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68 - 终于抵达罗马

68 - 终于抵达罗马

Ref: Acts 28:11–29

终于抵达罗马

使徒行传28:11-29

 

引言

最近,有人给我发了一些看似矛盾的说法。你们可能和我一样,觉得这些话很有道理。比如:

  • 我们的楼高了,脾气却短了;公路宽了,视野却窄了;买的东西多了,珍爱的东西却少了。
  • 我们的便利多了,时间却少了;知识多了,智慧却少了;花钱太多,笑得太少;开车太快,睡得太晚,起得太早;读书太少,看电视太多,祷告太少。
  • 这个年代,我们吃得快,消化得慢;收入高,道德低;熟人多,朋友少。
  • 我们知道怎么往前冲,却不知道怎么等待。

如果说一世纪的教会里有一个人驾车全速前进,这个人一定是保罗;如果说有一个人全力以赴、勇往直前,这个人一定是基督的代言人——使徒保罗;如果说有一个人总是喜欢往前冲、不喜欢等待,这个人一定是保罗,在这一点上我们和他一样。

在过去的两年半里,神教会了保罗不要总是往前冲,而要学会等待。现在,保罗的船驶入部丢利这个意大利港口——他终于快到罗马了。

现在,我们回到使徒行传第二十八章。

 

罗马帝国的首都

首先请大家看第11-15节:

过了三个月,我们上了亚历山大的船往前行。这船以“宙斯双子”为记,是在那海岛过了冬的。

到了叙拉古,我们停泊三日,又从那里绕行,来到利基翁。过了一天,起了南风,第二天就来到部丢利。在那里遇见弟兄们,请我们与他们同住了七天。这样,我们来到罗马。那里的弟兄们一听见我们的信息就出来,到亚比乌市和三馆地方迎接我们。保罗见了他们,就感谢神,放心壮胆。

 

异教的大本营——一个不断发展的教会的所在地

现在,保罗离罗马帝国的都城只有几英里,那里是异教的大本营,但同时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教会的所在地。那个教会的一些信徒走了一个多小时的路来见保罗。

这段经文里的关键词显然是第15节的后半句:

……就感谢神,放心壮胆。

不要觉得保罗对自己将要受到的罗马的审判丝毫没有压力,不要把他置于神坛之上,觉得他从来不会灰心绝望。

几个信徒来看保罗,与他同行,可能还给他带来一些食物和水。看到这些人这么欢迎他,保罗非常高兴。这样的人你难道会不喜欢吗?他们似乎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什么时候给你打电话,什么时候给你写纸条。你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恰好出现了;你只能感谢神,放心壮胆。

不过,还有一些人你希望他们永远都不要出现,对吗?

 

你生命里的几种人

有一位作家总结了每位信徒生命里都会遇到的几种人。

第一,有些人会打压你的属灵斗志。

这些人只会挑剔你,他们从不和你一起做事,只会站在旁边批评抱怨。无论你做什么都是错的,如果让他们逮到机会,他们一定会让你知道,你做得不好、做得不对。

这个人可能是你的同事,可能是你的配偶。你为基督走的每一步都会受到批评,你想做的每个新尝试都会被无端地否定——“你永远都做不到!”他们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只要从你身边走过,他们就能夺走你的斗志。

 

第二,有些人会分享你的属灵斗志。

这些人懂得欣赏你,你可以和他们分享生命中的高山低谷、属灵上的需要、失败以及对事工的愿望。他们和你一起做事,他们诚恳坦率、鼓舞人心。

 

第三,这种人更少,就是激励你属灵斗志的人。

这些人会激励你为主走得更远。他们是导师式的信徒,可能是父母、年长的基督徒,也可能是年轻的基督徒,他们会鼓励你迈出信心和勇气的步伐。这些人在工作或生命之路上通常领先于你,他们会鼓励你效法他们、更加亲近主。

顺便说一下,主日聚会的目的是在爱心和善行上彼此鼓励,而不是打听隐私、分享八卦。我们要彼此劝勉、彼此相爱,激发对主的爱心、更好地服侍主。

所以今天回家以后,你不应该问:“今天的讲道好不好?音乐好不好?”而是应该问你自己:“今天你在主里鼓励了谁?”

 

保罗正面临着非同寻常的苦难,可能是死亡,但他遇见一群罗马信徒,他们已经为信仰付出了代价,他们已经是罗马帝国的笑柄了。

事实上,考古学家在罗马凯撒宫殿的墙上发现了一些一世纪的涂鸦。墙上画着一个人被钉在十字架上,他的身子是人,头却是驴,这明显是在侮辱基督。画中还有一个人跪在十字架前敬拜。这幅涂鸦的标题是“阿那克米那斯(Anexamenos)正在拜他的神”,这也就意味着:罗马的某个名叫阿那克米那斯的人,正在为敬拜神而付出代价。

我想问问大家,在这三种信徒中,也就是打压别人的属灵斗志、愿意分享自己的属灵斗志和激励别人的属灵斗志这三种信徒当中,你是哪种信徒?你在其他信徒的生命中、在教会生活中、在家庭的属灵氛围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你是一直冷嘲热讽、抱怨批评,还是亲自动手、推动事工和生活不断向前呢?还有,你在为那些服侍的人、受苦的人、彰显基督的人守望吗?你在鼓励他们还是对他们说“你永远做不到”呢?

