坐在上面。

在希腊原文中,这里的“安息日”不是一个单数,而是复数!这让很多圣经注释书的作者和翻译们感到很困惑。不过,如果这一年逾越节的大安息日和平常的安息日,分别是周五和周六的话,那就有两个安息日,“安息日”这个词当然就是复数,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所以,那些妇人们不能去膏抹耶稣的身体,要一直等到安息日结束,也就是要等到那连着的两天安息日都结束以后才行。

 

第二处经文更能说明这个问题。请看约翰福音第十九章30-33节:

耶稣尝了那醋,就说:成了!便低下头,将灵魂交付神了。犹太人因这日是预备日,又因那安息日是个大日,就求彼拉多叫人打断他们的腿,把他们拿去,免得尸首当安息日留在十字架上。于是兵丁来,把头一个人的腿,并与耶稣同钉第二个人的腿,都打断了。只是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就不打断他的腿。

大家看明白了吗?犹太人想要安葬耶稣和一同钉死的人,因为那天晚上他们要为安息日做预备。有幸的是,约翰是福音书的作者当中,唯一一位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毋容置疑的事实,就是第二日不是平常的周六安息日,而是大安息日。

这里提到的这个大安息日,不同的中文译本翻译有所不同,和合本把它称为“大日”、当代译本翻译为“大日子”,中文标准译本称之为“大节日”。

 

所以,我相信当时就是这样一个时间次序。顺便说一下,不是只有我持有这种观点,很多非常谨慎的解经者也是这样认为的,而且他们的解释令我很信服。

那么,现在大家可能都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这又能怎么样呢?”我们以前在周五纪念主耶稣的受死,而现在看起来,实际上应该在周四来纪念。那么我想把周五的受难日改为周四吗?

不是,就像我明知十二月二十五日不是耶稣的诞辰日,但我不会去改变它一样。重要的是,就像我前面讲过的,我们要纪念主耶稣被钉十字架、庆祝祂的复活,这才是最重要的。

前面我花了这些时间,就是为了让大家明白,约翰福音第十二章12-13节所发生的事情的背景。这个背景信息确实非常有帮助。

 

我们再来看一段经文,这段经文讲解了对于最初的逾越节的一些教导。也许你们还记得第一个逾越节所发生的事情,那是在出埃及记的第十二章。灭命天使降临,所有希望保全自己长子性命的人,必须挑选一只羊羔,杀了它,把它的血涂在门框上。谁家里的门框上有血,灭命天使就会越过这家,这也是“逾越节”这个词的来历。

摩西告诉民众,要在尼散月的第十日挑选他们的逾越节羊羔,要把它留到第十四日,然后在晚上宰杀了它。

我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请把圣经翻到出埃及记第十二章,请看第3-6节:

你们吩咐以色列全会众说:本月初十日,各人要按着父家取羊羔,一家一只……你们预备羊羔,要按着人数和饭量计算。要无残疾、一岁的公羊羔……要留到本月十四日,在黄昏的时候,以色列全会众把羊羔宰了。

历世历代以来,犹太领袖们教导民众,要谨守遵行摩西在第一个逾越节的各项指导;所以等到了耶稣那个时代,在尼散月的第十天,在那一年是个周日,人们带着预备好的羔羊,来到了耶路撒冷。

前面提到的历史学家约瑟夫斯告诉我们:在一世纪,有一年曾经做过一次统计,逾越节期间所宰杀的羔羊数量,达到了256,000只!如果每只羔羊所代表的家庭人口不超过十个人,那么在逾越节期间,就有将近三百万人涌进了耶路撒冷城。

 

按照我们前面所讲的时间顺序,在尼散月,也就是我们的四月份,这些事件的次序是这样的:

  • 第十日(也就是星期天):逾越节的羔羊被带到了耶路撒冷,耶稣也在这一天到了耶路撒冷;
  • 第十四日(也就是星期四):羔羊被宰杀,耶稣也在这一天被钉十字架;
  • 第十五日(星期五):以色列人都在救赎中安息,罪的代价已经被偿还了。

在大安息日之前的那天,也就是星期四,发生了什么呢?耶稣基督被挂在了十字架上!神的羔羊正在偿付整个世界罪的代价。与此同时,犹太人在宰杀他们的羔羊,来纪念当年在埃及所蒙的拯救。耶稣是那最终的逾越节的羔羊,但是人们却看不到这之间的关联。

在第十五日的星期五,所有的以色列人在大安息日这天休息。这种安息是在纪念所蒙的拯救;而耶稣被安放在坟墓中,表明罪的代价已经被付清了——人类从此可以永远安息在他们的救主中!

