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guage

Select Wisdom Brand
 
3 - 三个寡妇……三种方式

3 - 三个寡妇……三种方式

Ref: Ruth 1:6–22

三个寡妇……三种方式

真人版的童话故事(第三部分)

路得记1:6-22

 

引言

我不喜欢看医生、看牙医或者打针,你呢?你坐在牙医的椅子上,他的助手拿着一个注射器走进来,说:“放心吧。一点都不疼……”她在撒谎。他们都不说实话。有一次,我去做X光检查。他们让我喝一些东西,然后用一台机器追踪。医生对我说:“把这个喝了吧。味道就像奶昔一样。”然而,我觉得它的口感像淤泥。我深信,如果你没有睁眼说瞎话的本事,根本就拿不到医学学位。“很快就好了……”“就给你捏一下……”真的假的?

几年前,我的一颗牙齿断裂,疼得要命。我吃了几个月的止疼药之后,仍然未见好转;不得已,只好去看牙医。他给我做了全齿X光,然后说,我有三颗断裂的牙齿,而不是一颗,所以,我需要镶嵌三个牙冠。我认为牙冠这个词汇不合适,因为只有国王和王后才有资格佩戴冠冕,不是吗?

将近二百年以前,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在写给一个朋友的信中说:“人生的艺术就是逃避痛苦。”[1]这证明他没有看过牙医。“人生的艺术就是逃避痛苦……”我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人生艺术不是逃避痛苦,而是接受它,并且做出回应。痛苦可以让人成熟,困难可以带来深度。

事实上,困难、疼痛、苦难和忧伤纵横交错;我们选择不同的道路,结果也会大不相同:要么信心增长,体会其中的甜蜜;要么陷入停滞状态,软弱不堪。你或许会问:圣经是否也记载过人生十字路口的经历以及改变命运的决定呢?答案是肯定的。路得记第一章就是一个例子。在一场危机之中,三个女人都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

上次讲道结束的时候,她们已经成为当地殡仪馆的常客,大家全都能叫出拿俄米的名字了。最开始,拿俄米的丈夫死了;然后,她的一个儿子死了;不久,她仅存的那个成年儿子也死了。圣经除了提到这三个寡妇之外,没有任何细节描写。拿俄米和她的两个儿媳一定是悲痛欲绝。

然而,那个时候在当地的文化背景之下,还有比悲痛更棘手的问题。亲人的去世不仅威胁到她们未来的幸福,更是考验着她们的生存能力。拿俄米和丈夫带着儿子们离开伯利恒,满心以为将麻烦甩到了身后,前景一片光明。然而十年后的今天,摩押地留给她的只有三座坟墓和极大的悲痛。[2]拿俄米要么留在摩押悲伤,并且饿死;要么离开这里。此外,她听说伯利恒的饥荒已经过去,人们重新拥有足够的粮食。所以,她似乎没有太多犹豫。第7节经文说:

于是她和两个儿妇起行离开所住的地方,要回犹大地去。

东方人的典型风俗就是主人家会陪客人走一程,然后道别。这大概也是拿俄米当时的经历。[3]三个寡妇当时或许已经来到边境或者约旦河在死海入海口的上游边界。详情不得而知。从摩押到伯利恒大约有三天的路程。拿俄米也不想让媳妇们送得太远,因为第8节讲得很清楚:

拿俄米对两个儿妇说:“你们各人回娘家去吧。愿耶和华恩待你们,像你们恩待已死的人与我一样!”

大家可能觉得拿俄米劝儿媳妇们回娘家是很奇怪的举动。其实,这并不是说她们的父亲都去世了,而是有弦外之音,因为婚事通常都是在娘家的闺房里安排妥当的。[4]换句话说:“媳妇们,听我说。你们的路还长着呢。趁着现在年轻,赶紧回娘家,重新张罗一份婚事吧。”在第9节,拿俄米接着为她们祝福:

愿耶和华使你们各在新夫家中得平安!

话说到这个份儿上,她们都开始哭泣,其实心里都没有什么指望和把握。没有实现的愿望和不期而至的悲伤让这三个寡妇的生活面目全非。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家庭:婆婆带着两个守寡的儿媳,没有留下一儿半女。圣经中几乎没有比这里更加令人伤心欲绝的场景了。陷入困境的女人不是一个,而是三个。

这些妇女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在悲痛和希望幻灭之际,她们各自做出了典型的反应。你也许会对其中的一个表示认同,当然,还有可能对她们三个都表示认同。

 

寡妇拿俄米的十字路口

我们来近距离观察一下拿俄米。你或许记得她的名字是“有恩惠的女子”,或者可翻译为“快乐的”或者“甜美的”。问题在于,十年的经历让她变得苦毒。拿俄米脸上的皱纹讲述着三座坟墓和极其不幸的故事。所以,她认为最好还是不要管她了。从拿俄米所说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点:

第一,拿俄米认为自己不值得别人的爱。

她四次告诉儿媳妇们回娘家去,不要管她。第一个原因出现在第10-11节:

(她们说)说:“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 拿俄米说:“我女儿们哪,回去吧!为何要跟我去呢?我还能生子作你们的丈夫吗?”

