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 反认他乡是故乡
反认他乡是故乡
以斯拉——在神的恩手之中(第二部分)
以斯拉记 1:5-11
引言
最近有人给我讲了一个故事,是关于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犹太人大屠杀的。我告诉他,这个故事令人难以置信,他最好证明是真人真事。很快,我就收到一份证明,是耶路撒冷的一位拉比寄给我的。
这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奥斯维辛,当时二战已经接近尾声。在奥斯维辛的集中营里,有很多杰出的犹太学者。一天晚上,其中十位最了不起的学者组成了一个宗教法庭,对神进行审判。
这位完全良善的神怎么可能将奥斯维辛变成人间地狱呢?整个晚上,他们都在激烈地辩论,最后,这个法庭判决神是有罪的。神没有达到祂子民的期望值,因此是有罪疚的。审讯结束之后,其他犹太人也都起床了,开始早晨的祷告;甚至在发现神有罪之后,他们仍然向祂祷告。
这位拉比又给我的朋友写了其他几句话,然后结束这封电子邮件,落款是“来自耶路撒冷的问安,卢文·劳福(Reuven Lauffer)拉比”。
当苦难和大规模的屠杀仍在继续的时候,犹太人还是向神祷告,这是多么令人难以置信的信仰宣告!不过,想到他们所祷告的那位神已经不管他们了,这是又多么悲凉的感受!如果你得出结论:神已经消失了,让你自谋生路,那么你就应该打开旧约以斯拉记认真阅读。你会惊讶地发现:神从来就没有离开过。
预言得以应验
神的全知得以彰显
在以斯拉记1:1-4,我们看到神的几个预言都得到了应验。
根据以赛亚书44:28,居鲁士还没有出生,神就知道他的名字了。
居鲁士这位波斯君王曾统治巴比伦及其以前的所有帝国。在他出生以前大约两百年,先知以赛亚就曾发出关于他的预言。以赛亚书44:28写道:
论居鲁士说:“他是我的牧人,必成就我所喜悦的,必下令建造耶路撒冷,发命立稳圣殿的根基。”
第一世纪的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斯(Josephus)告诉我们:居鲁士看到以赛亚书中的这个预言居然白纸黑字地写着自己的名字,他就满腔热情地要去执行主的话。
早在居鲁士出生之前,神就知道他的名字。你知道这有多么奇妙吗?神当然也知道你的名字!祂知道你会出生在什么地方,你将生活在哪里,会活多大岁数。问题在于:你是否也愿意遵守祂的话语呢?
另一处预言记载在耶利米书25:12-13:
七十年满了以后,我必刑罚巴比伦王和那国民,并迦勒底人之地,因他们的罪孽使那地永远荒凉。这是耶和华说的。我也必使我向那地所说的话,就是记在这书上的话,是耶利米向这些国民说的预言,都临到那地。
这里的原则很简单:神似乎容许邪恶,但是最终祂会审判罪。
耶利米书29:10-11写道:
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 ”
神给祂子民所定的计划,通常都要让他们经历很多困难;然而祂最终希望我们成长。神透过耶利米对被掳巴比伦的以色列人发出预言:“我对你们有一个计划。”
还有一个预言是但以理书书5:17-30,我们看到神让但以理在巴比伦帝国身居要职,这样一来,当居鲁士的军队直捣黄龙、摧毁巴比伦帝国的那天晚上,但以理可以将关乎神审判的信息传达给巴比伦王伯沙撒。
这当中的原则就是:神向来都在恰当时间把祂的仆人安置在正确的位置,从而显明祂的意念。神知道你是谁,你在什么地方,以及你在那里的原因!