这些罗马信徒就在城外十几公里的地方迎接保罗,他们愿意接待这位戴着锁链的使徒。他们的出现和热情让保罗感谢神,放胆面对前面的审判。

 

使徒被囚的地方

我们继续往下看第16节:

进了罗马城,保罗蒙准和一个看守他的兵另住在一处。

保罗原本希望到罗马建立教会,自由地教导、讲道。但现在,他是一名囚犯,只能给来找他的人讲道、培训。事实上,在两年的时间里,神几乎使保罗与世隔绝,也是在这段时间里,在圣灵的启示下,保罗写下了基督信仰和教会的基本真理。保罗想去外边传道,神却让他在狱中写作。

第20节后半句告诉我们为什么保罗甘愿忍受这些苦难:

……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链子捆锁。

“以色列人所指望的”其实就是弥赛亚的复活。保罗说,事实上,弥赛亚已经从死里复活了。所以,为了证明弥赛亚的复活,保罗甘愿被软禁。他和一位守卫锁在一起,守卫每六个小时更换一次。你们说,到底谁才是囚犯?保罗给访客讲道的时候,凯撒的士兵不得不从头听到尾。

我甚至可以想象,营房的士兵看着时间表说:“今天谁值保罗的班?三天前我和他锁在一起的时候,我听了两场讲道。之后,他又让我读他刚刚写的信!”

 

弟兄姊妹们,根据使徒行传第二十八章的记载,《以弗所书》正是保罗在被软禁期间写的。可能神正是通过和保罗锁在一起的罗马士兵所穿的军装,启发保罗写下了信徒需要穿戴的全副军装。

也是在这间孤独的小屋里,保罗写下了腓立比书4:8中的那个挑战:

……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

换句话说就是:“不要总是想你们的锁链和苦难,想想那些值得称赞的事情。”

被囚禁的生活对保罗来说很容易吗?当然不是。在那间小屋里,保罗也写了《歌罗西书》,在快结尾4:18保罗说:

……记念我的捆锁……

在此期间,一个逃跑的奴隶来找保罗,他就是阿尼西母。保罗本想写信教导成千上百的人,但神却把这个逃跑的奴隶带到他面前。保罗带领阿尼西母信了主,然后劝他回到他主人身边,并且写信恳求他的主人饶恕他,不要再把他看作奴隶,而要看作弟兄。这封信就是《腓利门书》。

 

犹太人持续的拒绝

下面请大家继续看第17-23节:

过了三天,保罗请犹太人的首领来。他们来了,就对他们说:“弟兄们,我虽没有作什么事干犯本国的百姓和我们祖宗的规条,却被锁绑,从耶路撒冷解在罗马人的手里。他们审问了我,就愿意释放我,因为在我身上并没有该死的罪。无奈犹太人不服,我不得已,只好上告于凯撒,并非有什么事要控告我本国的百姓。因此,我请你们来见面说话。我原为以色列人所指望的,被这链子捆锁。”

他们说:“我们并没有接着从犹太来论你的信,也没有弟兄到这里来报给我们说你有什么不好处。但我们愿意听你的意见如何,因为这教门,我们晓得是到处被毁谤的。”

他们和保罗约定了日子,就有许多人到他的寓处来。保罗从早到晚对他们讲论这事,证明神国的道,引摩西的律法和先知的书,以耶稣的事劝勉他们。

保罗的讲道方法包括:

  • 讲论;
  • 证明;
  • 劝勉。

 

请看第24节的结果:

他所说的话,有信的,有不信的。

保罗的听众再次产生分歧:

  • 有的信了;
  • 有的不信。

弟兄姊妹们,福音总是带来分歧。每次传讲福音的时候,圣灵总会在听众心里动工。有人信了,有人不信,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永远的天国和永远的地狱。

有些人被说服了,有些人没有被说服!“说服”一词对应的希腊语词,表示“带着深深的感情,带着热情”。虽然保罗热切地期望他们都相信基督,但结果与他的期望相距甚远。

但是,结果并不关保罗的事,也不关任何基督徒的事。传福音的结果是基督的工作,但传福音的责任是基督徒的。我们可以把结果单单交给神,但我们要负上自己的责任。有的信,有的不信,对保罗是这样,对我们也是如此。

从人的角度来看,为什么有人会相信保罗说的话呢?看看他——被捆绑、被监视、被囚禁在一个出租的公寓里。他一点儿都不像从神来的使者,他的处境和信息丝毫不能说服犹太人抛弃旧传统,来跟随他所说的教会。

那为什么又有人会听保罗的话呢?!