 

大家想想看,之前的那个星期天,犹太人赶着他们成千上万的羔羊,涌进了这个城市。谁在他们当中呢?主耶稣!祂的周围到处都是逾越节的羔羊,这些羔羊要被杀,来纪念以色列过去所蒙的救赎。

“除去世人罪的神的羔羊”,骑着驴进了耶路撒冷。你能想象出这个画面吗?祂作为那最终的祭,那从天上来的羔羊,被成千上万要献祭的羔羊所包围着。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当我们目睹这些最后一幕的细节时,我们会看到:神救赎的计划,是一个如此美丽的故事。

我们现在知道这个完整的故事,但是对于当时有些困惑的门徒们来说,他们并不了解整个故事;直到后来他们把圣经中的预言,和这个象征性的图画联系起来后,才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请大家看约翰福音第十二章的16-18节:

这些事门徒起先不明白,等到耶稣得了荣耀以后才想起这话是指着他写的,并且众人果然向他这样行了。当耶稣呼唤拉撒路,叫他从死复活出坟墓的时候,同耶稣在那里的众人就作见证。众人因听见耶稣行了这神迹,就去迎接他。

也就是说,拉撒路复活的新闻已经传开了,而且拉撒路还活着,就像我们前面所讲的,这个神迹向人无可辩驳地显明了:耶稣就是神!

 

宗教领袖们不得不欢迎这个王

现在那些犹太领袖们会怎么样?我们先回到第十一章的53节:

从那日起,他们就商议要杀耶稣。

再看第十二章的第10节:

但祭司长商议连拉撒路也要杀了。

大家注意第十一章的57节:

那时,祭司长和法利赛人早已吩咐说,若有人知道耶稣在哪里,就要报明,好去拿他。

结果呢?耶稣大张旗鼓地进城,而这些领袖们不得不靠边站,旁边的民众呼喊着赞美他们的王。你们可以想象一下,这是一个多么大的讽刺!

 

领袖们的绝望

宗教领袖们此时非常沮丧,请大家看第19节:

法利赛人彼此说:看哪,你们是徒劳无益,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这里的“看哪”,可以翻译为“看看这个场面”。“我们想杀了祂,而人们想让祂做王。”我很喜欢看到这一幕,不信的人想让上帝之子住口,但又不得不看着上帝之子被人尊崇。

我妻子和我以前看过尼克松总统(Nixon)的葬礼。在那个葬礼上,有人祷告,还有游行队伍,现场有几百万人,电视台的黄金时段也在播放,而通常这个时间段都是用来嘲笑、诋毁基督信仰的名声和价值观的。

然后,轮到著名的福音布道家葛培理(Billy Graham)站起来讲道了。大家看到过这一幕吗?当时现场有几百万拒绝接受神的人正在观看,自由派的各大媒体也不得不聚焦在他身上,一群不敬虔的政客们也坐在那,而葛培理就站在那讲道,传讲耶稣基督的福音。他称每个人都是“需要救主的罪人”!

我坐在那,不停地“阿门”。

 

这让我想到了环球广播电台(Trans World Radio),他们现在使用希特勒过去的宣传总部,作为广播福音的电台。

我想到了过去无神论的罗马尼亚政府,曾经被一个恨恶神的人所统治。在他死后没几年,在罗马尼亚的一个城市阿拉德(Arad),有七个人走上了一个搭建的简易舞台,从神学院毕业了。他们当中有一位是牧师,曾经受到政府极大的逼迫,被下过老鼠药,家里的每个房间都被窃听。如今,他与一个牙科医生、一个工程师,还有一个报纸编辑,从神学院毕业了,从此走出去开展福音事工。

所以,在第19节这里,那些恨恶耶稣的人不得不站在一边,听民众们高声歌唱,赞美他们的弥赛亚。那些领袖们只能在那里哀叹:“……看看吧,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弟兄姊妹们,大家要记住,任何反对基督的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人是无法阻挡至高无上的神的计划。神不会绞尽脑汁,制定出华盛顿的一项最新决定;不会对现在所谓的新时代运动而感到紧张;神也不会就三位一体的问题,而召开一次紧急会议。