最近,有个初信者来问我:“为什么我要在这里?”我的回答是:“神知道!”祂知道你的起点,祂知道你的未来。实际上,祂早就安排好你的未来,然后回到你面前,一步步带领你走过去。
但以理书7:9中的“亘古常在者”就是指神。在这里所强调的就是我们伟大的神早就存在了,是“亘古”就存在的。在时间存在之前,祂已经在那里了。祂比时间存在得更早,因为祂创造了时间。
但以理书第七章的预言中说神是“亘古常在者”。沃特·查莫斯·史密斯(Walter Chalmers Smith)的经典神学论文中出现过一段早期教会的赞美诗,后来由约翰·罗伯茨(John Roberts)谱曲。其中就有“亘古常在者”这个短语。诗歌的第一小节是:
永恒的、肉眼看不见的、独有智慧的神,
住在我们眼睛看不到的光里,
最当受到尊崇、最为荣耀的亘古常在者,
我们赞美你全能而得胜的尊名。
当神开始做工的时候,祂就一定会完成。更让人感到放心的是,神知道如何终结;祂是那位亘古常在者,从来没有撇下你;祂的话语是信实的,祂的计划不会受到巴比伦或者奥斯维辛的拦阻。腓立比书1:6告诉我们:
那在你们心里动了善工的,必成全这工,直到耶稣基督的日子。
居鲁士王的宣告
我们现在再来读一下以斯拉记1:3,居鲁士王宣告说:
在你们中间凡作他子民的,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华以色列 神的殿(只有祂是神)。愿神与这人同在。
无疑,神的全权在此得到彰显。查克·施温道(Chuck Swindoll)在《生命之光》(Insight for Living)杂志中发表过一篇文章,名为《神的杰作:六十六个乐章的协奏曲》。他在当中写道:
让我们谈一下神的全权。一位外邦君王刚从前任君王那里得到两三百万犹太俘虏。他们在当地已经购置房屋、经商、融入当地社会。对波斯帝国而言,这些希伯来人意味着大量的劳动力和税收。然而,居鲁士却说:“你们要归回故土,进行重建!”
大权在握的不是居鲁士,而是神!祂不仅激动居鲁士的心,也在其他人心里动工。我们看以斯拉记1:5-6:
于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神激动他心的人,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华的殿。他们四围的人就拿银器、金子、财物、牲畜、珍宝帮助他们,另外还有甘心献的礼物。
你都能感受到他们的那种兴奋。实际上,居鲁士还提供了捐助。我们看7-11节:
居鲁士王也将耶和华殿的器皿拿出来,这器皿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掠来、放在自己神之庙中的。波斯王居鲁士派库官米提利达将这器皿拿出来,按数交给犹大的首领设巴萨。器皿的数目记在下面:金盘三十个,银盘一千个,刀二十九把,金碗三十个,银碗之次的四百一十个,别样的器皿一千件。金银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被掳的人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的时候,设巴萨将这一切都带上来。
居鲁士为什么要拿出这么多的财富呢?因为第一节告诉我们:神激动他的心!就像所罗门在箴言21:1所说:
王的心在耶和华手中,好像陇沟的水随意流转。
一位外邦君王居然会把自己的金银给附属国的臣民。这就像是税务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寄给我一张大额支票,并且留言:“过去这些年,你一直给我们钱。我们现在打算还给你。”这也太神奇了吧!不管以色列人相信与否,神都会持守自己的应许。祂没有临阵脱逃,丢下祂的子民不管。
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神就像是一个小男孩和别人玩捉迷藏。他刚刚数完二十,就直接跳到九十九,然后说:“都藏好了吗?我来了!”实际上,神只不过才数到七十年而已。
先知耶利米所预言的这七十年有两种算法。从公元前605年第一批犹太人被掳开始,到公元前535年祭坛被重建,正好是七十年;或者从公元前586年圣殿被毁开始,到公元前516年圣殿被重建。这两种算法都是七十年。
众人的心态显明了
然而,尽管听起来令人振奋,惊险刺激,成就感十足,实际上却有一番镜花水月的意味。如果你认真查看以斯拉记第二章的细节,就不难发现这个事实。等你读完这六十几节拗口的名字之后,会发现想要返回圣城的犹太人还不到五万。要知道,得到通知的犹太人将近三百万。“你们可以回家了!你们可以随意返回耶路撒冷;自由地重建民族生活,重新开始在圣殿里敬拜神,以祂为中心。你们可以回家了!”