外表是具有欺骗性的。对普通人来说,基督信仰看起来好像没什么意思,既没有什么营销优势,也不吸引眼球。所以,和这些犹太领袖们一样,人们不屑一顾地走开了。

 

我们教会的一个人用电子邮件给我发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讲的是1884年,哈佛大学的校长犯了一个错误,并且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一位穿着褪色格子裙的女士,和她穿着破旧家纺西装的丈夫在波士顿下了火车,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静静走进校长办公楼。秘书一眼就看出这两个人不属于波士顿,更不属于剑桥区。那位丈夫轻声说:“我们想见校长。”

秘书让他们先坐下,然后几个小时不理他们,希望他们不得不离开,但他们一直没走。最后,校长决定抽空见他们一下。很明显,校长这样的大人物没时间和他们闲聊。校长走到他们身边,希望他们先开口。那位女士说:“我们的儿子在哈佛上了一年学,他很爱哈佛,很喜欢这里。但一年前,他意外离世。所以我丈夫和我想在哈佛校园里为他留点纪念。”

但校长并不为此感动,他说:“女士,我们不能为每个在哈佛上过学然后去世的人立雕像!那样的话哈佛的校园就变成墓地了!”

女士急忙解释说:“不,我们不是想为他立雕像,我们是想给哈佛捐一座新楼。”

校长十分震惊。他瞟了一眼那褪色的格子裙和破旧的家纺西装,然后大声说:“一座楼!你们知道盖一座楼要花多少钱吗?单是哈佛校园内的这些建筑,就花了我们七百五十多万美元!”

那对夫妇沉默了一会儿。校长很高兴,他终于可以摆脱他们了。然后那位女士转向她的丈夫,轻声说道:“如果建一所大学只需要这么多钱,为什么我们不自己建一所呢?”

丈夫点头同意。就在校长困惑不解、不知所措的时候,斯坦福夫妇离开了校长办公室。

之后,他们共同建立了斯坦福大学(Stanford University),用来纪念他们的儿子利兰·斯坦福(Leland Stanford)。第二年,也就是1885年,他们就拿到了办学许可,几年后,斯坦福大学正式开学了。

所以,保罗离开了那些骄傲的犹太领袖。他们根本看不起这位戴着锁链的使徒。因此保罗要绕过犹太人,去到外邦信徒中建立教会。

 

保罗最后的责备

斯坦福夫妇静静地离开了校长办公室,不过与斯坦福夫妇不同的是,保罗还有一些话要说。我们一起来看看保罗最后的责备。

首先,保罗没有退让,反而责备他们。

请看第25-27节:

他们彼此不合,就散了。未散以先,保罗说了一句话,说:“圣灵藉先知以赛亚向你们祖宗所说的话是不错的。他说:

‘你去告诉这百姓说,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百姓油蒙了心,耳朵发沉,眼睛闭着;恐怕眼睛看见,耳朵听见,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其次,保罗的信息没有缓和,反而更加严厉。

请大家看第28-29节:

所以你们当知道,神这救恩如今传给外邦人,他们也必听受。”[保罗说了这话,犹太人议论纷纷地就走了。]

不要觉得责备他们对保罗来说很容易。在罗马书9:3中,保罗曾经说:

为我弟兄、我骨肉之亲,就是自己被咒诅,与基督分离,我也愿意。

保罗最渴望的事情莫过于他的同胞能接受基督了。他有没有觉得神已经关闭了罗马的福音之门呢?他有没有抱怨说:“主啊,我不想要这些锁链;我这样不能有效地在罗马传福音啊!”

我觉得保罗没有这样想。虽然有许多限制,但保罗抓住了每个机会。

一位当代的榜样就是琼妮·厄尔克森·塔达(Joni Eareckson Tada)。一次跳水事故让她脖子以下全身瘫痪了,但她突破了自身的限制和锁链。

她这样写道:

神还能使用瘫痪的我吗?瘫痪的我还能敬拜神、爱神吗?祂告诉我我可以。可能神给我的恩赐就是我对祂的倚靠。我永远不可能自给自足,不可能忙得忘了神。我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祂给我的恩典。

现在,琼妮·厄尔克森·塔达不仅演讲、写作,还用牙咬着画笔画画。

 

神是否也把你隐藏在一个和你的想象大不相同的偏僻之地?你已经学会了往前冲,但现在神是不是在教你等待呢?

你的限制是什么?你是怎么利用这些限制的?你独一无二的机会又是什么?

我鼓励你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拿起《圣经》读一读《以弗所书》或《歌罗西书》或《腓立比书》或《腓利门书》。读的时候请记得,这些信是在保罗软禁期间写的;当时保罗的心愿未能达成,因为神给了他一支笔,而不是一个讲台。

然而,随着教会历史的展开,我们发现:保罗完全满足了神的心意。在我们生命的最后一刻,只有这件事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

 

 

 

 

 

 

 

 

本讲稿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8年10月18日的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8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