换句话说:“既然我的儿子们都死了,你们不再受到婚姻关系的约束。我不值得你们陪伴或者照顾。我现在上了年纪,你们不要管我了。”透过她的自怜,我们知道拿俄米自认为神不再爱她,俄珥巴或者路得也不会爱她。在第12-13节,她继续说:

我女儿们哪,回去吧!我年纪老迈,不能再有丈夫;即或说,我还有指望,今夜有丈夫可以生子,你们岂能等着他们长大呢?你们岂能等着他们不嫁别人呢?我女儿们哪,不要这样。我为你们的缘故甚是愁苦,因为耶和华伸手攻击我。

听到她的结论了吗?“耶和华伸手攻击我,祂不爱我了。”如果你来到一个地步,认为神不再爱你,那么你不可能相信别人还会爱你。接受别人的爱,并且用爱心做出回应是有前提基础的,那就是爱慕神,并且相信神对自己的爱。离开基督的爱,我们不可能做到真正地、舍己地、真心地爱别人。所罗门在诗篇127:1写道:

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

真爱向来涉及到三方。实际上,路得后面会委身陪伴拿俄米;假如她没有首先委身于拿俄米所信的永生真神,这是不可能做到的。

第二点就比较严重了。

第二,拿俄米认为神不值得敬拜。

第14-15节说:

两个儿妇又放声而哭,俄珥巴与婆婆亲嘴而别,只是路得舍不得拿俄米。拿俄米说:“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换句话说:“回到你们的神那里去吧。它们对待你们或许不会像我的神对待我这样苛刻。”

  • 在第13节,拿俄米说耶和华伸手攻击她;
  • 在第20节,她说全能者使她受了大苦;
  • 在第21节,她说耶和华降祸与她。

也就是说:“我的神确实把事情搞砸了。为什么不回到你们自己的神那里去呢,或许它们能对你们好点儿。”拿俄米为什么强求她的两个儿媳返回她们的假神那里去呢?摩押的头号假神是基抹,要求献上小孩子作为祭物。为什么一个犹太妇女、亚伯拉罕的女儿,鼓励两个外邦女子敬拜假神呢?

魏华伦(Warren Wiersbe)在他的注释书中提出了这个问题,并且给出了一个理由。他说:“她想要返回伯利恒,但是实在不希望任何人知道她和丈夫曾经允许两个儿子娶了外邦妻子。”[5]

也就是说:“我要遮掩自己对神的不忠心。”

然而,负负得正在这里是不成立的!拿俄米无非是在增加自己的罪疚感。然而在我看来,她不是在遮掩自己的不忠心,而是由于不信,才征求两个儿媳的意见。她的意思可能是:“耶和华不值得你们跟随。我已经去过三次坟地,显然祂并不在乎。”

我们继续往后看一下拿俄米回到伯利恒的场景吧。请看第19节:

于是二人同行,来到伯利恒。她们到了伯利恒,合城的人就都惊讶。妇女们说:“这是拿俄米吗?”

也就是说,拿俄米以前的朋友和熟人都过来问她:“拿俄米,是你吗?”她在第20节回答道:

不要叫我拿俄米(“拿俄米”就是“甜”的意思),要叫我玛拉(“玛拉”就是“苦”的意思)。

拿俄米的意思是说:“不要叫我‘甜’,要叫我‘苦’。”“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换句话说:“祂把我变成这个样子,都是祂的错。”

我们没有读到她为着从前离弃神立约的子民和土地而悔改。这个时候,她对食物的兴趣超过了与神的相交。她回到从前的土地,但是并没有恢复与她的神同行。她在第21节说:

我满满地出去,耶和华使我空空地回来。

一方面来讲,拿俄米是正确的。神把她带回来。当时,她没有意识到尽管她离弃了神,神并没有丢弃她。她也不知道,那个时候,神在她生命中的工作比从前更多。她不知道神已经为她预备了一个新的女婿和一个孙子,叫做俄备得。这个孩子的曾孙就是大卫王。

我们和拿俄米一样。当陷入痛苦的时候,我们倾向于夸大自己没有的东西,把自己所拥有的东西最小化。

然而,在她的话语中埋藏着一丝希望和见识。在第21节她说:“我们出去的时候是满满的,回来却是空空的。”可是等一下!拿俄米和家里人是在饥荒期间离开的,那时他们没有东西吃;他们的财富在贬值;周围的米甸人也是虎视眈眈。这些正是他们前往摩押沃土的原因。可是,拿俄米却对那些妇女说:“我们实际上是满满的。”换句话说:“我们在伯利恒什么都不缺。”

寡妇俄珥巴的十字路口

现在,我们快速回顾一下俄珥巴。她是第二个陷入痛苦和患难中的寡妇。在第10节,当拿俄米第一次要求媳妇们回娘家的时候,路得和俄珥巴异口同声地回答:

不然,我们必与你一同回你本国去。

然而,当拿俄米将事实摆在眼前,让她们看到如果和她返回伯利恒将会有什么损失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

俄珥巴得到的信息是:

  • 作为来自摩押地的寡妇,她的生活将会很艰难;
  • 她几乎不可能再有丈夫;
  • 她不会受到犹太人的欢迎,因为摩押人和犹太人合不来,实际上,双方彼此敌视;
  • 去往犹大地意味着她将离开家乡一切舒适的风俗和环境;
  • 她将失去摩押公民的身份;
  • 她的生活将会没有目标和指望。

所以,俄珥巴放声痛哭,然后与婆婆亲嘴而别。

著名的圣经学者维农·麦基(J. Vernon McGee)写道:路得和俄珥巴是两类教会成员的代表人物。俄珥巴只是口头承认相信神,但是路得则拥有真实的信仰。[6]

所以,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俄珥巴的选择决定了她永恒的命运。我见过很多和她类似的人。他们认为基督会把自己的生活打断,而不是得偿所愿;认为神会把他们的人脉和名声搞砸;认为他们将不得不放弃一两种偶像;认为跟随基督就意味着要背负一个十字架。俄珥巴计算了一下代价,决定返回黑暗之中。她为此而难过,也真心落泪,但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选择回到异教世界,回到摩押,回到她的假神那里,或许回去找一个摩押的“真命天子”。俄珥巴消失在地平线上,圣经再也没有提到过她。

然后,拿俄米在第15节说:“路得,你还在等什么呀?看哪,你嫂子已经回她本国和她所拜的神那里去了,你也跟着你嫂子回去吧!

接下来的一幕恐怕是圣经中最伟大的信仰宣告之一了。

 

寡妇路得的十字路口

我们一起来看第16-18节: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你的国就是我的国,你的神就是我的神。你在哪里死,我也在那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重重地降罚与我。” 拿俄米见路得定意要跟随自己去,就不再劝她了。

总结起来,路得是在对拿俄米说:“不管未来情况如何,我们会在哪里,我都和你在一起。”这不是一个盲目的决定。路得很清楚,拿俄米可以带给她的只有艰苦和贫穷。和婆婆在一起,她会失去一切,却毫无所得。[7]

拿俄米试图劝她回娘家。路得的母亲是摩押人,当时显然还活着。我能想到当时母亲对闺女会说什么话:“路得呀,你疯了吗?当你嫁给以色列人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会有麻烦。现在你应该留在摩押,住在自己家里,敬拜我们的神,嫁个本地的好男人。”

这个故事我们读得太多,以至于忘记了路得所要放弃的东西。失去丈夫之后,她现在又要撇下摩押公民身份、自己的家庭、祖国、宗教以及安全。说白了,她在放弃自己的未来。

有一位作者这样讲:“路得一无所有。没有哪位神明应许要祝福她;没有人来帮助她。她的生活和抉择都是孤立无援。她知道自己决定的后果大概就是被排斥,甚至是死亡。她决定和一个年老的寡妇相依为命,而不是另找一个丈夫。在整个以色列民族历史上,都没有比这个更加激进的决定了。[8]”路得用自己的话两次提到神。现在,她相信以色列的神,并且将自己的未来交托给祂。

几年前,我和妻子玛莎住在法国土伦(Toulon)的牧师约翰·皮埃尔(John-Pierre)家里。他的英语不太好, 所以,当我们谈话的时候,他的太太乔瑟琳(Jocelyn)经常担任翻译。有一天晚上,约翰·皮埃尔向我们提到一位最近接受基督的年轻女士。由于信主的决定,她受到很多逼迫:失去了朋友;家里人几乎和她断绝关系。约翰·皮埃尔后来说的话,乔瑟琳憋了半天,也没翻译出来。最后她说:“我丈夫刚才说,尽管遭遇这一切考验,这位年轻女士还是抓住神。”

她凭着信心,抓住她那位永生的主。

结论

面对生活中不可避免的痛苦,三个寡妇采取了三种不同的处理方式。

  • 俄珥巴离开了。她依靠环境,建立肤浅的信仰。
  • 拿俄米返回伯利恒。她信心软弱,受到环境的左右。
  • 路得抵达伯利恒。新的信仰让她完全不依靠环境。

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路得紧紧抓住这位刚刚相信的永生真神。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2008年11月23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2008

版权所有

 

 

[1] Thomas Jefferson, letter to Maria Cosway, dated October 12, 1786, http://www.enotes.com

[2] Stanley Collins, Courage and Submission: A Study of Ruth & Esther (G/L Regal Books, 1975), p. 8

[3] Robert L. Hubbard, New International Commentary on the Old Testament: Ruth (Eerdmans, 1988), p. 102

[4] Frederic W. Bush, Word Biblical Commentary: Volume 9, Ruth (Word Books, 1996), p. 75

[5] Warren W. Wiersbe, Be Committed (Victor Books, 1993), p. 19

[6] J. Vernon McGee, The Romance of Redemption (Thomas Nelson, 1943), p. 61

[7] Collins, p. 11

[8] Bush, p. 87

Add a Comment


We hope this resource blessed you. Our ministry is EMPOWERED by your prayer and ENABLED by your financial support.
CLICK HERE to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