三百万犹太人当中,只有五万人说:“我们想要回家。”但是其他人却说:“我们宁愿留在巴比伦。”以斯拉记没有明说,但是我可以保证当天犹太人一定是乱成一锅粥了。他们情绪高涨,两种态度泾渭分明;当大部分人决定留下来的时候,双方开始互相指责。
我要插一句。今天基督徒圈子里有那么多混乱、压力、情感压抑,问题的直接根源都正如雅各书1:8所说的:
心怀二意的人,在他一切所行的路上都没有定见。
在今天的教会中,属灵的精神分裂症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经常出现的基本症状是:
“我相信神,但是,我宁愿留在巴比伦。”
“我相信神,但是考虑到学术地位,我不会说不的。”
“我相信神,但是有必要的话,我会撒点小谎,免得丢掉那份合同。”
“我相信神,但是我不会追求祂的,不然我就不能为着自己或家庭保住那些钱。”
“我相信神,但是我会允许男朋友和我亲热,不然我会失去他。”
“我相信神,但是我不会让人知道我是基督徒,不然我会失去朋友。”
“我相信神,但是我真的宁愿留在巴比伦。”
这正如红楼梦中甄士隐所说的“甚荒唐,反认他乡是故乡”。
两个失败
为什么整整一代人会做出这样的决定呢?这一代人是在被掳期间出生的,当时的年龄在三十岁到五十岁之间。在犹太人离开故土的时间里,他们在两个重要方面失败了。
他们的第一个失败在于把宗族的身份传给下一代,却忘记了真实的敬拜。
以斯拉记1:5以及整个第二章的意义在于,犹太人不仅记下每个人的父辈和祖先,以及所属的支派,更是在声明他们的民族是团结的,终有一天他们会重归故土。
“需要祭司来献祭,我们就一定要知道谁是祭司。每个支派都有自己的土地,一定要知道我们将要住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自己属于哪个支派,都了解耶路撒冷,都知道神在圣城的作为。等着瞧吧,总有一天,我们要回去,回到我们祖先的土地上。”
“等一下!你让我们现在就出发吗?!”
有多少人愿意为耶稣基督而活?
“我愿意!”
在公司、在学校、在修理店、在商场,我们有多少人愿意现在就为祂而活,有多少人愿意现在就服事祂呢?
尽管犹太人努力地持守自己的身份,却失去了他们的目标。他们的宗族历史在巴比伦毫无意义;那是为着耶路撒冷的中心地位以及他们在圣殿的敬拜设立的。但是,这整整一代犹太人从来没有见过耶路撒冷,没有在圣殿敬拜过。他们从来没有在圣城的圣殿里敬拜过。现在圣殿也已经成为废墟。
他们的父母已经习惯了巴比伦的生活。从当时的波斯记载可以看到,犹太人有经商的自由,可以从中获利,并且有些人也的确积累了大量财富。财富本身不是错误,按照全球的标准来看,美国已经很富裕。然而,犹太人现在可以选择留在安乐窝,或者回到千里之外五十多年前的残垣断壁,在那里开始重建的工作。
最终,他们选择留在被掳之地安居乐业,而他们的成年儿女也效法他们的榜样。我们不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灌输给孩子。如果我们都满足于留在巴比伦,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向往在耶路撒冷敬拜神呢?
所以,尽管他们让孩子知道了家谱,却没有把真正的敬拜方式传给他们。这是最重大的失败。
他们第二方面的失败在于,他们的信仰与生活方式脱节了。
我们不妨设想有人在当时的巴比伦大街上采访一个以色列平民。第一个问题是:“你相信以色列的神吗?”
“当然!”
“你相信神的心意是要重建祂的圣殿,重新开始对祂的敬拜吗?”
“毫无疑问!这一定是祂的心意。”
“那么,你愿意返回耶路撒冷,见证神的心意成就吗?”