在每一个时代,都会有人耗尽毕生的精力,来敌对基督、拒绝耶稣,竭其所能嘲笑祂。我们可以在政府机关里看到他们,在大学校园里、在新闻媒体的编辑部里、在各大公司里、在自由派的讲台上,到处都有这些人的身影。他们唯一能败坏的,最终只能是他们自己。

我还想到了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作家,无神论者伏尔泰(Frenchman Voltaire)。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你们都看到了一个犹太人的所为,创建了基督信仰;我要让你们看看,一个法国人的所为,是如何摧毁它的。”

他拿起手中的笔,攻击天国的堡垒。在他死后,他所住的房子被日内瓦圣经协会(Geneva Bible Society)买下来了,作为仓库,用来存放印刷好的圣经,以备随时发货。

人无法阻挡至高无上的神的计划。

而此时的法利赛人,应该举起白旗投降,拜倒在他们的弥赛亚面前。我们后面会讲到,他们为什么没有那么做。

过会儿我们就会明白,约翰在后面所讲述的内容,并非巧合。大家要记着,在第19节,那些法利赛人说:“……看哪,世人都随从他去了。”

 

外邦希腊人欢迎这个王

接下来,来自于外邦世界的代表,要来见耶稣。

他们的代表身份

请大家看第20-21节:

那时,上来过节礼拜的人中,有几个希腊人。他们来见加利利伯赛大的腓力,求他说:先生,我们愿意见耶稣。

为什么他们要来见腓力?因为腓力是个有希腊语名字的门徒。实际上,这个名字与腓力王的名字相同,在当时是个很流行的名字。腓力是希腊的一个能征善战的君王,是亚历山大大帝的父亲。所以这些希腊人来找腓力,希望他安排去见耶稣。

 

他们迫切的请求

实际上,在第21节中的动词“求”,可以翻译为“他们不断地请求”。

那么接下来,腓力为什么好像有点迟疑呢?他为什么非要先找安得烈呢?第22节告诉我们:

腓力去告诉安得烈……

一方面,腓力不太确定外邦人是否可以去见犹太人的弥赛亚;另外一方面,如果所有的人都吵吵嚷嚷地来见耶稣,耶稣当然不会见他们了。当然了,这是腓力的想法。要知道,耶稣现在已经是个相当有名的人了。

从人的角度来看,你在有了声望以后,别人就很难见你一面了,你会隔离在你自己个人的世界中,你会猫在私家豪宅里,呆在私人会所里,坐着私人游艇,甚至是私人飞机。想见我一面?等着吧!还不定猴年马月才能轮到你呢。君王都是过着这样的生活,高高在上,你很难见上一面!

但主耶稣却完全颠覆了这一切,你总是可以去找祂。为什么呢?因为就像约翰福音第三章16节所说的: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致灭亡,反得永生。

无论什么人说:“我一定要见耶稣”,耶稣从来不会拒绝。

 

另外,这里还有一个隐含的信息:福音是给犹太人的,也是给外邦人的!如果我们将镜头转向将来,我们会看到:

  • 这次耶稣来到耶路撒冷,祂遭到了人们的弃绝;但是在祂下次再来的时候,在启示录中,那将是祂的加冕典礼。
  • 这次耶稣来,最后只剩下祂一个人,甚至连祂的朋友也抛弃了祂;但是等祂下次再来的时候,按照腓立比书第二章10-11节所说,“……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
  • 在约翰所写的福音书中,人们给耶稣戴上了荆棘冠冕;而在约翰所写的启示录中,我们会看到祂升到天上的宝座,有着无比的荣耀。

 

这些都教导我们:人们的各种行为,对基督的拒绝和接受,所有发生的这些事件,都是在至高无上的神手中来掌管的。在世界还没有被造以前,祂就计划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日子。

问题是:“你在被救赎的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了吗?”

祂最后会来到这个新耶路撒冷,这个预言终将会实现,就像祂这次来到耶路撒冷一样。那么祂再来的时候,你会站在哪里呢?

我只能祷告,那时候你已经向这位王举起了投降的白旗,在天国中,与其他人一起,歌唱启示录第五章12节的内容:

曾被杀的羔羊是配得权柄、丰富、智慧、能力、尊贵、荣耀、颂赞的。

约翰在启示录第五章的13-14节接着写道:

我又听见在天上、地上、地底下、沧海里,和天地间一切所有被造之物,都说: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4年2月19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4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