“哦。这不关我什么事儿。”
几年前,盖洛普(Gallup poll)对主流宗派进行的民意调查,也显示出这种令人惊讶的脱节。在接受采访的人当中,只有百分之三十二的人相信他们的信仰和自己的生活方式有关系,换句话说,百分之六十八的所谓基督徒,认为他们的信仰和生活毫不相干。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我最近收到的一封邮件里,有这样一段陈述:
服事神一个小时,度日如年;和人打六十分钟的篮球,一晃就过。多么滑稽!
在教会待几个小时,如坐针毡;而看场电影,感觉时间过得那么快。多么滑稽!
二十美元的钞票,投进奉献箱就感到心在流血;用于购物消费却觉得小菜一碟。多么滑稽!
读一章圣经,困得不行;拿起小说,就欲罢不能。多么滑稽!
我们对听到的新闻或者世俗学校学到的东西坚信不疑,对圣经中的话却一再挑剔。多么滑稽!
教会的事情需要提前两周通知才能勉强腾出时间,但是社交活动在最后一刻也来得及调整。多么滑稽!
祷告的时候必须搜肠刮肚,十分痛苦;和朋友聊天一个小时都眉飞色舞。多么滑稽!
信徒应该不仅相信真理,更是愿意活出真理。所以在以斯拉记第一章,我们看到许多犹太人选择留在巴比伦,这让以斯拉的喜乐荡然无存。对他们的祖父们而言,耶路撒冷意味着一种生活方式;他们却把它看做一堆需要修整的废墟。第5节有一段关键的话:
就是一切被神激动他心的人,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华的殿。
你或许会说,神没有感动每一个人归回。你说的不错。神是那位创始者,祂激励人着手行动,但是不要忽略信徒的责任。如果你经常读圣经,就会发现一个奥秘:神首先动工,人配合行动。同时,对于每一个拒绝的信徒,神都会问责。雅各书4:17告诉我们:
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
弟兄姊妹们,你今天在选择什么呢?
我还记得几年前听到的一个故事。有两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一个是男高音,一个是深沉的男中音。他们在一家基督徒电台工作,演唱基督教歌曲。很快,他们的才华被人发现,两个人都收到了收入颇丰的合同。其中一个选择接受,不再把自己的才干用于荣耀神;另一个年轻人选择了拒绝,因为他想用自己的声音歌颂他的救主耶稣基督。
后来我再也没有听说过那个选择巴比伦的人。但是那个选择为基督歌唱的人已经在全世界数以百万计的人面前歌唱。他的名字叫做薛伯利(George Beverly Shea),是葛培理布道会的资深歌唱家,目前已经和葛培理一起环球布道将近六十年。那首基督徒家喻户晓的圣诗《我宁愿有耶稣》(I’d Rather Have Jesus)就是由他谱曲的。这实在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这首诗正是他多年前所做决定的写照。这首赞美诗唱道:
我宁愿有耶稣,胜于金银,
我宁属耶稣,胜过财富无边;
我宁愿有耶稣,胜过地土,
愿主钉痕手引导我前途。
我宁愿有耶稣,胜于称扬,
我宁忠于主,满足主的心肠;
我宁愿有耶稣,胜于美名,
愿对主忠诚,宣扬主圣名。
胜过作君王,虽统治万方,却仍受罪恶捆绑;
我宁愿有耶稣,胜于世上荣华、富贵、声望。
实际上,有几十年的时间,那些犹太人都在唱“我宁愿拥有神”。但是,当采取行动的那一刻来临时,他们又改口唱道“我宁愿拥有巴比伦”。我不知道你怎么想,但是有位作家说过:
“我想知道神要去哪里,然后,现在就跟祂去。”
在结束今天的讲道之前,我们要想到:在这卷短小的书卷余下的部分里, 神要让我们看到那些跟随者的故事。他们清楚地唱着:“我现在就离开过去的巴比伦,宁愿跟随神。”
本讲稿是根据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1999年2月21日讲道稿整理而成。
©斯蒂芬·戴维(Stephen Davey)著作权1999
版权所有
Add a Comment